浩瀚商海,論把“崇洋媚外”轉化成商業競爭力的本土品牌,馬克波羅那是橫豎繞不開,還因此得到了“假洋鬼子”的江湖綽號!
當然,外界關于其“基因”的指指點點,絲毫不能傷及曾賺得盆滿缽滿、一度躋身中國瓷磚一哥之位的馬克波羅分毫,只不過,常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
高歌猛進的馬可波羅,雖坐擁全國超6000家門店,但是因精準踩雷大客戶恒大和融創等房企,導致3年計提壞賬超23億,此外,馬克波羅還收到了密集的消費者投訴與代理商實名舉報,引發網友對其產品質量的擔憂。
正全力闖關IPO的馬可波羅,迎來了另一場“高考”……
“假洋鬼子”翻車了?
一個中國本土的企業為何要苦心將自己包裝成“洋品牌”?當真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還是說馬可波羅真的與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據公開資料,誕生于1996年的“馬可波羅”,是國內建筑陶瓷行業最早進行品牌化運作的代表企業之一,馬可波羅注冊在廣東省東莞市,沒有開羅群島的遐想空間,更沒有外資股東。
據《IPO觀察哨》整理馬可波羅招股書發現,馬可波羅在股權結構上,也沒有絲毫“洋品牌”的成分基因,美盈實業持股64.36%,為公司控股股東,馬克波羅創始人黃建平持有美盈實業64.01%股份,并直接和間接持有發行人42.12%股份,為馬可波羅實控人。
嘉興天唯、嘉興易唯、嘉興智美、嘉興慧美等“嘉興系”比為黃建平通過美盈實業控制的企業,并且還實現了對唯美控股的間接控股,也就是說整個馬可波羅,基本可以算作黃建平的“一言堂”
黃建平有洋人基因嗎?
1985年,出生于廣東普寧的黃建平,在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佛山國營工業陶瓷廠,但苦于看不到升職的希望,才熬了3年,黃建平就萌生了跳槽“高就”的念頭。
1989年,經朋友牽線搭橋后,黃建平毅然辭去了令人艷羨的佛山國營工業陶瓷廠鐵飯碗,去到了另一家國營單位東莞市建筑裝飾材料廠擔任副廠長,并主抓技術。
1992年,東莞市建筑裝飾材料廠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成為了民營企業,對外經營名稱亦變更為東莞市唯美陶瓷工業公司,成立初期,公司負債高達8000萬,總資產卻僅4000萬,黃建平知道挑戰和機遇都來了,披掛上任廠長后,他進行了大膽的變革與創新,將產品質量提升到了新高度。
1996年,工作重心從技術管理轉向品牌營銷與資本運作的黃建平,在建陶行業先人一步,一下子創立了馬可波羅瓷磚和唯美L&D瓷磚,乘著地產黃金時代的東風,馬可波羅很快成為國內最大的建陶制造商與銷售商之一。
所以,梳理到此,不難發現,土生土長的普寧人黃建平,憑直材實料與時代機遇成了瓷磚大王,無論是其生產技術還是公司文化理念,都與西方文化(馬克·波羅)沒半毛錢關系,于是,馬可波羅被稱作“假洋鬼子”,絲毫不冤。
也甭管你有沒有洋品牌基因,對消費者來說,花了錢,就希望能買到貨真價值實的產品和服務,值得一提的是,把品質與創新常掛嘴邊的馬可波羅,近年來卻是頻遭用戶投訴:
要說用戶投訴,哪一個品牌哪一家企業都不能完全避免,只要認真處理后,倒也沒太多可說的,但詭異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完全超乎了網友的想象,馬可波羅居然還遭到了多名代理商的實名舉報,這又是怎么一回事?
截至發稿,馬可波羅并未針對代理商的相關舉報作出實質回應,當然,比起消費者投訴和代理商舉報,真正令馬可波羅頭疼的,還在于表面風光業績背后的深深焦慮,以及IPO闖關面臨的變數。
馬可波羅可有新故事?
