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網
作者:文清
實體零售業進入新一輪轉型期。在線下,接受胖東來“調改”的實體商超在北京、鄭州、湘潭、西安等地漸次亮相。在線上,閃電倉、云倉等“倉店”類即時零售新供給業態成為連鎖零售玩家轉型共識:頭部玩家山姆前三季度在中國市場銷售額近千億,依托云倉業態的線上業績占比超50%;京東自營七鮮超市近期宣布完成“倉店融合”,在行業內頻頻掀起動作;名創優品宣布加碼美團閃電倉,目前已開倉約500家,年內將開超800家;探索不同“倉店”模式的中石化易捷速購已在全國鋪開。
除了大型連鎖零售玩家,區域經銷商、個體從業者等中小玩家,也紛紛將各類新業態作為轉型求變出路。去年以來,隨著即時零售行業規模擴大,閃電倉賽道,特別是便利店閃電倉吸引大批“零售小白”涌入。有從業者觀察:“在比較密集的地方,一公里范圍內可能有三四家閃電倉”。2023年起“折扣零售業態”爆火,零食折扣店等在下沉市場快速鋪開,受到大批中小玩家垂青。
業內人士認為,當下實體零售玩家紛紛押注新業態轉型,熱鬧之下,行業可能已經進入了一個“供給分化”的微妙時段:在閃電倉等即時零售業態中,大型連鎖零售玩家等“專業供給”尚顯不足、但各個垂類大型玩家正快步入場;與之相對,中小從業者前期聞風而動,蜂擁進入閃電倉、折扣店等賽道,這類“小散供給”目前可能已經飽和甚至過剩。
大型連鎖零售商加速入場,未來或成閃電倉主力供給
當前,大型連鎖零售商押注即時零售、“倉店”等業態尋求轉型,已經成為一種鮮明趨勢。
“大玩家普遍選擇這個方向,主要還是有優等生讓其他人看見了效果。”作為即時零售“倉店”賽道的頭部玩家,山姆自營的“云倉”線上模式為其提供了超過50%的銷售額。沃爾瑪公司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董明倫介紹,當前沃爾瑪中國約有半數的銷售額源自線上渠道,這一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遍布全國的超過350個山姆店前置倉。這些前置倉為會員提供了一小時極速送貨服務,有效拓寬了傳統山姆店的輻射范圍。不少業內專家認為,山姆在即時零售和數字化方面的成功經驗無疑為商超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最近一個效仿山姆思路的,可能是京東自營的七鮮超市。接近京東的人士透露,京東七鮮超市已完成“倉店融合”,線上訂單的履約時效和服務體驗將大幅提升。觀察京東七鮮近期動向,不難發現,其新一輪市場擴張動作,均圍繞“倉店融合”方向展開。
相較重投入的自營模式,更多連鎖零售玩家傾向于選擇更輕的平臺模式,與即時零售平臺深度合作,尋求“輕巧轉身”。名創優品可能是這一路徑的先行者,其10月宣布與美團達成深度合作,年內將在美團上線超800個閃電倉“24小時超級店”。
據了解,其目前已開倉約500家,累計銷售額破億。屈臣氏開設的美團閃電倉已擴展到數十個一二線城市。商超卜蜂蓮花已在廣東地區試點美團閃電倉,據市場人士了解,其目前開設的數個閃電倉“24小時快送超市”均已實現盈利,且已實現開倉標準化運營,成本可以控制在較優水平。
在“倉店”賽道,一個令市場頗感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玩家是中石化易捷速購。據公開報道,中國石化油品銷售企業以易捷速購為抓手,依托全國2.8萬個易捷便利店探索即時零售。各地易捷速購采用“店倉一體”“前店后倉”等不同經營模式,通過即時零售平臺,提供零食、酒水、百貨、數碼等上千種商品的24小時不間斷購物和配送服務。
