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格力面臨多重挑戰。
雷達財經出品 文|姚柏臣 編|孟帥
8月1日,針對網絡文章《格力空調爆出丑聞:高管內外勾結騙取僑商錢財》,格力電器發布嚴正聲明,直指“高管內外勾結騙取僑商錢財”的指控純屬造謠誹謗。
格力電器在聲明中強調,經內部核查,格力電器及其高管不存在與張某利的任何不正當往來,并已就侵權行為取證報案,堅決維護公司及高管合法權益。同時,格力敦促合作伙伴“直接聯系官方渠道開展合作,切勿輕信中介以防受騙”。
值得一提的是,幾個月前,“老當益壯”的董明珠,再次成功當選格力電器董事長一職,但其不再擔任總裁職務。
然而,繼續接下公司管理重任的董明珠,當前仍面臨著不小的經營挑戰。除了這場突如其來的謠言風波,在空調行業深耕數十年的格力電器在業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隱憂。
2024年,格力電器的營收出現下滑。營收結構上,公司較為依賴消費電器板塊,多元化協同不足。與此同時,公司的國際化步伐也略顯遲滯,海外收入占比遠低于美的、海爾,出海之路任重道遠。
格力回擊網絡謠言,董明珠仍堅守管理一線
雷達財經了解到,格力電器此次卷入的這起造謠風波,源于一篇網絡文章。
這篇“不實文章”提到,一位海外僑商爆料其此前經人介紹結識了“張某利”。“張某利”表示能夠幫爆料人獲取格力空調在海外的經銷權,但同時暗示需要向格力高管“表示一下”。爆料人隨后按要求購買了價值不菲的禮品。然而,三個月后,爆料人被告知其經銷代理權無法拿到,禮品也無法退回。
對此,格力電器在聲明中嚴詞否認:經內部核查,格力電器及其高管不存在與不實文章中提及的“張某利”有不正當往來。發帖人在未向格力電器核實的前提下,擅自指陳格力“高管內外勾結騙取僑商錢財”純屬造謠誹謗。
格力電器表示,不實文章的侵權行為嚴重損害了公司及高管聲譽,公司已取證并向公安機關報案,堅決采取法律措施維護格力電器及高管合法權益。
格力方面還在聲明中做出提醒:“如有與格力電器開展業務合作的需求,請直接與格力電器聯系,切勿輕信任何中介或個人,謹防上當受騙。若有發現受騙者,應自行向公安機關報案。”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已經71歲的董明珠,仍堅守在格力電器的管理一線。在今年年初與俞敏洪對話時,董明珠談及了有關格力接班人的話題。
董明珠透露,自己已經找到格力接班人,有三四個預備人選,這些候選人正在不同的平臺、不同的崗位上接受鍛煉。
據格力電器今年4月發布的公告顯示,董明珠以全票第三次連任格力電器董事長。不過,董明珠不再擔任總裁職務,轉而將接力棒交給了張偉。
據格力電器此前發布的財報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珠海明駿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董明珠分別直接持有公司16.11%、1.8%的股份。另據天眼查顯示,董明珠是珠海明駿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的實際控制人,其于該合伙企業的總控股比例為6.1244%。
據悉,張偉自1999年加入格力電器,歷任公司管路分廠、物資供應部、外協外購質量管理部、企業管理部負責人,公司總裁助理;2013年至2020年任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董事,2020年9月至今任公司黨委書記。
多元化布局仍待改善,出海步伐稍顯遲滯
作為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業集團,格力電器旗下擁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消費品牌及凌達、凱邦、新元等工業品牌,產業覆蓋家用消費品和工業裝備兩大領域。
雷達財經了解到,目前,格力電器的消費領域覆蓋家用空調、暖通空調、冰箱、洗衣機、熱水器、廚房電器、環境電器、智能樓宇、智能家居,產品輻射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此番卷入謠言風波之際,格力電器近期的業績也受到外界關注。公司年報顯示,2024年,格力電器實現營業總收入1900.38億元,相較上年下滑7.31%。不過,公司同期實現歸母凈利潤321.85億元,同比上升10.91%。
分產品來看,消費電器板塊去年為公司貢獻營收1485.6億元,同比減少4.29%,占營收的比重為78.54%;工業制品及綠色能源板塊貢獻營收172.5億元,同比增加0.8%,占營收的比重為9.12%。
而智能裝備、其他主營與其他業務的占比分別為0.22%、1.84%、10.28%,合計占比不足13%。
盡管格力近年持續推進多元化布局,但從前述業務結構來看,與主業消費電器相比,公司其他業務的營收占比仍差距顯著,且協同效應有限,尚未實現1+1>2的效果。
而格力電器更深層的隱憂在于,作為消費電器板塊絕對主力的空調業務,正面臨增長動能不足的挑戰。
據GPLPCN援引中怡康數據顯示,2025年第26周(6月23日-29日),國內空調市場格局出現變動:美的以28.6%的零售量份額穩居首位,海爾以26.1%的份額躍居第二,格力則以20.6%退至第三。這是自2019年以來,格力首次跌出行業前二名。
有分析認為,目前國內房地產行業已步入調整階段,家用空調市場逐漸趨于飽和,市場競爭也愈發白熱化。在此背景下,格力在國內市場的發展增長空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擠壓。
與此同時,在當前越來越多消費品牌高舉出海大旗的背景下,格力的國際化步伐也稍顯滯后。年報顯示,2024年,格力外銷-主營業務的收入為282億元,占總營收比重不到15%,遠不及內銷-主營業務的營收占比。
可以作為參照的是,同期美的集團的海外收入為1690.3億元,營收占比高達41.52%;海爾智家的海外收入為1429.02億元,營收占比更是逼近五成。當同行實現在海外再造一個自己的目標之際,格力電器的出海之路仍任重道遠。
在董明珠的帶領下,格力電器未來將如何應對一系列的挑戰?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