截至2021年末,馬可波羅在全國已有6122家銷售終端,其中超過1000平方米的旗艦店,就有213家之多,體量與實力還是有目共睹,但問題也同樣突出:
主營建筑陶瓷,主打瓷磚產品,也注定了馬可波羅與地產商的深度捆綁是商業天性使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馬可波羅曾因為這些地產界的大客戶大賺特賺,如今卻也因為地產朋友圈太大,累計的壞賬使馬克波羅極限承壓。
2019年~2021年,馬可波羅實現營收分別為81.3億元、85.91億元和93.65億元,賬面數字上看,一度破100億大關,放眼整個中國建陶行業,絕對是遙遙領先同行的水平,但是,你只要稍一分析這些數據的成份,就不難看出,黃建平的焦慮來由。
報告期內,公司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三項合計達38.88億、43.5億和36.2億,占當年營收比重依次為49%、50.6%和38.7%,也就是2019和2020年,公司近乎一半的營蛋靠各類應收款實現的,即便在剛過去的2021年,公司也有近4成營收指著各類應收款。
造成各類應收款居高不下的直接原因,便是公司對大客戶和關聯交易的重度依賴,這同時也讓公司的財務風險驟增。
2019年~2021年,馬可波羅來自第一大客戶(剔除關聯企業銷售貢獻)恒大的銷售收入為10.24億、7.72億、4.34億,3年合計22億元,但報告期內,馬克波羅計提壞賬準備4.94億、7.95億、10.51億,3年累計壞賬23.4億元,僅去年就有超過10億元壞賬來自于恒大的應付未付票據。
除了恒大,融創、陽光城、花樣年、華夏幸福、富力地產等一批“暴雷”房企,恰巧又是馬可波羅的重要客戶,于是,我們看到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數據顯示,公司已針對融創地產,計提了1.24億的壞賬準備,針對雅居樂地產,計提了3452萬的壞賬準備;針對陽光城和世茂計提的壞賬準備也分另高達8602.73萬元和1320.23萬元。
此外,還有一件詭異的事,同樣發生在馬可波羅身上——公司“存貸雙高”:存款規模和有息負債雙雙走高!
2019年~2021年,公司貨幣資金規模依次為16.95億元、17.94億元和27.7億元,銀行存款占絕大多部分,公司可交易的金融資產規模依次為2.4億元、10.64億元和7825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的短期借款分別為29.58億元、32.45億元和22.86億元,長期借款依次為3.42億元、6.49億元和7.2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依次為2139萬元、4250萬元和4.37億元,上述三項有息負債在報告期內合計分別錄得33.2億元、39.36億元和34.5億元。
負債規模已經達到超過營收的1/3,在公司有相當充裕銀行存款的前提下,卻去背巨額有息負債,卻補充流動性,這個動機耐人尋味。
另外,報告期內,公司的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整體上還是弱于同行業公司的平均水平(參考對象東鵬控股,帝歡家居,蒙娜麗莎等),也即短期的償債能力指標上,馬可波羅未達到行業平均值。
此外,公司還除了涉關聯交易外,還頻涉大量資金拆借行為:
2019年~2021年,公司向關聯方拆入資金期末余額分別達24.7億元、19.83億元和1.64億元,整體規模還是偏高的,此外不難發現,在提交IPO的前一年(2021年),公司大幅削減了拆借金額,可以理解為黃建平為了順利上市所秀的“財技”,這跟在2020年就計提了部分恒大的壞賬(3.35億)騷操作,如出一轍。
為了盡力將2021年的財報做好看,黃建平也是拼了!
但在地產的黑鐵周期,壞賬從計提準備到坐實大概率只是時間早晚,這一定程度上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與投資者的信心造成打擊,加上消費者投訴不斷還有代理商舉報的或涉偷漏稅的問題,馬可波羅能否順利掛牌上市并完成募資目標?
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信源綜合中國基金報、風暴眼工作室、觀察者網等,圖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