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們會懷疑自己夢境與現實的真實性,例如總是重復夢到同一人或事物,又或是夢里的場景突然與現實重合,這很有可能代表你的夢境被操控了。
2010年萊昂納多主演的《盜夢空間》喜提奧斯卡,電影講述了一群“盜夢者”入侵對手的夢境,人為的竊取和植入思想達到摧毀對方公司的目的,夢中夢、三層夢境的劇情燒腦無比,這也引發不少科學家鉆研夢境。
他們發現夢境不僅真的可以人為操控,還有著巨大的商業價值,甚至逐一在我們的夢境中實現,造夢機的出現讓我們離自己“一忘皆空”的夢境更近一步......
01.神奇的睡眠實驗
正常人的一天的睡眠時間在6-8個小時左右, 人睡著以后大約有1/4 的時間都在夢境中度過,一年365天,我們至少有將近整整23天的時間處于虛幻的夢境當中。
在夢中,人的右大腦半球活動占優勢,而覺醒后則以左側大腦半球占優勢,清醒與夢境交替出現,可以達到神經調節和精神活動的動態平衡,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美國飲料公司 Molson Coors(摩森康勝)曾招募了一群志愿者參與“睡覺實驗”,試圖將產品植入到實驗對象的夢境中,參與的人可以獲得 1000 美元獎勵。
他們邀請了一位哈佛心理學家協作,制作了一條擁有令人放松的瀑布山脈畫面、精心編排的背景音樂,和時不時穿插的產品的廣告片,讓 18 位實驗對象在睡前看了很多遍視頻。
在實驗對象的睡眠過程中,他們連續8小時播放廣告片的背景音樂,結果是有30%的實驗對象夢到了摩森康勝啤酒。
研究人員將這種夢境干預稱為“夢境孵化”,一個人的睡前接收到的信息源不僅會干預夢境,甚至會影響現實中的決斷。
2018 年,漢堡王在萬圣節推出過一款名叫“噩夢”的漢堡包。
漢堡中蛋白質和奶酪的獨特組合,會使食客的REM(睡眠中出現的快速眼球運動)周期中斷,導致做更多的夢。睡眠學家對 100 人進行測試,結果是志愿者們做噩夢的幾率增加了?3.5 倍。
Xbox 也曾推出過「Made with Dreams」營銷活動,讓玩家在睡前玩 Xbox 游戲,探索催眠的睡眠狀態,探索每一位游戲者與夢境的互動。
2020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Adam Haar Horowitz領導的一個科研團隊發表最新成果“定向夢境孵化”(TDI),成功地操縱人們的夢境內容。
他們向49名參與者循環播放“想起一棵樹”,一旦受試者進入睡眠便將其喚醒進行記錄,再次進入睡眠后再次被喚醒,如此受試者便會經歷一系列反復的做夢,醒來和做記錄的流程。
而所有這些環節都圍繞著對夢的引導作用,后續的夢境報告顯示,約有?67%?的人說他們確實夢到了一棵樹。
日本東京著名的玩具廠商寶公司曾展示一款產品:造夢機。
它可以根據使用者所選擇的夢境,適當的散發出配合夢境的香氣和背景音樂,再將人物圖片轉成數據輸入系統,達到美夢成真的效果。
此款造夢機飽受人們的爭議,是一種“古怪”的發明,可偏偏越是古怪,越有人想嘗試。
在深度睡眠之前半夢半醒的狀態之際,人的夢需要在這個狀態下通過改變聲音波長去進行催夢,引導思維前進的方向。
喜馬拉雅利用這個原理在4月1日愚人節發布一則一本正經的宣傳廣告片,并展示了自己的黑科技:聲音造夢機。
片中稱它可以通過改變聲音的波長來“造夢”,只要戴上后輸入關鍵詞,就可以把夢變成真實場景。
盡管是愚人節玩笑,但其也表達了品牌對未來聲音的美好暢想,也正是因為這種暢想,聽眾對喜馬拉雅的喜愛度急速上升。
種種跡象表明人類對操控夢境的渴望性正在增強,這個占據我們人生近10%進度條的光陰,怎樣才能充分利用?
