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浙江稠州商業銀行全方位開展“不宜流通人民幣”宣傳活動,強化現金服務網格化管理。該行各營業網點在開展不宜流通人民幣知識宣傳的基礎上,對存疑貨幣提供鑒別與回收服務,讓公眾手中的紙幣“流動”起來。
活動期間,浙江稠州商業銀行各營業網點成為宣傳主陣地,大廳擺放著科普折頁,幫助大家了解什么是“不宜流通人民幣”,大堂經理熱心普及殘損幣兌換流程,為群眾解決換錢難題。該行工作人員表示,若人民幣票面出現污漬、脫墨、缺失,以及紙幣綿軟、變形等都會影響紙幣正常流通,稠州銀行已在各網點設立專用回收窗口,不斷增強現金供應和兌換能力,確保群眾手里的每張不宜流通人民幣都能得到迅速、規范的回收處理。
提升青少年兒童對“不宜流通人民幣”的辨別處理能力,也是主題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期間,稠州銀行寧波象山支行走進暑托班,為小朋友們帶去別開生面的金融知識小課堂。課堂上,該行工作人員化身“知識使者”,通過展示不同破損程度的人民幣樣本,圖文并茂引導小朋友探索背后的“小秘密”,教大家識別不宜流通的人民幣及假幣。
稠州銀行嘉興南湖支行主動上門,為周邊商戶群開展“一對一”宣傳服務。王阿姨是稠州銀行的收單商戶,一張票面有缺失的50元面額紙幣一直困擾著她,得到工作人員“可以無償兌換”的肯定答復后,她感嘆此舉幫了大忙:“我一直不確定(紙幣)能兌換多少,感謝銀行工作人員細心為我解答疑問。”該行衢州分行則通過咨詢臺與小講座回答了不少商戶的兌換問題,幫助回收了不宜流通人民幣20元、兌換了小面額人民幣330元。
隨著科技發展與金融創新,貨幣形態正經歷變革,盡管如此,紙幣受眾依舊廣泛。“現在的不少中老年人都有付現金的習慣,我們每天賣菜的,家里的殘破幣都攢了好幾百了。”劉大伯對上門服務的銀行工作人員說道。浙江稠州商業銀行會計結算部負責人表示,該行一貫秉持“懂你所需,為你而想”的服務理念,將借此契機常態化推進現金便民服務,持續為人民群眾營造安全高效的現金流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