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股價觸發熔斷,到探索香港聯交所主板二次上市股價漲幅超25%,金山云只用了兩天時間。
2020年5月8日,金山云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交易,IPO發行價為每股17美元,共募集資金5.1億美元,成為彼時美股中唯一一個中國純云服務商。
以純云服務商為定位,可以說是金山云對云市場未來的洞見,也可以說是純云服務的成立往往是在直面巨頭后的迫不得已,但以2017的市場份額看,金山云又似乎是找準了定位。
2017年上半年,金山云在中國公有云IaaS(基礎設施層服務)中份額排名曾居第三,約6.5%。
不過,隨著大客戶進軍云計算IaaS服務、大客戶的使用量大幅減少以及大量級公司的擠壓,2021年金山云的市場份額僅僅只有2.89%。
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1第三季度)跟蹤報告》顯示,前三家廠商占據公有云IaaS+PaaS近六成市場份額。
金山云僅僅有3.37%的市場份額。
另外,在2021年的裁員潮中,金山云也難以獨善其身。據了解,金山云裁員涉及市場、法務、醫療、數字健康、智慧交通等多個部門。
或許讓雷軍想不到的是,在這短短幾年時間,金山云已經逐漸與最初的八成勝算相背離。金山云也遠遠沒有料到,獨立云會在甩出前五后,失去了大部分的客戶“多云策略”的可選擇名單。
于是回過頭來了,也不難發現,IaaS云服務屬于重資產運營模式,金山云探索雙重上市的背后,無疑是提高現金流嘗試自救。
一、全面降價帶來的“首勝”
對于IaaS云服務大廠而言,通過降價來提高市場占有率的習慣早已約定俗成。
其背后的原因也很簡單,價格戰就是領軍廠商依靠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持續投入所發揮出的規模效應優勢。只為了加速那些缺乏資金投入、用戶以及核心技術的小型云計算廠商退出市場,市場份額將逐步向領軍廠商集中,市場競爭格局將更為清晰。
而主打視頻云和游戲云產品的金山云,在2016年成功踏進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前三甲。根據天眼查顯示,前三甲的光環,在2018年給金山云帶來了7億美元的D輪融資。
所以也就不難以理解,在D輪融資的加持下,金山云開始加入價格戰。
金山云在產品降價力度上,CDN價格下降50%、云數據庫Redis價格下降60%、云服務器價格下降30%、對象存儲產品下降10%。
在金山云等頭部廠商的大力度降價下,傳統以及中小的CDN廠商逐漸離開這個戰場,曾經的頭部玩家網宿科技和藍汛,也幾乎遭到了重創。
緊接著,騰訊云在傳統CDN廠商還重傷未愈的情況下,再次挑起戰火,直接將CDN降價20%。
在2018年1月,宣布D輪系列融資7.2億美元,刷新國內云計算行業融資記錄的金山云,雖然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擁有D輪融資的金山云,相對比大部分玩家似乎要幸運得多。
國際權威統計分析機構IDC發布了最新一季《2019Q1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跟蹤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24.6億美金,同比增長67.9%,而金山云則繼續保持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前五、互聯網云廠商前三地位。
二、頭部下沉,金山云退無可退
在降價潮中,通過CDN打開市場入口,以虧損換市場份額的金山云,2020年5月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
事實上,上市成功并不代表金山云在CDN降價潮上的“首勝”是永恒的。
根據金山云2020年年報,交付(Delivery)業務在2018年至2020年營收占比為52.6%、54.2 %、50.5%。
誠然,在年報中的數據口徑,實際上是交付(Delivery)業務在公有云和企業云兩塊業務中的占比。作為隸屬公有云的交付(Delivery)業務,其在公有云業務中2020年營收占比為63.9%,自2017年以來一直緩慢上升。
根據金山云公布的財報公告顯示,公司2020財年年報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為-9.82億人民幣元,同比增長15.41%;營業收入為65.77億人民幣元,同比上漲66.25%。
這很顯然,在金山云常年靠CDN支撐營收,這部分業務在降價潮之后利潤微薄,導致金山云在上市后仍避免不了增收不增利的命運。
其實對于金山云來說,在CDN占據大部分營收額的情況下,需要提高凈利潤,要么提價要么提升客戶的使用量,但提價顯然最難以走通。
根據金山云市場份額看,2017年上半年,金山云在中國公有云IaaS份額約6.5%,2019年降低至約5.3%,2021年僅剩2.89%。
倘若在各大CDN廠商通過壓低價格,以此來獲取市場份額的狀況下提價,金山云或將失去一部分市場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在云廠商2022年開始生態化布局下,金山云同樣會面臨挑戰。
公有云的前三甲在發展自動駕駛領域上,不斷從智慧城市到智能交通發展。
隨著互聯網大廠將to B作為重要戰略,頭部玩家開始大量投入人力財力、迅速切入到各行各業,甚至比中小玩家還要下沉和瑣碎。
很顯然,頭部玩家的下沉,接下來的所存獨立云廠商仍然面臨市場份額被侵蝕、擠壓的局面,市場地位逐漸邊緣化。
三、金山云單打獨斗
商業化規模的擴大,一直是金山云無法避免的現實困境。
公布的2021年三季報顯示,金山云當季總收入達到人民幣 24.14億元(合 3.75億美元),較 2020 年同期的人民幣 17.29億元增長 39.6%,主要是由公有云服務和企業云服務的增長所推動。
而在2021年Q3財報中,金山云的凈虧損為5.07億元,同比大幅擴大381.2%。
2021年第四季度,金山云預計總收入將在人民幣26.3億元至人民幣28.3億元之間,同比增長37%至47%。
整體來看,金山云的營收更偏向于虧損狀態。
另外,在客戶貢獻率上,大客戶的貢獻率也在緩慢降低。
近三年來小米貢獻營收分別占營收總額的27%、25%、和14%,而金山集團近三年貢獻營收分別占營收總額則為4%、3.5%、和2.8%。
前三大客戶對公司營收貢獻率超過營收總額50%,雖然說貢獻率的降低,可以降低自身對大客戶的依賴,但在金山云尚未脫離虧損的處境下,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換一個角度來說,在激烈的價格戰前,凈利潤的虧損如果無法換取更大的市場份額,那么長時間的虧損,金山云顯然難以吃得消。
但回過頭來看,金山云也并非完全無路可退。
頭部廠商很有可能與市場上的部分客戶存在業務重疊問題,這樣一來信息的保密性將是客戶選擇頭部廠商需要思考的問題,在這一前提下,作為獨立云的金山云仍然有機會獲取這一部分客戶。
此外,技術的迭代也一定是金山云的重點方向,技術的沉淀會在云服務大爆發來臨之時,能夠給金山云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畢竟在云服務面前,所有品牌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畢竟,頭部廠商與獨立云廠商的角逐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