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三孩政策,內心五味雜陳。
為什么年輕人不愿生娃?在現代社會,孩子對于家庭來說早已不是勞動力,而是一種負擔,能夠干擾到原本美滿的夫妻生活,甚至掏空自己攢了多年的“私房錢”,被剝奪出去瀟灑的權利。
網絡上關于父母陪讀崩潰的搞笑視頻比比皆是,然而在這背后卻充滿了育兒的艱辛、與無奈,90后作為新生父母,走出了獨樹一幟的育兒之路。
01.自助式養出懂事娃?
最小的90后已經23歲了,足以踏入婚姻殿堂。作為初代接觸互聯網的年輕人士,他們把孩子教成了這樣:
睡覺前哄媽媽睡覺,而后自己下床關燈,還幫媽媽把手機的電充上,一切就緒后,自己才爬上床,躺在媽媽身邊睡去。
本以為這已經算高智商幼崽了,直到我看到這則新聞:四川瀘州一位兩歲的萌娃,半夜自己起床換尿布,甚至全程沒有吵醒爸媽。
據統計在全國1.71億90后中,僅有一千萬對結了婚。結婚比例,只有可憐的11%,于是我發現一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90后要么不結婚,要么感情好的不得了,孩子是個意外,父母才是真愛。
父母沉浸在熱戀中,確實會給孩子帶來一種不言而喻的幸福感。除此之外,他們還得通過自己小小的手臂,拉動爸爸眼里的“寶貝”,承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
作為a時代幼崽,他們敢于和現實抗爭,賴地不起似乎是人類撒潑的通用技能,然而這套幼兒園小朋友交給他的辦法,似乎并不能達到他的目的:
“如果是我媽,看到我家孩子這樣倒地不起一定會上去哄,我偏不這樣,他第一次做人,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就看誰耗得過誰”,6歲寶媽的小雅表示。
除了第一次當媽,第一次當爹的男性們則一反“女主內,男主外”的傳統,爭相當起了全職奶爸。
在2017年的《圓桌女生派》節目中,梁文道說:“我們公司很優秀的編輯,男孩子,來跟我辭職。其中一個是因為老婆要去別的地方工作,婦唱夫隨;還有一個是男生辭職回家帶孩子。”
2022年3月廣西率先明確三孩的產假安排調整,其中幾條便是增加了男性的陪產假、育兒假、護理假、哺乳假...《中國青年報》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已婚男性贊成全職奶爸的比例高于已婚女性。
值得一提的是,90后的傲嬌是刻在骨子里的,在他們父母那一代國家提倡的是獨生子女,到了自己的時候連3胎都開放了,社會壓力的增大讓他們越來越不敢生。
所以90后的壓力有多大?
首先他們錯過了房地產牛市,失去了擁有福利房的機會;隨著二孩三孩政策的開放,扭轉新生人口下降的重任落在了他們的肩膀上;另外,90后的錢包早已被掏空。
有數據顯示,中國90后的平均負債率高達1850%,平均負債金額為12.8萬元,位居亞洲青年第一位。也就是說,90的負債是月薪的18.5倍,即便是不吃不喝還清負債也需要1.5年。
而這其中的原因,除了房貸車貸便是無良品牌方將劍對準了90后的錢包,大肆收割,對于精明又遲鈍的90后來說,唯有吃虧才能讓他們從這場消費潮中醒來。
好的是他們沒有經歷70.80后餓肚子、上不起學的日子,也迎頭趕上了互聯網造富的浪潮,擁有較高學歷的他們會憑借自己的技術和本事,從容找到一份薪資不錯的工作。
但這使他們陷入了一個循環,那就是消費——負債——收入——再消費....最后留給孩子的,實則少之又少。
02.四腳吞金獸的威力
根據2022年全國養娃成本報告顯示,全國家庭0-17歲孩子養育成本平均為48.5萬元,城市家庭平均養育成本比農村高,平均為63萬元,而上海、北京,養娃成本基本上都在100萬左右,月均5000元。
這個表格的數據只停留到17歲,之后的大學、創業、結婚、房車...難怪他們將孩子稱為“四腳吞金獸”。
看到這驚人的數字,一群本就“恐婚恐育”的窮苦打工人在評論區紛紛表示:我都舍不得在自己身上花這么多,他憑什么配?
我們再來對照他們的平均工資數據來看。
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平均每個家庭人口數約為2.6人,平均每個家庭的年收入為九萬一千多,平均到每個月,家庭月收入為7600多。
若每月在娃身上花費5000元,那留給父母的可開支收入僅剩2600元。
先前在網絡上看過一個寶媽的自述,她稱自己在沒娃的時候能和孩子他爸在外面看看電影,吃吃飯,過過二人世界;有了娃后,存錢意識更強了,休息時間用來補眠了,工作變成了24小時待命的家庭主婦。
問她這么累什么感受,她說“做全職媽媽,是我自己的選擇,雖然生活雞飛狗跳,但看著她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長成活潑亂跳的小人兒,內心也是滿足和驚喜的。”
很多人不敢細算一個媽媽從備孕到分娩具體需要花多少錢,但為人父母首先得做好準備才能迎難而上。
從備孕檢查到葉酸片、營養費、產檢、待產、分娩、坐月子...如果選擇剖腹產,那么他的總費用至少是順產的兩倍以上,綜合來看,生一個娃少則四五萬,多則數十萬。
因此有寶媽親切的將自己的寶寶稱為“碎鈔機”。
此外產后抑郁的發病率正在提高,數據顯示近年來產后抑郁癥的發病率在15%-30%,且通常在六周內發病,抑郁時間在3-6個月,甚至1-2年。
2021年成都房地產公司金林置業董事長羅琳的獨女羅力力抱著5個月的女兒墜樓。
被發現時全身赤裸,血肉模糊,而就在事發之前她曾發文稱“Single Moms,let's unite”,表達自己作為單親媽媽的驕傲,生活富足,生活積極陽光,卻說走就走,沒有緣由。
有數據顯示產后抑郁導致的自殺死亡率為15-25%,生二胎則有20%-30%的復發率,其中遺傳因素、神經生化因素以及社會心理因素對該病癥的影響最大。
因此深知生娃不易的90后們,與自己的孩子來了場無形的斗爭,他們第一次做人,自己也是第一次當父母,誰也不讓著誰,但又比誰都愛自己的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90后最大的生娃壓力并不來源于經濟、婆媳、家庭,而是個人自由時間的減少,沒有時間打理自己,更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因此相比于“自助式育兒”的描繪詞,“永遠愛自己”更符合這代90后,含辛茹苦這個成語該放箱底了,90 后當父母開啟了育兒的新篇章,這是好事,也是時代的饋贈。
最后說個最戳中各位心窩的真相:90后自助式育兒是社會現象從生娃過度到不愿生娃的中間段,否則任澤平也不會在《解決低生育的辦法找到了——中國生育報告》一文中提到:不要指望90后00后生孩子。
養娃不容易,但90后的生活更不容易。
參考:
專家說不要指望90后00后生孩子,75-85后被喊話,多子多福要抓緊——好屋智家
90后媽媽大調查:活的自我灑脫 愛孩子也愛自己——網易親子
女性的憂傷:患產后抑郁人數逐年上升成為年輕媽媽不得不防的疾病 ——檢逸
90后“自助式育兒”走紅,佛系帶娃逐漸成為一股清流?——媽咪部落
90后爸媽育兒觀:依賴書本和網上信息 全職奶爸越來越多——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