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知心愛人》紅遍大江南北,深諳營銷之道的婦炎潔重金拿下任靜符笛生代言,一時間,“洗洗更健康”成了億萬中國女性心照不宣的秘密,這以后,婦炎潔趁勢打鐵,袁詠儀、林心如和鳳凰傳奇都成了代言人,婦炎潔更一舉創下單品爆賣超2億瓶的逆天成績,“國民洗液”深入人心。
19年后,靠女人賺得盆滿缽滿的婦炎潔,卻因侮辱女性空降熱搜,其翻車文案用詞之低俗,用意之貶損,可謂辣了無數網友的眼睛,在遭到無數大V指責,和包括《中國婦女報》等在內的一堆官媒的點名后,婦炎潔被市監局立案調查的消息一度令人拍手稱快。
然而,事情并沒有這樣簡單,單純的產品下架,顯然無法平息用戶的怒火和修復品牌信任的崩塌,聚光燈下,婦炎潔背后的仁和藥業,也終于浮出水面,作為年入近50億的醫藥“貼牌王”,其長達24年的“黑歷史”終于曝光,婦炎潔,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1
賺女人的錢,卻嫌女人臟!
2022年5月17日,婦炎潔因被指侮辱女性,空降微博熱搜,一石激起千層浪,隨后的18日和19日,婦炎潔被無數官媒點名,大V和網友也齊刷刷地聲援,#婦炎潔#相關詞條持續霸榜熱搜,沉寂許久的婦炎潔,陷入輿論風暴眼。
這種現象級的一邊倒現象,在證據確鑿的前提下,從開始就徹底斷絕了反轉的可能,究竟是怎樣一條廣告,令人神共憤?
據公開報道,婦炎潔在其官方旗艦店的一款名為“玫瑰滋養洗液”的產品宣傳多圖上,大玩情s擦邊球,用了一系列或明示或暗示的描述文字,比如“還你少女般粉嫩如C(處)”、“太黑太難聞,下不去嘴”、“AA頻率高導致變黑”……等。
除了矮化物化貶損女性外,還涉嫌嚴重的誤導性:
《中國婦女報》發表了營銷,勿以獵奇、低俗去鉆營的評論文,直指婦炎潔毀了自己的口碑與市場是咎由自取,言辭中不乏“難以想象,在2022年的今天、在現代文明社會,還有人拿女性的身體做如此不堪的營銷、甚至還試圖用數據偽裝”的犀利點評。
中國婦女報相關報道/圖
《紅星新聞》也發布了 “婦炎潔廣告為何令人反感”的科普型快評,其中提到,婦炎潔這則廣告嚴重違背醫學常識,女性私密部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黑,是因為色素沉積,完全是正常現象,并不是可恥的事,也無需為之煩惱……
節選自紅星新聞報道/圖
簡單梳理到此,不難發現,婦炎潔正是通道變相販賣不自愛的羞恥感給女性,來達到營銷賣貨的目的,可以說用心極度不純,一邊想賺女性的錢,一邊卻如此公然冒犯侮辱女性,并且其所謂的數據真實性以及產品宣稱的效果,更涉嫌虛假宣傳,可謂性質惡劣。
2022年5月18日,江西樟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回應稱,將對婦炎潔事件進行立案調查,與此同時,婦炎潔天貓官方旗旗艦店也表示,涉事產品已經下架,內部正在徹查,但顯然無法平息洶涌的輿情,稍有常識的都知道,一個爆款產品的文案從立項到拍板上線都有著嚴格的流程,并且能最終審核拍板通過的都是公司高層,現在出事了,甩出來個內部正在徹查,和著你們也是被蒙在鼓里的嗎?
截至本文發稿,婦炎潔沒有在官網、官方微博、公眾號平臺等渠道進行任何正式的道歉,其微博最后一條還停留在5月17號,從底下清一色的憤怒評論中,不難看出,這些事件,對其用戶和自身品牌的傷害有多大。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不是婦炎潔第一次因廣告翻車,早在2016,婦炎潔就因其“我不能洗掉你的過去,但我能洗干凈你的未來”的描述語,引發普遍質疑,有網友更是怒而寫出了“一款洗護產品,憑什么把萬千女性的過往故事,變成令人不堪的過去?甚至還有洗掉而后快?”
另據《雷達財經》記者報道稱,雖然婦炎潔下架了涉事的產品,但是在婦炎潔京東自營店,還有一款名為“伊斯蜜婦炎潔”私處洗液的產品,這款產品的文案不乏“學習屈膝俯首,是男士的必修課!你難道不希望,讓他始終熱血沸騰,欲罷不能的只有你?”等擦邊球暗示語。
《紅商網》曾揭露,婦炎潔2014年走上微商之路,并在3年后推出了一款“納米銀蜂膠女性抗菌凝膠”的產品,在婦炎潔微商代理們的口中,這款產品不僅能治療白帶異常、宮寒,甚至HPV患者用了3個月都能陰轉陽,一度讓婦炎潔陷入涉嫌傳銷的質疑渦旋。
……
一個婦炎潔品牌都能整出這么多幺蛾子,可想而知,作為婦炎潔母公司的仁和藥業,水有多深?
2
“貼牌王”高枕無憂?
大名鼎鼎的婦炎潔所屬公司為仁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個營銷和代工見長的公司,并且在業界有著“貼牌王”的稱謂,除了婦炎潔,該公司還推出過可立克、優卡丹、閃亮滴眼液等一系列明星產品,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這些主營的王牌產品還都攤上事了。
2012年4月,影帝陳道明代言過的可立克先是爆出了毒膠囊事件;
2012年12月,天王周杰倫代言過的閃亮滴眼液曝出含防腐劑;
2013年1月,小品皇后宋丹丹代言的優卡丹被指對兒童肝腎有毒;
另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2019年底,仁和藥業的子公司就因生產和銷售劣質藥被查被罰多達10余次,2020年,仁和旗下品牌推出的HP牙膏又陷入了虛假宣傳功效的爭議……
一邊是這些爆品現象級的市場成功,一邊卻是頻陷質量暴雷丑聞,一如婦炎潔事件,反映的本質問題還是在于,仁和是一家過度倚重營銷輕研發的公司:
2017年~2021年,仁和藥業的研發費用依次為2342萬元、3108萬元、3804萬元、3979萬元、5214萬元,占報告期內總營收比重均不足1%。
與此同時,包含廣告營銷在內銷售費占總營收比例皆超過了10%(最高的2009年更是達到了41%),并且,公開報道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仁和藥業在職員工數量為7055人,這其中,銷售人員高達4132人,占比接近59%,已然說明了問題。
不過,即便爭議纏身,負面不斷,也絲毫不影響仁和的吸金能力,2017年~2021年,仁和的公司資產負債率維持在極低的11%~17%區間,幾乎沒有流動性壓力,截至2021年末,仁和的貨幣資金與理財產品約30億元,占總資產的43%,且沒有有息負債。
2021年財報顯示,公司營收約49.36億元,同比增長15.38%,凈利潤8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6.65億元,歸屬少數股東凈利潤1.35億元,可謂活得相當滋潤。
如今,婦炎潔口碑崩塌、仁和多款明星產品的黑歷史也暴露在聚光燈下,創始人楊文龍還能笑到最后嗎?
參考資料:
信源綜合仁和藥業財報、紫財經、市界、雷達財經、中國婦女報、紅星新聞、紅商網、北京商報等,封面圖源紫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