對于大型連鎖零售玩家普遍選擇閃電倉等較輕的模式切入即時零售,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莊帥表示,美團閃電倉等作為平臺倉,是加盟模式,商家的加盟對象是即時零售平臺。閃電倉相對獨立,不依賴現有實體店體系,可以更快地實現品類和區域擴張獲得增量增長,從商品結構、選址運營等角度,閃電倉與實體店有差異化,是互相協同、互補促進關系。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生鮮食品、日用百貨、美妝快消等不同垂直領域的大型連鎖零售玩家快速入局,閃電倉賽道原本專業供給不足的現狀可能逐步改善,這一賽道未來的供給“主力軍”,預計也將是擁有成熟線下布局和供應鏈體系的大型連鎖零售玩家。
“雜貨小店”供給過剩?業內人士:閃電倉或已不適合小白玩家
與“正規軍”快速填補供給空白不同,各類零售新業態多呈現“小白扎堆入場”的擁擠狀態。
“小白蜂擁進場,內卷出現,再有一批人退場,其實是每種新業態快速發展時期的常見現象。”業內人士分析,無論是近期備受關注的閃電倉賽道,還是火了一段時間的折扣店賽道,“雜貨小店”迅速膨脹、供給快速過剩,使一批專業能力較低的小白玩家在優勝劣汰中退場,是正常的市場規律。“從市場規律的角度看,一般伴隨這種優勝劣汰的調節,整體供給結構會回到一個動態平衡狀態,行業也會進入更穩定、健康的階段。”
事實上,已有不少小白從業者道出了閃電倉賽道的內卷現狀。此前據媒體報道,從2021年開始,閃電倉模式的線上超市悄悄進入了紅利期,疫情提供了一個發展線上生意的窗口,“倉店”擺脫以生鮮為主的低利潤模式后,優勢開始顯現出來。“那時候賺得太瘋狂了,我的媽呀,傻瓜進來都賺錢。”閃電倉個人從業者劉康回憶,在2022年,只要有口罩、寶礦力飲料、溫度計等商品,店鋪就能賣瘋,天天爆單。這種快速擴張吸引了大批零售小白蜂擁進場。但隨著越來越多零售小白涌入,從去年年底開始,劉康覺得有點危險,“現在行業內相當于一幫幼兒園的小朋友在打架”,身邊很多早期閃電倉同行和朋友已轉行發展。
“2023年以前,閃電倉這個行業其實競爭不激烈,還處于市場比較空白的時候,需求大于供給,基本上只要你開了,客源就會主動找上來。”據另一位閃電倉個人從業者觀察,隨著江湖上人多了,拼殺也變得原始而激烈。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閃電倉模式其實特別考驗運營能力。不少小白早期被“低門檻,高增長”吸引,悶頭入局,使得市面上“雜貨小店”類供給快速飽和、甚至過剩。但小白玩家低估了市場競爭的殘酷性和該模式對專業能力的要求。“實際上,即便拋開那些大型零售品牌,閃電倉市場也越來越被專業玩家主導,比如便利店類的惠宜選、共橙、吉慕,美妝類的淘彩美妝,寵物類的鄰小虎、多恩等,跟這些已有較強專業運營能力的連鎖玩家相比,個體類小白玩家沒有優勢,遭遇‘快進快出’的洗牌也屬正常。”
和閃電倉賽道相似,零食折扣店這一備受關注的零售新業態,也出現了“小散供給過剩引發內卷現象”。社交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各種零食折扣店加盟者現身說法:“投資80萬開店,3個月就倒閉”。第一批縣城零食折扣店已經陷入關店潮,退場的多是跟風涌入的小白玩家。
近期雷鋒網報道稱,隨著今年連鎖品牌商入局閃電倉的趨勢加強,實體商超、零售品牌這類專業玩家在增多。“從供給結構和行業生態看,目前的閃電倉賽道可能已經不再適合小白玩家,專業正規供給快速提升將成為一種趨勢。”前述業內人士分析稱,美團等平臺方提出閃電倉從3萬家增至10萬家目標,這將是閃電倉從單一便利店業態擴向各垂直品類的過程,也將是大型玩家加速進場的過程。更多類似名創優品的垂類大型連鎖零售品牌布局,服飾快消類、數碼3C類的大玩家都可能入場。“這種供給分化客觀上對行業生態的規范良性發展有好處,只是對于小白玩家來說,需要更謹慎評估,當下是否還要進場。”
(劉康為化名,相關內容引自鏡像工作室:《在網上開超市,真的能月入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