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機器人行業成為驅動中國科技資產價值重估的核心動力之一。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具身智能”和“智能機器人”,標志著這一賽道正式站上時代的風口浪尖,也揭開了“硬科技”投資的輝煌一角。
3月10日起,首程控股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正式生效,公司即將重回港股通名單。細究原因,公司在機器人產業鏈的深度布局或是關鍵因素。
左手“機器人基金”,右手“機器人公司”,從首程控股的產投布局中,可以一窺當前科技產業投資的全新邏輯。
轉型與升級:產投結合引領機器人浪潮
作為當前全球科技領域的“當紅炸子雞”,機器人板塊今年以來表現強勢。從港股市場看,地平線機器人年內漲幅超150%,優必選年內漲幅超80%,越疆年內漲幅超40%。
讓投資者倍感振奮又遺憾的是,目前機器人板塊優質上市公司較為稀缺,宇樹科技、銀河通用等一批細分賽道頭部玩家還未能上市。作為英偉達“嚴選”,這兩家公司都參與了2025年英偉達北京答謝迎春會。這場僅邀請6家中國企業的閉門會議側面印證了它們的技術勢能,投資這些公司無疑將收獲豐厚回報。
港股研究社注意到,這些明星創業公司背后都有一家公司的身影——首程控股。
首程控股聯合北京國管發起設立總規模達100億元的機器人基金。從天眼查數據來看,該基因投資了包括宇樹科技、銀河通用在內的十幾家機器人潛力股,涵蓋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消費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及上游零部件等各細分領域。
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合伙)投資事件(數據來源:天眼查)
事實上,首程控股并非初涉產業投資。此前,首程控股參與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鏈發展,投資了理想汽車、地平線、毫末智行等企業。
代入首程控股的視角,從理想汽車、地平線到宇樹科技、銀河通用,產業投資頻頻押中爆款,簡直是投資界的“爽文模板”。而深入分析這家公司的產業投資之路,可以看出其投資方向變化背后的戰略轉型思路。
時間線拉回十年前。2015年,首程控股接近資不抵債,開始主動求變,在基礎設施領域推動“資產管理模式”發展,規劃出停車、產業空間、REITs、股權投資四大業務板塊。停車及產業空間運營為公司帶來創造了穩健增長的收入;通過REITs為代表的資產融通手段,將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實現資金回流,為公司再投資與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股權投資帶來超額回報。
從大約六七年前開始,首程控股探索產投結合新模式,瞄準“硬科技”潛力賽道展開布局,先后命中了智能電動汽車與機器人兩大熱門領域。
選擇智能電動汽車做切入點,展示出公司產業資本的思維,投資方向與自身停車場業務形成協同。而從智能電動汽車到機器人,公司產投方向轉型背后,是對行業發展趨勢的預判:新的科技爆發周期到來,智慧出行與機器人賽道在軟硬件系統方面存在大量共通之處,技術復用程度高,如此“跨界”是未來產業的大勢所趨。
事實上,智能電動汽車賽道的企業正在集體跨界造機器人,小米、比亞迪、小鵬汽車等一眾玩家紛紛發力該領域。
這一現象透露出,智能機器人賽道正在加速擴容,2025年產業發展進入爆發期。
因此,資本市場也高度關注這一產業。而首程控股從基礎設施運營商到機器人企業的華麗轉身,為市場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觀察視角。
“投資+服務”:構建機器人全產業鏈生態,年內解鎖收益“密碼”
當深度求索(DeepSeek)、宇樹科技等企業火爆出圈時,有城市反思“為什么是杭州”,現在資本市場也可以反問一句“為什么是首程控股”。
從傳統企業到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的代表,再到“熱門科技投資達人”,首程控股就像《哪吒2》中那句:“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具體來看,首程控股的“逆天改命”之路有三個關鍵步驟:
第一步是精準押中成長型賽道,投出企業獨角獸。
從智能電動汽車到機器人,從理想汽車到宇樹科技,其經典投資案例背后,是首程控股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把握。
第二步是利用自身資源稟賦優勢,通過投資實現數智化轉型。
商業化一直是機器人產業賭點之一,而首程控股不僅為被投企業提供了資金支持,還憑借自身生態帶來了應用場景和完善的投后服務。與此同時,首程控股也通過機器人產業發展反哺自身業務智能化轉型。比如,在停車業務領域,首程控股運營的北京首都機場等交通樞紐停車場均在測試被投企業萬勛科技的自動充電機器人,實現全流程智能化。
