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廣東又一次掀起文化熱潮
泰克蘭城(即廣州)久已慕名......世界城中之一也。市場優美,為世界各大城所不能及。
——600多年前,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圖泰曾用這樣的文字形容他心目中的廣州。
坐擁廣州這個對外開放的海港城市,當時廣東已是中國南方重要的對外開放交流的門戶,是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窗口。
?
早在六朝時期(三國至南北朝),這里就成了當時中國的譯經中心之一。
唐朝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各國使節、商人紛紛來華。廣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東方第一大港,以此為起點的“通海夷道”全長約1.4萬公里,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航線。
大詩人劉禹錫筆下的:“連天浪靜長鯨息,映日帆多寶舶來。”寫的正是當年盛況。
?
從廣東出發,穿過馬六甲海峽,橫渡孟加拉灣,再進入紅海,再到北非、地中海等地,沿著這條海上之路,中國的文化跨越山海,傳播到世界各地。
穿越波瀾歷史,屹立千年不衰,如今站在新時代的潮頭,廣東又一次掀起了中國出海的浪潮。
2024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廣東·廣州),于11月20日在廣州市黃埔區啟幕。大會聚焦“文化金融灣區領航,產業科技互促雙強”,打造文化產業投融資品牌,引導金融活水澆灌文化產業。
?
大會規格很高,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委金融辦、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廣東省廣播電視局指導,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聯合主辦,多位副部級領導出席此次大會。
大會的的亮點也頗多,將推出一批傳播影響力強的高引領性的文化投資項目,發布一批具有前瞻性、專業深度的高質量文化產業研究成果,展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應用場景的前沿性文化科技成果,助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圈,特別是推動“文化+科技+消費”跨界融合,引爆文化消費新勢能。
其實,大灣區文投大會并非第一次召開。
在去年,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同樣是在廣州舉辦,為期兩天的大會碩果累累,匯集了來自全國的62家投資機構、超過300家優質文化企業,成功實現多只文化產業基金發布,總規模超百億元。9個項目實現融資,金額達15.1億元。
?
2023年的大會開了個好頭,今年的大會重磅歸來,廣東文化企業有備而來,帶上自家的文化投資項目拳頭產品,展現廣東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欣欣向榮之勢的同時,摩拳擦掌期待與投資方共探廣東文化產業的潛力未來。
因此,今年的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雖然釋放的信息量很多,但核心只有一個:
廣東再次走到了一個文化產業提升的關鍵窗口期!有實力有技術有資金可以干點大事!
02
“制造大省”也是“文化大省”
廣東的工業很強,文化產業同樣強大。
我們在新聞里只看到廣東是“文化大省”這樣的表達。
但是在現實環境中,廣東人早就干出了一番氣象,而且數據和影響力都很令人驚嘆:
2023年,全省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2483億元,占全國的17.36%。
?
大灣區內地九市合計上市公司有160多家,這個數字在國內同樣名列前茅。
在文化智造領域,廣東智能化數字化采集、影視虛擬制作及預演、新型影院系統、數字多媒體娛樂設備等領先全國,游戲游藝設備生產占全國4/5。
在內容生產方面,廣東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產值均居全國第一,數字音樂、數字電影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電競、直播、短視頻等新業態發展迅猛……
廣東時刻涌動著改革、開放、創新活力,文化產業粵軍勇立潮頭,大力推進新科技培育新興文化業態,廣東文化產業增加值連續20年位居全國首位!
?
正如總書記所指出的:
“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
當前,廣東千行百業都在加速“文化+”:
在廣州,創意設計服務產業正沖刺營收千億級集群;
佛山坐擁廣東工業設計城,吸引了國內外設計企業303家集聚園區,園內企業每年創造的服務收入均超10億元;
深圳在全國率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設計之都”,云集創意設計服務類法人單位超過3.3萬個,從業人員超22萬人……
隨著文化產業的范疇不斷擴容,形式愈發豐富,廣東文化產業規模已達到一個龐大的量級。
身處時代聚光燈下的廣東,堅持把文化繁榮發展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堅持政策引領,先后制定先后出臺了《廣東省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廣東省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實施方案(2021-2025年)》《廣東省培育數字創意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關于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
大力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文化產業,實施文化新業態新產業做強做優工程。
正是在這樣的文化“熱帶雨林”之中,才能在近年孕育出眾多“很廣東”、“很灣區”的作品——
從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掀起“一墩難求”的現象級消費景象、《豬豬俠》系列動畫火爆海外,再到《雄獅少年》創下中國影史賀歲檔動畫票房紀錄.......
