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銷量下滑后,能夠成功逆轉的,除了小米!”五年前,當這句霸氣無比的宣言從雷軍口里喊出時,無數米粉激動得熱淚盈眶,那一夜,整個互聯網都為之沸騰……
然而,天意弄人!2015~2016那場持續近2年的銷量滑鐵盧事件,伴隨著今年小米一季報的新鮮出爐,或將再次重演:
2022年一季度,小米凈利潤同比暴降近53%,全球智能機市場,小米出貨量銳降超1000萬臺,國內手機市場的份額,小米也被OPPO、榮耀、vivo和蘋果遠遠甩開,再次跌至第5名,距離others僅一步之遙。
時隔6年,“黑天鵝”重現!雷軍能否再一次“逆天改命”、帶領小米沖出絕境?
1
“戴維斯雙殺”?
2022年5月19日晚,小米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報告,其中,部分核心財務數據的嚴重縮水,引發熱議,并空降熱搜榜,堪稱“壞事傳千里”的扎心寫照,之所以引負面輿情發酵,總結下來,無外乎以下關鍵指標的不盡如人意:
小米Q1總營收733.52億元,同比下降4.6%,其中手機業務營收458億元,同比下滑11.1%,全球智能機市場,小米出貨量3850萬臺,同比下滑22.1%至1090萬臺,上年同期高達4940萬臺;
小米Q1凈虧損達5.87億元,經調整凈利潤為28.59億元,同比大幅下降達52.9%,上年同期這一數據為78億元;
小米Q1毛利潤127.10億元,同比下降10.2%;
與此同時,小米國內智能機市場的表現也乏善可陳,據IDC數據顯示,國內的TOP 5玩家們,除了榮耀外,蘋果小米vivo和OPPO無不是在下滑,其中OPPO跌幅高達33.5%,要不是家底厚,用戶基數大,早跌出前五開外了,vivo暴跌35.1%,排名第三,就連蘋果都大跌了5.8%,實屬罕見,而劍指全球第一的小米,已經跌到了第5名,同比下滑超18%,再不努力,就要跌到others梯隊了。
據財報顯示,2022年Q1小米虧損36億元(計提減值),上年同期這一數據高達21億元,導致小米虧損的一大因素,便是來自于其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比如愛奇藝和金山云等若干被投資公司的虧損,導致了小米在此項上單季度由2021年的900萬凈收益變成了2.01億元的凈虧損。
自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19日收盤,小米股價已經從30塊左右的高點跌到11塊出頭,跌超66%,此外,俄烏局勢以及小米在印度市場營商環境的不確定性,都將疊加造成全球投資們對小米的信心的衰退。
營收下滑,凈利潤暴降,估值和股價持續低迷,投資失利,風口浪尖上的小米,在這份不及格的一季報答卷面前,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戴維斯雙殺”局面。
為什么連手機主業都做不好了呢?
實際上,小米總裁王翔和財報都選擇性忽略的一個事實,在筆者看來,恰恰是手機業務遭遇重挫的真相:
小米總裁王翔提及的疫情和供應鏈的影響,并不是主因,這個很好進行倒推,王翔總說低端芯片短缺導致海外市場低端機出貨受影響,這誠然是原因之一,畢竟小米以量取勝,但是王翔總選擇性忽略的是,中高端芯片,行業供應鏈端一直是供大于求的啊。
高通驍龍8 Gen1、870、聯發科天現8100、9000等等,皆是敞開了供應,而小米搭載了這些SoC的機型,也是敞開了賣,但出貨非但不盡如人意,甚至,還因為市場遇冷,小米和友商們不得不進行砍單,都到了要消化庫存止損的地步了,缺哪門子芯?
財聯社報道/圖
筆者認為,小米在手機項目上的研發投入占總營收比重偏低,導致一季度產品創新力度與差異化競爭力嚴重不足,拿小米12系列舉例,標準的水桶機,但卻賣到了比之前數字旗艦更貴的價格,但無論是CMF、影像、性能還是系統體驗,皆未能給用戶帶來越級提升,這才是一季度小米手機沖高再次失敗的根本原因。
小米該如何化解危局?
2
雷軍的機會!
就在小米砸100億啟動資金啟動汽車項目之際,吉利和蔚來們卻悄然殺入了智能手機領域,一時間,彼此跨界的競爭對手們相繼殺入彼此腹地,而新勢利三強們連年虧損,毀約裁員風波不斷的當下,也不由得令人們深思,雷軍押注全部名譽與身家,孤注一擲造車,值嗎?
