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天下車智 丁萌
時隔6年,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再一次站上魏牌發布會的現場,這是在魏牌全新藍山的上市發布會。新車推出智駕Max和智駕Ultra共2款車型,售價分別為29.98萬元和32.68萬元。
發布會現場,魏建軍再次提出“靈魂拷問”——“魏品牌還能挺過明年嗎?”魏建軍肯定地回答:“造車是我的專業,造好車是我的責任,打造魏品牌也是我的承諾。魏品牌不但會活過明年,還會一直活下去,并且會越來越好。”
但事實真會如此嗎?活得過明年或許可以,但是想要重塑往日輝煌,答案是不確定的。從目前的情況看,魏建軍將重塑魏牌的重任交給了全新藍山。
從上市發布會看,智駕成為了全新藍山的新標簽。魏建軍表示“長城汽車智駕就是第一”甚至讓團隊將“梯隊”的定語去掉。
能看出魏建軍對全新藍山的自信,但是他也要清楚地知道,在競爭日益“內卷”的中國汽車市場上,魏牌的處境十分艱難。一方面,全新藍山的智駕競爭力有待考驗;另一方面,摩卡、拿鐵等車型岌岌可危。
毫無疑問,魏牌保衛戰要打響了。
走了許多彎路
可以說,魏牌是中國汽車品牌向豪華新能源市場轉型的先鋒軍。
8年前,WEY品牌成立初期,魏建軍立下“軍令狀”:“WEY品牌把我姓都賭上了,不能失敗,只能成功。”
彼時的WEY品牌可以說是高光時刻。2018年,WEY品牌累計銷量為13.95萬輛,同比增長高達61.4%,位列15-20萬元高端SUV區間中國品牌第一名。
那個時候正處于造車新勢力的發展初期,特斯拉還未在上海建立超級工廠。WEY品牌旗下多款車型成為市場“新寵”。例如VV5、VV6、VV7等VV系列,僅成立兩年,VV7已經進入“10萬輛俱樂部”。
這卻成了WEY品牌的巔峰,此后時代的不斷變化,中國品牌開始紛紛憑借新能源“彎道超車”,一時間,汽車市場上處處是新能源玩家。
而這時候的魏牌卻做了兩大錯誤決策。
其一,命名的失策。2021年,長城汽車重新定位魏牌為“新一代智能汽車”,其放棄了VV系列車型,并推出了摩卡、瑪奇朵、拿鐵等3款以咖啡命名的車型,這樣的命名方式直接將魏牌的定位打亂,消費者更無法區分。
更值得注意的是,從“豪華”到“0焦慮智能電動”再到“高端新能源品牌”,魏牌的品牌定位也一變再變。
其二,價格策略的失誤。隨著長城汽車的戰略調整,在產品上,魏牌引入了咖啡智能平臺和檸檬混動DHT方案,技術上升級,但是成本升高,售價也隨之上去。以拿鐵為例,非插電混動版本拿鐵DHT的售價為17.98萬~18.98萬元,選擇搭載檸檬DHT版本的拿鐵,則需要多花將近5萬元。
要知道那個時候,比亞迪搭載DM的技術已經將價格拉低到10萬元左右,讓那些對價格高敏感的消費者狂喜,銷量隨之水漲船高。
2022年,比亞迪宋PLUS DM-i累計銷量為38.8萬輛,平均單月銷量達3.2萬輛,而比亞迪秦PLUS DM-i累計銷量為18.85萬輛。
對比來看,2022年,魏牌全年累計銷量僅為3.64萬輛,僅與比亞迪宋PLUS DM-i單月銷量持平。
顯然,魏牌無法將價格拉低,因為對于魏建軍來講,他希望魏牌成為長城汽車的高端品牌。但是意識到市場變化的魏牌,在2023年押注中大型SUV藍山,它以不到28萬元的價格上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魏牌的銷量壓力,成為了魏牌的銷量支柱。據了解,藍山在魏牌總體銷量中占比達70%。
隨著時間的流逝,藍山產品競爭力衰弱。原因正是新能源中大型SUV市場“內卷”加劇,不少新車開始如春筍般亮相,尤其是問界新M7的到來,一舉成為了該市場銷量冠軍,搶占了藍山的潛在客戶;除此以外,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也成為藍山的有力競爭對手。
數據顯示,今年1-7月,魏牌累計銷量為2.26萬輛,說實話不如問界新M7單月銷量。這種境況下,“銷量支柱”藍山再次成為魏牌的“拯救者”。
魏牌的“拯救者”
察覺到市場變化的魏牌,于是推出了智駕升級的全新藍山。
那么,新車究竟升級了哪些點?