?
這些文化產品凝聚著時代的氣韻,與廣東發展同頻共振,呈現出鮮明的中國氣派和灣區品格,成為大時代“精神燈火”的顯性表達,立起億萬廣東人“仰望星空”的精神坐標。
03
從灣區走向世界
今年有一個詞特別火,叫“新質生產力”。
但大家對新質生產力的理解還有些片面,以為局限于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領域,實際上在文化領域,更能體現出這個“新”——
用新的手段、新的技術、新的傳播方式去賦能中國的傳統文化,使其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
比如,最近“復出”的李子柒,她的視頻為全球觀眾提供了直觀的文化體驗,通過超越語言的方式打破文化隔閡,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感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成為了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
更早一點《黑神話:悟空》的爆火也是代表了文化領域的新質生產力。
Steam上的銷量已突破2200萬份,收入超11億美元......一時之間,全世界幾乎所有的游戲論壇都在討論一只來自中國的“拯救蒼生”的猿猴——看《西游記》原著,刷86版《西游記》,惡補中國傳統文化知識,中外游友們忙得不亦樂乎。
?
世界游戲史上的這一“神話”時刻,屬于中國。然而大家所不知道的是,《黑神話:悟空》背后的制作公司,注冊辦公地址就在深圳南山區。
“新神話”誕生于廣東,并不意外。
在文化領域,廣東游戲產業營收占全國比重高達五分之四;移動游戲出海流水超10億的產品方面,廣東省的占比均超過兩成。
十二年前,廣州天河科韻路。一款《夢幻西游》最高同時在線人數突破271萬,刷新紀錄,是當年屬于國產網游的高光時刻。
同一年,熊大、熊二和光頭強在深圳誕生了,成為國內最賺錢的動畫IP,發行至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天的廣東,規模以上文化產業企業數量全國第一,騰訊、網易、華強方特等頭部企業扎根于此。
一個《黑神話·悟空》背后,是8.9萬家游戲文化企業在廣東拔節生長的縮影。
?
網文、網劇、網游產品,還有包括創作、品牌、資本在內,廣東已經形成文化產業的全產業生態鏈!
成體系出海,讓更多海外觀眾能沉浸式體驗新質生產力帶來的中國新風!
在《黑神話:悟空》橫空出世之前,大灣區文化產品“出圈”“出海”早有珠玉在前:
舞劇《詠春》巡演場場爆滿,原創粵劇《白蛇傳·情》搬上電影銀幕,潮汕英歌舞一舞萬人空巷……
?
人們發現,這些堪稱“現象級”的文化產品,雖然“賽道”不同,形式各異,卻也有殊途同歸之處:都深深根植于自身特色文化,都在發揮傳統藝術特點、融入真摯情感,引發共情。
?
出自灣區,又不止于灣區。
著墨于中國表達、國際表達,博采眾長、兼容并蓄,在傳統與現代的聯結中照見時代的倒影,讓世界看見的原創魅力,向世界傳達中國精氣神,正在形成“廣東文化”獨有的標簽,與更多人產生強大的精神共振,塑造著與廣東經濟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優勢、文化形象和品牌符號。
廣東為中國文化產業探路的目的是很明確的。
庫克喝咖啡的那家深圳咖啡館,法國總統做演講的中山大學,耶倫訪華探店的陶陶居,出生于梅州市五華縣的比利時王妃,德國總統到訪過的佛山企業都在提醒我們:
這個中國最前沿的信息交匯之地,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將中國文化帶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