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ST康美摘帽
ST康美19萬股民這回激動了。
在財務風波的五年之后,康美藥業終于“起死回生”。6月26日晚,ST康美發布公告,將向上交所提出撤銷“其他風險警示”的申請。
?
ST康美表示,公司因2020年度內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而觸及的“其他風險警示”情形已消除,渤海信托案件已判決生效并進入執行程序,公司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這回資本市場也非常買康美的賬,公告發出的第二天,ST康美股價開盤“一字板”漲停;6月28日繼續延續上漲趨勢,股價逼近漲停。
市場用真金白銀投票,看好康美摘帽后的前景。
?
康美藥業這幾年幾乎悄無聲息,已經沒人關注這個曾經的中藥材第一股,公司似乎一直在積極處理各種后遺癥和糾紛。
在2022年,ST康美已經完成了“摘星”。
在持續優化內部治理結構后,終于在今年申請“摘帽”。
事實上,康美這次申請摘帽是底氣十足的。
經過近六年的調整優化,康美藥業的財務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首先,公司最近兩個會計年度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均被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這表明公司的內部控制體系已經得到了有效修復。
其次,關于頗受關注的渤海信托案件,康美藥業已經確認預計負債,相關事項對公司的影響已經確定。
?
此外,公司原控股股東康美實業已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康美藥業已通過司法程序向康美實業管理人申報債權,這也為公司未來的財務健康提供了保障。
?
更為關鍵的是,康美藥業在2023年實現了扭虧為盈,凈利潤達到了1.03億元,這是自造假案以來的首次盈利。
?
同時,公司2023年的營業收入也達到了48.74億元,同比增長16.60%。這一業績表現,無疑是康美藥業的摘帽之路的亮點。
說明康美已經從風波中走出來,公司經營駛入正軌。
02
否極泰來,扭虧為盈
康美藥業一度被外界視為“陷入絕境”。
這家公司創始人出身草根,上世紀90年代在普寧市流沙中藥市場成立中藥鋪。2001年就完成上市,比當時的電器巨頭國美還早了三年
用不到10年的時間實現上市,再用10多年的時間成長為中藥飲片領域的龍頭公司,市值最高突破1000億元。
炙手可熱的時候,康美藥業卻在2018年秋天遭遇巨變。
?
康美藥業因經營脫實向虛、無序擴張、財務造假,實控人馬興田因操縱證券市場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等犯罪行為被追究刑事責任,控股股東及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用資金,導致資不抵債引發退市風險。
公司一度傳出“即將破產清算”的傳聞,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幾乎陷入絕境的公司是怎樣力挽狂瀾,實現自救的呢?
這得益于公司扎實的底子。公司是目前國內中醫藥產業中業務鏈條較完整、醫療健康資源較豐富、整合能力較強的企業之一,中醫藥全產業鏈一體化運營模式和業務體系已經形成。
康美的產品競爭力之強,產品種類之齊全,是當前中藥業內少有的。目前公司可生產1000多個品種、20000多個品規的中藥飲片;擁有三七粉、西洋參、康美百合、康美丹參等26個優質中藥飲片;擁有白芍(飲片)、石斛(飲片、配方顆粒)、康美智慧藥房等8個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
不過最關鍵的一步棋,還是康美引入了“國資大哥”。
?
2021年世界五百強的廣州醫藥集團,正式接手康美藥業,成為公司在面臨近乎“末日”般情境后的希望曙光。
?
廣藥集團先是通過神農氏合伙企業,對康美藥業投入65億元,成為了康美藥業的實控方,使得這家被市場判了“死刑”的公司,成功清償全部債務。
?
為了將這家懸崖邊上的公司拉回來,廣藥還組織了近百人的團隊支持康美,2022年初具有廣藥集團背景的賴志堅出任康美董事長。
2022年新一屆康美治理團隊亮相時,管理層都有廣藥集團旗下企業工作經歷。
可以說,這時康美已經脫胎換骨,正式步入“廣藥時代”。
03
背靠國資,浴火重生
現在的康美藥業,只是名字還叫康美,其實發展邏輯早就變了。
在廣藥入主康美后,它就從一家民企變成了擁有國資背景、根紅苗正的企業。
?
所以當時康美藥業的重整,能夠得到了廣東省委、省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這也為康美順利重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廣藥集團入主后,康美藥業從組織架構到人力、再到戰略規劃,都迎來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經營狀況也在逐步好轉。
康美藥業曾在一份公告中表示:
以重整為契機,保留并聚焦以中藥飲片為核心的主營業務,通過重整投資人的業務資源支持、注入流動資金、加強內部管控、降低成本費用、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等一系列措施,從根本上改善康美藥業生產經營。
也正是因為廣藥的積極介入,康美才能成功扭虧為盈,持續盈利能力正在穩步提升。
?
2022年5月20日,康美藥業撤成功摘星,從“*ST康美”變更為“ST康美”,這意味著公司可持續經營,避免了退市風險,公司從“死亡線”上撤離,初步轉出ICU。
其實,康美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實現,還有一點很關鍵,就是康美和廣藥之間的互補。
廣藥集團在科研、產業創新方面頗有實力,是全球首家以中醫藥為主業進入《財富》世界500強的企業,連續三年上榜,目前名列第426位,同時也是唯一入選制藥分行業榜單的中國企業、唯一入選《財富》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榜單的廣州本土企業。
康美藥業則在中藥材上中下游產業鏈整合能力強,之前與全國范圍的1100余家醫療機構以及4萬余家連鎖藥店建立了深度業務合作關系。
二者的業務具有天然的協同性。
廣藥集團通過產能協作、粵東區域市場支持等方式發揮康美藥業與廣藥白云山的協同效應。
?
同時,在廣藥集團和康美藥業管理層的整體規劃下,康美藥業提出了“12355“戰略——
以中藥飲片為核心的智慧型中醫藥大健康品牌企業為戰略定位,圍繞“打造中藥飲片全鏈條特色產業”和“提供醫療康養大健康特色服務”兩大戰略主線;全面啟動中藥、醫療康養、中藥城、健康品、醫藥商業五大業務版塊等。
如今的康美已經剝離了大量非主業,圍繞中藥飲片、配方顆粒、醫藥商業等業務,繼續凝聚自己建立了20多年的市場優勢。
一個“新康美”正在奔向市場。
04
結語
最后,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為什么國資力量介入后,康美藥業的經營狀況和品牌聲譽能迅速好?
背后的關鍵原因是,有部分企業的大股東往往注重個人利益,把企業視為個人私產。上市后總想著套現,賺取更大的收益。但實際上,他們缺乏匹配這個資金量的社會資源調動能力,更缺乏社會責任感。
而國企,因為代表國家,他們更在乎品牌美譽度,更注重經營的持續性,也更有社會擔當。
疫情期間,在廣藥集團的主導下,康美藥業參與抗疫、救災等捐贈行動,發揮中醫藥企業在防疫中的資源優勢及作用,籌集藥品和防護物資馳援廣西百色、廣東云浮、陜西西安、上海、甘肅等地。
試想,如果還是馬興田麾下的康美,能做到這一步嗎?
此康美已非彼康美。
雖然如今營收不足巔峰時期的四分之一,但至少現在的康美藥業掙的每一分錢都是真的。
相信在廣藥集團的支持下,這個“新康美”能夠煥發出有別以往的發展活力和企業風采,持續服務于社會民生、增進民生福祉,在中醫藥這個萬億級大市場展現出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