02.夢醒時分
最新電影《超級的我》帶著我們進入了全新的夢境世界。
該片講述男主桑榆發覺自己擁有可以將夢中寶物帶回現實的能力,靠著這項技能不僅追到了女神,也開啟了人生巔峰。
桑榆的自我陷入魔鬼般的本我,越陷越深被本我反噬,最后又找尋超我,明白了人生應該如何選擇,獲得真理。
據官方介紹,該片的創作靈感來自中國文化里的“夢文化”,自古至今,唐代的黃粱美夢傳奇故事以及由此演繹、發展而形成的“夢文化”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典藏中。
民間有一道士販賣夢境的故事,購買者只能靠天上的太陽分別是非,兩個太陽便是夢境,一個太陽便是現實。
購買了夢境的張大少分不清現實夢境,親手劈死自己的父親,當街殺了自己的母親,被就地正法時看著天上兩輪太陽,笑稱:這都是夢。
直到行刑的劊子手開始在他身上割肉,人群中販賣夢境的道士,突然摘下天上那第二輪太陽,張大少才意識到不對勁,最終飽含冤屈死去。
兩輪太陽到底是張大少的臆癥犯了,還是確有造夢道士一說,無人知曉,這也跟夢境一般,充滿蹊蹺。
2017年夏天,從事跨國藝術策展的楊皖莎找到藝術家章愳,開了一家名為“買賣夢境”的網店。
店里提供寄存和出售夢境的服務,1元1個夢境,拍下后將夢境通過文字形式發送給后臺“小野妹子”。
被“收購”的夢境會經過挑選,由章愳等藝術家進行二次創作,以繪畫、文字、視頻等形式展示在店鋪里,也可拍下別人的夢境,權當打賞。
截止至2021年初,“買賣夢境”已經收到超過3000多個夢境,包括關于奇幻、驚悚、愛情、親情的一切。
起初這家店的作用只是用作商業宣傳和展示的夢店,未曾想這越來越接近一個純粹的夢境交流和再創作的平臺。
“我能窺到的,要么是手電筒微光照耀到的,要么是我目光正好所及的周圍。夢好像比三維世界多了一個維度。”章愳說。
催眠和做夢在某種程度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結,不僅能治療心理疾病,還能幫助人們改善睡眠,消除緊張、疲勞,恢復體力和開發潛能,提高記憶。
以2020年初為例,催眠師的平均收費是500元一次,一次一個小時左右,因其獨特的操作及療效經常被認為是“巫術”。
事實上只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生在出于研究和治療的需要時,并在求治者自愿配合的情況下,方可使用,是有針對性的,心理醫療手段。
amazfit米動大數據調查顯示,2019年失眠人群正在增加,經常失眠比例增加至36.1%,90后失眠比例增長至36.7%,同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鎮靜催眠藥銷售額為42.06億元。
當睡眠成為問題,做夢倒成了遙不可及的妄想。
有專家表示,做夢可以調解身體疲勞,有助于恢復大腦的功能,甚至能給人傳遞疾病的早期信號。
弗洛伊德說夢境不僅具有復制的功能,而且還具有創新的功能。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在睡夢中清楚地看到了元素周期表,使各種元素的最佳方式排列。
同時有專家認為,如果長期剝奪人的有夢睡眠,會造成人的精神失常,還得出“智商越高越容易做夢”的結論。
試想家中的智能家居趁你沉睡時,不斷播放著“不買XX就后悔”的廣告詞,醒來后你的潛意識已經認為不買就會后悔,自己便下了單...
那些魔性的、重復性的廣告詞,是否也在潛意識里給你的大腦植入廣告呢?
夢里有一切可能,也有巨大的價值值得我們探索,當今的科技技術還不能完全操縱人類的大腦,但潛意識的改變已經深入貫徹我們的生活。
催眠學上有這么一句忠告:不要將催眠當成一樣掌控別人思想的能力去學,而是將它發揮最大的健康引導作用。
若干年后夢境成為賺錢的工具,操縱大腦的科技想來早已被研發普及,隨之到來的是一個全新的盜夢空間。
以前只知道夢里什么都有,如今能靈活貫穿現實的夢境被發掘出它的最大作用,即將為人類帶來未曾有的8小時精彩時光。
如果是你,你愿意花錢買一個美夢嗎?
參考:
麻省理工大學最新發布!“定向夢境孵化”可穿戴設備!潛入大腦、控制夢境
2020睡眠經濟市場分析——小伍亂談
他們本打算販賣夢境,但最終發現只是獵奇的泡沫——20社
他開了一家解憂雜貨店,在現實中買賣夢境——新浪網
喜馬拉雅:聲音造夢機——移動信息
「盜夢空間」現實版?廣告商利用你的夢境賺錢——果粉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