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開啟“鎮能量”新時代。
1
東莞長安,晉級“千億鎮”
東莞第一個“千億鎮”來了!
1月15日上午,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省長王偉中代表省政府向大會作報告。會上,王偉中宣布,東莞長安成為全省第三個地區生產總值超千億元鎮。
?
這也意味著,長安鎮正式晉級“千億鎮”。很多朋友可能沒有概念,“千億鎮”到底意味著啥?
看一組數據大家就明白了。目前,全中國僅有6個“千億鎮”,除了長安鎮,還有佛山的獅山鎮、北滘鎮,蘇州的玉山鎮、楊舍鎮,以及遵義的茅臺鎮。截至2023年,全國的“千億縣”也才59個,相比于中國2844個縣級區劃來說,僅占比2%。
而且,“千億鎮”的經濟水平已超越全國一半的百強縣。不夸張地說,“千億”已經算是鎮域經濟發展的“天花板”。
實際上,在此之前,長安鎮已經被寄予厚望。
2023年,長安鎮GDP達965.2億元、增長4.5%,離千億只差“臨門一腳”。
此外,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指導,競爭力智庫、北京中新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辦的“2024鄉鎮高質量發展交流會”上,2024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鎮名單中,長安鎮位列第4。
?
長安鎮被稱為“東莞第一鎮”,其位于東莞市南端,珠江口的東南岸,東連深圳市寶安區松崗街道,南臨珠江口伶仃洋,西接虎門鎮,北靠大嶺山鎮,轄區總面積81.53平方千米。
此番晉級“千億鎮”,背后是長安鎮不懈的探索。
資料顯示,2004年,長安鎮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億元;2016年,長安鎮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20億元,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2021年,長安鎮地區生產總值超過890億元,成為全市唯一突破800億元的鎮街,連續五年躋身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十。
?
外界也感到好奇,從“百億”到“千億”,長安鎮有何發展密碼?
2
長安鎮的“動能”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從長安鎮的歷史講起。
民國三十年(1941年),鄉紳李學斌等人在沙浦頭籌建新圩,以其祖先為唐宗室之后且發端于長安(今西安)而冠名,“長安”之名由此而來。
中國歷史上的長安(西安)與羅馬、開羅、雅典并稱為“世界四大古都”,有著波瀾壯闊的歲月。長安鎮雖不是古都,但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它也走出了自己的精彩步伐。
上個世紀90年代,段永平從小霸王出走,從中山來到一江之隔的長安鎮,創立了步步高電子工業有限公司。從最初生產DVD、復讀機等電子產品,到發展出手機品牌OPPO、vivo,長安鎮完成了最初的工業積累。
借著這個契機,當其它鎮域還在加工貿易領域苦熬的時候,長安鎮已經搶占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先機,從農業小鎮蛻變為工業強鎮。
?
數據顯示,長安鎮手機出貨量一度占全世界的1/8,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和智能手機生產基地,區域內手機研發人員達到數萬名。
時至今日,長安鎮已形成“2+3”產業集群,包括千億級的電子信息產業、500億級的五金模具產業,以及智能視覺、新能源汽車配套、電子大健康等三個百億級的新興產業。
?
此外,在集體經濟發展方面,長安鎮積極引導總資產近230億元、年經營總收入超35億元的社區兩級集體資產適度多元發展,通過參與上市企業股權投資、參股金融機構、推進“工改工”等方式,逐步擺脫對租賃經濟的依賴和慣性,兩年內70%以上社區集體凈資產超10億元,長安全部社區純收入超億元。
這份成就背后,離不開長安鎮獨特的發展思路。
一是注重產業鏈協同發展。資料顯示,長安鎮通過“鏈主式”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的科技創新,共同打造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的良性生態。
同時,長安鎮積極引導創新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當地高新企業數量突破900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超過600家。
二是重視人才的力量。目前,長安鎮已成功吸引超過26.7萬人才扎根,其中高層次人才數量接近2萬人。累計建成4個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6個省博士工作站,匯聚了一批杰出的工程師團隊,共同構筑起堅實的人才梯隊。
構建產業鏈,持續凝聚人才,長安鎮收獲了驚人的經濟效益。數據顯示,長安鎮平均每平方公里產出高達11億元的GDP、35億元的進出口額和36億元的工業產值,活力滿滿!
