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信通院一份新鮮出爐的數據,徹底撕開了手機行業的遮羞布!
難以想象“3月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暴降超4成”!這近乎腰斬的罕見現狀,無疑令本就卷得翻天覆地的手機行業,再度雪上加霜,憶往昔“拳打三星、腳踢蘋果、秒天秒地渾身黑科技”崢嶸歲月,多少手機高管“獨愴然而涕下”,那個百花齊放的黃金年代,一去不復返了嗎?
1
繁榮虛象背后:致命軟肋!
2022年5月16日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一份最新行業數據,深深刺痛了手機行業的每一個從業者,雷軍、陳明永、沈煒、趙明等一眾的手機廠商CEO,堪稱徹夜難眠:
“2022年3月,中國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2146.0萬部,同比下降40.5%,其中5G手機出貨量1618.5部,同比下降41.1%;2022年1~3月,中國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6934.6萬部,同比下降29.2%,其中5G手機出貨量5388.4萬部,同比下降22.9%。”
IDC報告/圖
具體到廠商品牌上,據IDC數據顯示,國內的TOP 5玩家們,除了榮耀外,蘋果小米vivo和OPPO無不是在下滑,其中OPPO跌幅高達33.5%,要不是家底厚,用戶基數大,早跌出前五開外了,vivo暴跌35.1%,排名第三,就連蘋果都大跌了5.8%,實屬罕見,而口口聲聲劍指全球第一的小米,已經跌到了第5名,與other僅一步之遙。
值得一提的是,榮耀逆勢上揚是因為,從華為切割出來后,已經完成了自身的修整與蓄能,所有渠道已重新激活,故而會有從0到1這樣的“增量”光環,二季度,則是到了真正考驗榮耀功力的時候了。
此外,vivo大跌意料之中,因為一季度,vivo幾無新機發布,一直到2022年4月,才迎來了多款重磅新品的發布,所以,二季度vivo后勁很大,但OPPO在一季度,不僅發布了主力旗艦Find X5系列,其旗下子品牌一加也發布了年度旗艦一加 10 Pro,在這樣的前提下,OPPO仍然同比暴跌,只能說明,這幾款新機,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小米呢,在一季度有小米12系列和Redmi K50電競版等走量旗艦發布,按理,市值份額應該飆升才合理,然而18.4%的跌幅和14.9%的市值份額,也令雷軍清晰認識到一個殘酷的真相——Q1小米手機賣得很一般。
……
單月出貨暴降超4成,單季度出貨總量只有巔峰時期華為一家的水平,不禁要問,陽春三月天,中國手機行業為何在寒風凜冽中頹勢連連?
2
躺平認輸 or 涅槃重生
任何行業都有其存在及發展的必然性與周期性,當手機行業整體下行時,似乎也能為這些手機廠商的“掉鏈子”找出一堆客觀原因,一如智能手機行業遭遇下行周期,早有跡可循:
據數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數據顯示,當前,中國手機用戶的平均換機周期已超過31個月,而2017年時,這一數據僅為22個月,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換手機時,手機行業不可避免遭遇供大于求的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僅有中國手機市場跌跌不休,全球范圍內,手機行業也同樣難掩頹勢,據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18%,全球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11%。
總需求量下滑時,偏偏又趕上供給側的盲目膨脹,據中國信通院數所,盡管2022年1-3月,智能手機上市新機型累計同比下降13.3%僅85款,但是2022年3月,中國智能手機上市新機型35款,同比增長6.1%,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79.5%,密集發布了這么多機型,消費者怕是都懵了,那3月遭遇最大滑鐵盧,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透過現象看本質,手機賣不出去,真的只怨大環境嗎?
趙本山采訪語錄/圖
回顧2021年,在全球高端機市場,毫不客氣地說只有蘋果一個真正的王者,三星都沒資格給iPhone提鞋,另外,要感謝小米的副總裁盧偉冰,在他的努力下,小米旗下低端Redmi機型才得以榜上有名,全球銷量TOP 10榜單中才有了中國廠商的身影!
國產友商動不動喊著對標蘋果,時不時“高端三分天下,必有OPPO一席之地”,可華為遇挫幾年了,連一款千萬+級別的旗艦爆款都拿不出手,是大環境的原因嗎?能怪消費者只買蘋果嗎?是KOL不用心吹你們嗎?是營銷預算太少嗎?
Counterpint數據/圖
都不是!
