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健林又一次踏上了甩賣資產的艱難征程。
雷達財經出品?文|彭程 編|孟帥
昔日多次問鼎中國首富之位的王健林,又一次踏上了甩賣資產的艱難征程。
7月22日,港股上市公司中國儒意發布公告稱,其間接全資附屬公司上海儒意星辰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買方)、上海萬達網絡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賣方)及快錢金融服務(上海)有限公司(下稱“快錢金融”)訂立股權轉讓協議。買方擬以2.4億元的價格收購快錢金融30%的股權,分三期支付。
回溯往昔,快錢曾是萬達金融版圖中至關重要的一塊拼圖。作為首批獲得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機構,其業務覆蓋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銀行卡收單及跨境人民幣支付等多個領域,服務過金融、保險、航旅等眾多行業的大中型企業。
而作為昔日房地產行業的領頭羊,萬達曾憑借其龐大的資產規模與深遠的行業影響力,一度成為行業發展的標桿。不過,這個曾經叱咤風云的行業巨頭,近年來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深淵。
面對重重困境,身為創始人的王健林可謂是殫精竭慮、四處奔波。為了緩解資金壓力,他更是毅然開啟了一路“賣賣賣”的模式。
從忍痛賣掉多個萬達廣場,到轉讓萬達電影等核心資產的股權,這一系列看似無奈的甩賣舉動,無不深刻體現出這位地產大佬所面臨的艱難處境。
快錢遭萬達“割肉”甩賣,此前曾多次受罰
此次被王健林擺上貨架的快錢,在支付領域有著深厚的底蘊,其成立于2004年,于2011年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是首批獲牌的第三方支付機構。
據了解,快錢支付最早的業務類型包括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受理等。
2014年底,萬達豪擲3.15億美元拿下快錢支付68.7%的股份,借此獲得快錢支付的控股權。彼時,快錢穩居行業第四,擁有全牌照優勢,年交易規模僅次于銀聯商務、支付寶和財付通,發展勢頭十分強勁。
在成功拿到這張關鍵的支付牌照后,萬達在金融方面的布局開始加速。2015年7月,萬達金融集團成立,旗下設立網絡金融公司、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及其他金融類企業。
其中,網絡金融公司下設萬達電商、網絡信貸公司、征信公司和快錢公司。到2017年,萬達實現對快錢支付的全資控股。
事實上,對于金融板塊的業務,王健林一度寄予厚望,其曾公開表示,“萬達金融集團成立是萬達的一件大事,我對金融集團有很大期許,萬達未來價值最大的就是這一板塊。”
萬達集團也曾公開表示,戰略控股快錢對萬達金融業務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萬達將以快錢為核心打造互聯網金融生態鏈,使快錢成為中國領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同時,快錢還將成為萬達金融板塊的基礎設施,萬達將圍繞其打造產融結合、融融結合、線上線下結合的完整金融產業鏈。
不過,若按此次交易價格計算,目前快錢金融的估值約為8億元。與當年收購時的投入相比,這一估值對于王健林來說無疑于“割肉”甩賣。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往的發展過程中,快錢還曾多次遭到處罰。2022年1月,快錢支付因違反賬戶/清算管理、反洗錢不力(如與身份不明客戶交易),被罰1004萬元,時任CEO及副總裁連帶被罰12萬元。
2023年7月,快錢支付海南分公司因資金結算至非同名賬戶、違規提供“T+0”結算等問題被罰73萬元。
今年4月,快錢支付山東分公司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被處罰款2萬元。
7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顯示,6月26日,快錢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賬戶管理規定及商戶管理規定,被處以警告,并罰款人民幣625萬元。
此外,雷達財經梳理發現,此次出售快錢金融30%股權,并非是萬達首次萌生剝離金融資產的想法。早在2018年,萬達就曾將其持有的百年人壽股權放上貨架。
同年12月,綠城中國宣布將收購大連萬達集團持有的全部百年人壽股權,但到了2019年8月,由于未收到銀保監會核準批復,該交易最終終止。
王健林頻頻甩賣資產,身家一年縮水820億
時間回撥至2014年末,伴隨著港交所的清脆鐘聲,萬達商業成功登陸港股市場,這樁交易還是港交所當年規模最大的IPO。
但上市之后,萬達商業在資本市場的股價表現并不盡如人意。在王健林看來,公司的價值被市場嚴重低估。
于是,2016年,萬達商業毅然選擇從港交所私有化退市。當時,王健林心中懷揣著一個宏偉藍圖——讓萬達商業在A股重新上市,以獲取更為合理的估值。
為了籌集私有化所需的巨額資金,萬達商業與9家投資機構簽訂了對賭協議。協議約定,若萬達商業未能在2018年8月31日前完成A股上市,需回購這些機構持有的股權,并支付相應利息,涉及金額約300億元。
然而,事與愿違,2017年,因海外投資規模過大被監管部門關注,萬達融資渠道受限,債務危機初現。
2018年初,眼看上市期限將至,為解決回購壓力,王健林便再度組局,引入了騰訊、蘇寧、京東、融創等戰略投資者。這些投資者以340億元,收購了此前參與私有化的財團所持有的萬達商業股權。
在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之后,萬達商業更名為萬達商管。而在新的投資協議中,對賭條款再次要求萬達商業需在2023年10月30日前完成上市,否則仍需進行股權回購。
此后,王健林遲遲未能叩開A股市場的大門,于是他將目光重新投向港股。2021年,萬達商管分拆珠海萬達商管赴港上市,并引戰PAG、碧桂園、騰訊、螞蟻等22家機構戰投380億元持股21.17%,令珠海萬達商管對應估值增至1800億元。
相應地,對賭協議也同步更新:若珠海萬達商管未能在2023年底前成功上市,需向這些投資者支付約300億元的股權回購款。
盡管珠海萬達商管此后多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但卻始終未能如愿登陸資本市場,這也使得王健林再度面臨對賭壓力。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回溯過往,在一次次面對危機時,王健林曾多次甩賣資產,他將旗下13個萬達文旅項目91%股權賣給融創、77個酒店賣給富力,作價5000萬歐元賣掉了馬德里競技俱樂部17%的股份,并出售了萬達電影、傳奇影業的股份、多家萬達廣場和圣汐國際游艇制等資產,甚至連北京總部大樓等核心資產都未能保住。
事實上,憑借著卓越的商業智慧和果敢的決策力,王健林一手締造了龐大的萬達商業帝國,其業務版圖巔峰時期曾橫跨房地產、文旅、影視、金融等多個領域,呈現出全面開花的繁榮景象。
而王健林本人也憑借這一輝煌成就,成為各大富豪榜上的常客。據《新財富雜志500創富榜》顯示,在2010年、2012年、2016年、2017年,王健林曾多次問鼎中國首富之位。
然而,商場如戰場,風云變幻莫測。與往昔的輝煌時刻相比,王健林如今的財富狀況卻急轉直下,堪稱“跳樓機”式下墜。
根據最新發布的《2025新財富500創富榜》顯示,王健林父子今年的財富為588.1億元。與上年的1408.4億元相比,王健林父子的身家在短短一年時間里大幅縮水820多億,排名更是從上年的第9名急劇下滑至第51名。
在一眾上榜的商界大佬中,王健林父子以58%的身家縮水比例,位列財富跌幅榜第二名的高位,僅次于東陽光實業張寓帥/郭梅蘭的60%,令人唏噓不已。
商場“失意”的王健林,未來還能否帶領萬達走出困局?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