首先,在智艙上,全新藍山搭載了Coffee OS 3車機系統,五屏聯動讓車上成員可同時做不同的事。12.3英寸儀表和29英寸超大SR-HUD讓主駕駛人員可以更清楚得看清車輛信息;第二、三排乘客則擁有同級最大的17.3英寸3K超高清娛樂屏可以讓乘員一路放松。
其次,在智駕上,全新藍山搭載最新一代智能駕駛系統Coffee Pilot Ultra,基于Orin-X的高算力平臺,配置包括激光雷達在內的27個智慧傳感器,采用視覺攝像頭+激光雷達融合方案,再難的路線也能感知。
最后,在動力上,全新藍山搭載的Hi4性能版智能電混四驅架構,再次給予混動市場一個驚喜。該架構具備“三擎九模”無感自適應切換能力,零百加速僅需4.9秒;WLTC綜合續航里程1343公里,Max版本百公里綜合油耗6.5L。
智駕成為了全新藍山主要宣傳點。魏建軍也對此寄予厚望。除了在發布會上真情流露為全新藍山站臺,在線下測試中,魏建軍更是親力親為,利用自身流量,為全新藍山的智駕優勢背書。
例如,4月15日,魏建軍將首次直播秀獻給了全新藍山。其駕駛著全新藍山開啟了在無高精度地圖輔助下NOA功能直播,全新藍山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在總里程達16.6公里的智駕實測中,復雜路段行駛達11.5公里,但無車道線/車道線模糊行駛通過率100%。此外,其還在在重慶8D魔幻盤龍立交橋展示全新藍山在智駕方面的表現。
光從升級點來看,全新藍山的競爭力十分可以,但是放眼到整個中國汽車市場上,有一部分車企已經率先布局端到端大模型、AI智駕等領域。
例如,小鵬發布端到端大模型、蔚來推出 NWM 世界模型,理想打出王牌——端到端 + VLM 的雙系統方案;特斯拉FSD(全無人駕駛)取得很大進展,預計今年年底前進入中國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全新藍山上市幾天后,小鵬汽車發布了智能純電掀背轎跑——小鵬MONA M03,在發布會上,小鵬首次披露小鵬AI體系,并重磅發布全球首顆可同時應用在機器人、AI汽車、飛行汽車的芯片“小鵬圖靈”芯片、小鵬全新一代“AI鷹眼視覺方案”,為小鵬汽車擁抱“AI定義汽車時代”構建重要技術底座。
MONA M03正是小鵬汽車將智駕方案下探的首款車型,其價格已經來到了11萬-15萬元區間,讓智駕方案普及。
也許不能否認全新藍山在智駕方面的突破,但是僅憑全新藍山走路勢必走不快。除了藍山之外,魏牌旗下還有高山、摩卡、拿鐵等車型,而它們在市場上已經邊緣化。
數據顯示,7月高山銷量僅328輛,與騰勢D9M、嵐圖夢想家PHEV、傳祺E9PHEV等車型相比存在差距。而回想高山的上市,正是藍山銷量下滑期間,魏牌祭出高山,目的是想借著MPV市場崛起挽救下滑的藍山,殊不知,自己卻先邊緣化。
想要保住魏牌,其需要的是樹立讓消費者印象深刻的品牌形象,并在營銷方面做出改變,單依賴藍山,抗風險能力太差。
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上,屬于魏牌的保衛戰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