財報顯示,小米2022年一季度研發投入達35億元,同比增長16.0%,但是,這其中主要是研發人員薪酬增加及智能電動汽車等相關開支增加所致,看得出來,雷軍對于造車絕不是玩票心態,只是一心無法二用,專注造車了,手機業務的下滑,自然會招來不誤正業的質疑。
不過,做大事的人,從來不在乎風言風語,他們回應爭議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事做成,目前來看,小米在智能手機與操作系統層面的優勢積累,對于雷軍造車,或許是一個區別于當前新勢力們的差異化競爭力的來源。
比如車機系統的打造,軟件生態的研發,以手機為智能入口連接車與萬物,這一塊,小米之于蔚小理們,還是優勢明顯的,但是,在華為強大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實力面前,這一切,又顯得“不再硬核”了,此外,新能源車企們也不會被動等挨打,都在積極主動求變。
2022年5月13日,吉利手機正式成立終端制造公司,注冊資本3.7億元,結合吉利收購魅族即將收割完成的最新消息,不難發現,李書福的野心,絲毫不亞于雷軍。
造車,需要源源不斷地燒錢,那對于小米而言,手機主業、互聯網服務收入和IoT與生活消費品這三板斧也就成了輸血的重要來源,好在,一季報也傳遞出此許利好的訊號:
2022年一季度,小米ASP同比上升14.1%至1189元/臺,3000元以上和300歐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機全球出貨量近400萬臺,并且,盡管國內下滑到第5名,在全球智能機市場,小米仍以12.6%的市占率全球市場排名第三,仍然為中國手機品牌中排名第一的廠商;
另有數據顯示,小米在中國大陸定價每臺4000元至6000元的智能機市場份額位列安卓智能手機廠商第一(與部分友商未發新品有一定關系);
2022年一季度,小米IoT與生活消費品收入達195億元,同比增長6.8%,毛利率提升至15.6%,創單季度歷史新高;
2022年一季度,互聯網服務收入71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境外部分達16億元,同比增長71.1%,在互聯網服務總收入占比提升至21.9%,創歷史新高;
新浪財經/圖
也就是說,只要小米堅持多發布中高端價位的機型,同時Redmi牢牢守住中低價位的基本盤,在低端芯片供應問題緩解后,小米還是有希望保持ASP的良性增長態勢,也就是說,利潤曲線會保持正增長。
一如雷軍所言,小米智能工廠二期項目將于2023年底投產,預計年產1000萬臺高端(高價)手機,并且將在“研發和量產”雙端協同發力。
總的大方向上,小米似乎并沒有跑偏,手機和汽車的雙線并進,對研發實力與盈利水平都是終極考驗,不妨來梳理一下,小米高端手機可能想象力空間:
截至2022年3月31日,小米獲得的全球專利授數超過2.6萬件,這其中,與手機垂直相關的影像技術專利授權數超980件,充電技術方面全球專利申請數超1550件,有線快充全球專利申請數超390件。
所以不難理解,當小米在被譽為“影像算法奧林匹克”的CVPR NTIRE 夜景渲染比賽中,獲得了大眾評審和攝影師評審的兩項世界冠軍后,雷軍那溢于言表的自豪,以及自研的快充P1芯片量產后,發布會上雷軍滿臉的驕傲。
只是,這部分技術成果目前還無法在影像和快充賽道幫小米確立甩友商半條街的差異化競爭力,因為影像賽道,還有自研硬件與自研算法兩開花的vivo在那傲視群雄,快充賽道,150W已量產開售的OPPO也同樣不好惹。
加上品牌認同度方面的劣勢,小米的高端之路,依然會十分艱險,但至少,小米已經甩掉了“沒技術的組裝廠”和“偽科技公司”的帽子,這正是一個好的開始。
“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2022年,小米手機會不會再一次成功逆轉?
2024年上半年,小米汽車會不會成功量產?
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小米集團財報
小米公司官博
小米集團一季度營收凈利均下滑——中國證券報
小米一季報:經調整凈利潤同比減半,米粉對漲價的手機沒那么“發燒”了?——經濟觀察網
小米高不成,低不夠——盒飯財經
營收凈利雙降:小米陷入「戴維斯雙殺」?——深響
圖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