圖源:Wisson萬勛
第三步是成立機器人公司,深度參與產業鏈,創造更多商業價值。
不止長期“助跑”被投企業,首程控股也充分發揮其基礎設施管理運營服務商的優勢,融入產業化的進程中。
今年2月,首程控股成立北京首程機器人科技產業有限公司(“機器人公司”),為企業提供包括融資租賃、銷售代理、行業咨詢、供應鏈管理等深度服務。這標志著公司深入機器人產業運營端,成為一家“科技服務商”。比如,在銷售代理領域,公司構建覆蓋多場景的垂直分銷網絡,初期計劃成為40到50家創新企業的戰略級渠道伙伴。
預計公司今年就會有機器人相關業務收入和利潤,不僅驗證這一模式在機器人產業鏈中的商業化能力,更推動公司整體業績增長。
投資與運營相結合,首程控股將成為一家具備機器人全產業鏈生態網絡的公司。在國內政策與產業周期與資本市場的多重催化下,公司有望迎來歷史級別的機遇。
今年以來,機器人產業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北京、上海、廣東等十余個省市今年都將具身智能、機器人或智能機器人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機器人產業鏈在國家政策的傾斜,加上中國具備的場景優勢下,“1到N”的規模化臨界點到來。據高工產業研究院預測,2024年—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將超過61%。
隨著中國科技創新的生態優勢顯現,資本市場正在重估中國科技企業價值。高盛維持對A股和H股“超配”評級。摩根士丹利發布研報稱,投資者越來越關注具身/物理人工智能領域的私有公司。
以機器人產業為排頭兵,資本市場已經吹響了價值重估的號角。
近期,機器人概念股好消息不斷。首程控股獲納入恒生綜指;地平線機器人被納入恒生科指;優必選獲花旗上調目標價超100%等。
在這場機器人產業的價值重估中,首程控股將作為技術變革與產業重構的深度參與者,實現業務增長和股東價值的提升。隨著機器人發展生態逐步完善,公司不斷提高產業上限天花板,眼下的估值重估也僅是一個開始。
價值重估:智能時代機器人“ETF”的潛力
茨維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寫下: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
科技產業投資熱潮下,首程控股發展路線清晰、目標明確——以實業與資本深度融合,向生態型科技企業轉型。而在當下,公司的成長潛力還沒有完全釋放。
首先,首程控股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如此之深厚,這一事實隨著公司重入港股通,必將被市場認知。
橫向比較來看,這種深厚的布局并沒有在目前的估值中得到充分體現。以高成長行業慣用的市銷率(PS)估值,首程控股整體呈現出來的是相對低估狀態,公司還是地平線機器人的投資方。
港美股機器人概念部分公司市銷率對比(圖源:Wind金融終端)
通過與現有業務結合,首程控股這家“機器人企業”不僅是商業實體,更是智能時代的產業基礎設施,公司整體上內在估值邏輯應當以平臺型科技企業為標準,后續有待估值進一步重塑。
值得一提的是,在獨特的商業模式下,首程控股相較于一般科技創業公司,還多了兩層成長的確定性:業務護城河和類β特性。
一方面是成熟業務構筑了首程控股的經營護城河。首程控股在停車和產業空間運營領域,手握覆蓋北上廣深等全國各城市停車場、產業園區的運營權,與此同時,持續發力基礎設施REITs,形成存量資產和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有助于保證收入穩定性。
結合中國人壽今年2月的公告來看,首程控股今年未來還會加碼REITs市場。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首景投資將與中國人壽、財信人壽聯合重點開展基礎設施公募REITs領域的投資。
圖源:中國人壽公告
REITs正在成為中國大類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越來越多投資者賬本。隨著這個市場健康發展,首程控股將保持穩健的經營狀況。
另一方面,機器人領域生態級布局將幫助首程控股穩穩享受行業紅利。
首程控股投資了“一攬子優質機器人公司”,將從行業整體成長中受益。此前,大摩發布研報稱,我們把特斯拉看作一只美股“AI ETF”。從這個角度看首程控股,何嘗不是港股市場里的一只覆蓋技術創新到應用場景的“機器人ETF”。在機器人行業整體向上的背景下,首程控股成長確定性強。
展望未來,REITs構筑增長底盤,機器人打開想象空間,首程控股將成為科技投資領域遠離α波動,聚焦行業β的稀缺標的。隨著公司再入港股通提升流動性,將加速價值釋放。
來源: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