?
3
東莞“鎮能量”
把視野再放大一點,長安鎮也是東莞發展的一個縮影。
和大部分城市不一樣的是,東莞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直筒子市”——這是人們對未設縣級行政區、直接管轄鄉級行政區的地級市的俗稱。
公開資料顯示,東莞共有34個鎮街(園區),截至2023年常住人口1048.53萬人,這種超大規模的“鄉鎮體制”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
不僅如此,由于鎮街經濟發達,東莞28個鎮全部為全國千強鎮,不少鎮的經濟與人口體量甚至超過了很多縣域。
?
在過往的發展歷程中,東莞也深刻認識到,鎮域經濟是必須穩固的底盤,也是有著無限可能的希望之地。
此前,東莞出臺的“百千萬工程”實施方案就提出,2025年東莞力爭形成2個“千億鎮”,2027年的目標是4個。
而“千億鎮”的背后,關鍵要素是產業:培育龍頭、聚集鏈條、打造產業。
例如上面提到的長安鎮,在OPPO、vivo兩大龍頭的帶動下,當地電子產業逐漸集聚,并不斷延展升級。
再如虎門鎮,以服裝產業聞名全國,近年來通過數字化賦能,引導服裝企業從傳統線下模式轉向“互聯網+產業”的模式。
還有松山湖,當地已培育出千億級規模的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新材料及智能裝備制造以及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逐漸成型。
?
還有麻涌鎮,目前麻涌新能源產業基地已進駐贛鋒鋰電池及儲能總部項目、祥鑫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中汽宏遠汽車整車生產項目、南玻光伏,逐步形成了新能源產業的集聚氛圍。
?
令筆者印象深刻的還有石排鎮。目前東莞擁有超過4000家玩具生產企業,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業,是全國最大的玩具出口基地。其中,石排鎮是東莞潮玩產業產值最大、擁有潮玩企業及自主品牌最多的鎮街。在石排鎮4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現有規模以上潮玩企業34家,占據東莞潮玩的半壁江山。
?
與此同時,為了解決發展空間問題,東莞提出力爭在5年內全市整合改造10萬畝連片產業空間,打造60個現代化產業園區,重塑東莞產業空間品質和形態。
沿著“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的戰略思路,東莞各個鎮街都在找自己的差異化。不難想象,隨著格局的重構,東莞正在迸發更強大的“鎮能量”。
4
尾聲
在筆者看來,“鎮能量”背后的關鍵詞是:突圍。
從“百億”到“千億”,這是長安鎮的突圍;從“三來一補”到“世界工廠”再到“東莞智造”,這是東莞的突圍。
而能夠突圍的背后,是積淀。東莞制造業涵蓋41個工業大類中的34個,能夠生產6萬多種產品,制造業占全市GDP比重穩定在50%。坊間都在傳,全球1/10的鞋、1/5的羊毛衫、1/5的智能手機都產自這里:
東莞一堵車,全球都得缺貨。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量的港資涌入東莞,東莞由此融入全球產業鏈。從“三來一補”開始,東莞逐漸形成了IT、服裝、家具、燈飾和皮革等多個產業群,產業鏈極為發達。在近30年的時間里,東莞“一鎮一品”的產業集群,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占有一席之地。
這些,都是“鎮能量”的堅實基礎!
從歷史中回眸,180多年前,這里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40多年前,這里加速了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今天,這里正式吹響培育新動能、構建新格局的號角,朝著大灣區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新高地沖鋒。
祝福東莞,祝愿這座城市繼續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