三星在中國市場神壇跌落的真正原因,并不是Note 7電池爆炸門,而是近幾年,三星賴以生存的屏幕優勢已經被國產友商追平或趕超了(你敢相信三星自家的高端LTPO旗艦居然2K和120Hz無法同開?),系統本來就沒有優勢,本地化爛成翔,體驗遠不如MIUI、ColorOS和Flyme,甚至連OriginOS Ocean都打不過,影像干不過華為vivo和小米OPPO,信號不比華為中興和國產友商更有優勢,就連ID設計都被中興秒了,試問還有什么理由讓人家買你的產品?
小米當下的困境是,極欲甩掉性價比的帽子,產品努力沖高端,但總是有越不過去的門檻,這最大的一道坎便是SoC的自研上,光有快充芯片等外圍芯片的自研是沒有太大的說服力的,也不足以構成競爭力壁壘,小米的尷尬也恰恰是,抽出一半身家輸血汽車業務的雷軍所不能言說的——沒辦法持續高投入在手機研發上,那自然不會有核彈級智慧成果誕生。
OPPO的問題其實非常明確,畫餅太多,PPT大廠威名遠播,狼來了太多次數,透支了中國消費者的信任,再加上ID一直高度致敬蘋果,吹上天的馬里亞納X實際影像效果被華為和vivo吊打,也就導致了OPPO拉垮的既視感,還有一個原因便是OPPO的家族內斗,realme、一加和OPPO產品線混亂,頻出套娃機割韭菜,路人緣也在不斷消耗。
vivo的問題相對較少,首先產品線穩健,其次影像功力深厚,ISP和DSP及微云臺三劍齊發,自研的深度僅次于華為,明顯強于小米OPPO和榮耀,但是vivo的問題也很明顯,就是OriginOS Ocean的綜合體驗上,仍然遜于小米的MIUI和OPPO的ColorOS。
小米OV榮耀共性問題是,目前尚沒有自研OS的能力,短期內也無法擺脫Android另起爐灶(也沒必要),這將導致無法獲得像華為鴻蒙一樣的輿論聲量與普通消費者的口碑傳播效應,除OPPO外,小米榮耀和vivo目前尚未有在SoC研發上關鍵進展的確切報道。
iPhone目前短暫的國內市場下滑,其實不是大問題,它最大的問題是iPhone 15系列還未發布。
梳理到此,不難發現,阻撓國產廠商高端崛起的罪魁禍首,恰恰是它們自己。
共享供應鏈的技術成果,于是產品高度同質化,無法形成鮮明的獨家賣點,沒有太過硬核的技術亮點,高端客群的認可度始終不如蘋果華為,這才是終極難點,當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在我看來,2022年,國產手機廠商回到應有的地位,依然有機會:
折疊屏是一個屏態創新的產品,這些手機廠商也不是僅為了沖高端而押注折疊屏,而是折疊屏為安卓和鴻蒙機型的彎道超車,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但折疊屏動輒萬元的價格也注定吸引的只是高凈值客群,手機是做大眾消費品的,常規屏態的高端機仍然是這些廠商規劃的核心,一如10萬臺,百萬臺和千萬臺的差距,兩手都要抓都要硬!
折疊屏之外,有關屏態的終極創新仍有探索的空間,比如OPPO或將于2022年年底放出的大招——量產的卷軸屏,屆時會將引領科技行業的一股潮流也說不定。
在自研的”無人區”SoC領域,PPT大廠OPPO最快或在2023年秀出搭載自研SoC芯片的手機,無論實際表現如何,這份勇氣和投入的決心都值得稱道,一旦有了自研SoC的加持,OPPO的品牌力將得到現象級飆升。
OS自研對除華為外的安卓廠商來說,短期或中長期都無解,那留給vivo的機會便是坐穩影像霸主,留給小米的機會倒是并不太多,繼續“華為遺產”的榮耀能掀起多大風浪,猶未可知,至少目前看,榮耀并沒有核彈級技術儲備。
疫情黑天鵝疊加消費降級,不光是手機行業,其余消費品行業同樣也在陽春三月遭遇了曠世寒冬,但我始終相信,這周期性的陣痛不會成為常態,手機行業,一定會迎來燦爛的春天,只不過,在那一天到來之前,這些廠商還需要地獄般的磨煉。
誰能笑到最后?
參考資料:
中國信通院數據
CounterPoint數據
Canalys數據
IDC報告
京東零售數據
圖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