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及性是醫藥企業創新的歸宿。
文/每日財報 張恒
一款新藥的誕生,從臨床到最后投入使用通常需要5-10年的時間,甚至更長,而且未必成功。為此,資本市場給予了創新藥企高估值。
但近兩年,形勢發生了變化。由于新冠疫情以及國際沖突的持續導致全球通脹,生物醫藥行業投融資頻率、IPO數量都在下降。全球Biotech公司高估值的時代已成為歷史,國內生物醫藥行業,除了面臨國際影響,還受集采等沖擊,投資機構對其價值判斷趨于謹慎。
在經濟新常態下,投資生物醫藥的邏輯更加務實,看得見商業轉化前景的創新、能掙現金流的創新成為實用的投資邏輯。
事實上,為了降低創新帶來的不確定性,過去十年,包括輝瑞、強生、諾華、默沙東、羅氏等全球醫藥巨頭,普遍采用商業合作、研發合作、金融合作、許可合作、并購整合等多種模式,以更開放的創新來豐富和強化自身的研發實力和抗風險能力。據相關統計,2023年全球醫藥領域前10名并購事件總額達1152億美元,單筆交易金額均在35億美元以上。
2024年第42屆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大會(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期間,跨國藥企針對醫藥領域達成的并購交易總額達超45億美元。進一步印證了,跨國藥企除了內生式自研外,外延式擴張并購也將是近幾年的主旋律。據Pharma Voice統計,到2030年,有近200種藥物的專利將到期,幾乎所有主要制藥公司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將迫使藥企需要通過從外部尋找好的項目來滿足盈利需要。
中國藥企中復星醫藥當屬“整合創新”的領軍者。成立30年的復星醫藥一直以創新和國際化為發展基石,圍繞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通過自主研發、合作開發、許可引進、深度孵化等多元化、多層次的合作模式,持續豐富創新產品管線。
可及性才是創新的歸宿
可及性的創新更被市場認可,讓患者受益才是王道。
在全球醫藥領域,越來越多的顛覆式創新技術層出不窮。全球跨國巨頭早就達成了一種共識,偉大的想法并不會只來自內部。在持續保證研發投入的優勢外,整合全球資源的創新能力是醫藥企業保持生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核心是整合的效果,即創新本地化,最終能否轉化為患者受益。
事實上,復星醫藥同強生、輝瑞這些全球巨頭一樣,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不斷深化全球化與本土化戰略,一直活躍在醫藥健康產業領域。長期全球醫療市值霸榜的強生一邊向內倡導“創新不怕出丑和失敗”,一邊在自主研發上繼續加大投入;一邊向外積極尋求領先的、有想象力的中小型研發企業進行并購,以并購的方式得到新的產品,擴大產品線。羅氏相關負責人也曾表示,羅氏研發管線接近一半的產品是通過外部合作的方式進行的創新,或共同開發,或專利引進。
《Drug Discovery Today》對全球TOP14藥企近二十年(1999-2018年)研發效率研究結果顯示,License-in(許可引進)等外部創新是全球60%以上TOP藥企獲得創新管線的主要來源,到2022年外部創新獲得新管線的占比仍然能到49%。
復星醫藥2017年與全球醫療手術機器人領軍企業直觀醫療聯合創立直觀復星之時,喊出 “中國制造、共同研發、全球銷售” 的口號也順應了全球醫藥開放創新的趨勢。
看看這樣一組數字:
2006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臨床得以應用;
截至2023年末,直觀復星已為超3000多名醫療專業人士提供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及機器人輔助手術的學習和訓練;
2024年6月,總投資7億元位于上海浦東的直觀復星總部產業基地正式啟用,這也是直觀醫療在亞太最大的總部基地;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直觀復星“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全國300多家醫院落戶,累計裝機量超390臺,超54萬名中國患者受益于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精準治療,回歸正常生活。
在復星醫藥,這樣含金量的產品不止一個。
在細胞治療領域,2021年中國首個獲批上市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奕凱達?(阿基侖賽注射液),是復星醫藥通過與Kite國際合作引進的產品,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市場空白,截至目前,已累計惠及超過700位淋巴瘤患者。這是中國醫藥發展史上又一例創新產品中國本土化成功的典范。
腫瘤創新產品組合增長迅速
2017年,“兩辦”發布的關于醫藥創新文件指明了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即創新、轉型、國際化。創新是醫藥行業的發展主線,國內醫藥工業也開始逐步注重創新藥的研發與投入。
而復星醫藥從誕生以來“創新”就是他的基因。近10年來,復星醫藥的研發投入更是迅速增長,從2013年的5.03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59.37億元,占總營收比例從5.1%逐年提升至14.34%,打破了資本市場對其的刻板印象,成為中國醫藥行業創新的領航者。從投入金額來看,2023年A股上市醫藥公司中,復星醫藥的研發投入排名第三,與恒瑞醫藥及百濟神州同屬創新藥企第一梯隊。在創新驅動下,2023年復星醫藥核心制藥業務營收302.22億元,銷售額過億的產品共50 個,比2022年增加了3個,過5億產品9個。
從年報披露數據來看,復星醫藥重點強化小分子、抗體/ADC、細胞治療、RNA 等核心技術平臺,其創新產品管線主要聚焦在腫瘤、自身免疫、中樞神經、慢病等這些存在巨大臨床需求的治療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復星醫藥深耕腫瘤領域多年,在淋巴瘤、乳腺癌、肺癌等領域開創性推出多個從“0”到“1”的創新藥品,其中包括:2019年,中國首個生物類似藥漢利康? (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主要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2020年,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中歐美獲批生物類似藥漢曲優?(曲妥珠單抗,美國商品名:HERCESSI?,歐洲商品名:Zercepac)上市,主要用于乳腺癌及未經治療的轉移性胃腺癌的治療 ;2021年首款獲批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奕凱達?(阿基侖賽注射液)為中國的淋巴瘤患者帶來“治愈”的希望;2022年,全球首個獲批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抗PD-1單抗漢斯狀?(斯魯利單抗注射液)上市。
2023年,復星醫藥在抗腫瘤領域收入達76.38億元,同比增長近38%。包括漢斯狀(斯魯利單抗注射液)、注射用曲妥珠單抗(中國境內商品名:漢曲優)、蘇可欣(馬來酸阿伐曲泊帕片)等重點創新產品收入保持快速增長。其中,漢斯狀于2023年實現收入超11億元,同比增長230.20%;漢曲優收入超27億元,同比增長58.19%;蘇可欣收入超9億元,同比增長19.67%。
▲2024年1月25日,復星醫藥自主研發和生產的全球首個且目前唯一獲批用于小細胞肺癌的抗PD-1單抗斯魯利單抗Zerpidio?(中國商品名:漢斯狀?)從松江基地(一)出發,前往印度尼西亞,成為首個登陸東南亞的國產抗PD-1單抗。
▲2024年6月6日,復星醫藥自主研發和生產的漢曲優?(美國商品名:HERCESSI?,歐洲商品名:Zercepac?)正式從公司徐匯基地發出,前往沙特阿拉伯,成為首個登陸中東市場的國產單抗生物藥。
除了在腫瘤治療領域創新藥的深度布局外,復星醫藥還成立了專業團隊,整合打造出具有創新性的The One腫瘤支持治療平臺,擁有豐富的腫瘤產品組合。
目前,復星醫藥在腫瘤支持領域擁有三款重磅產品,包括適用于成年患者擇期行診斷性操作或者手術的慢性肝病相關血小板減少癥的蘇可欣(馬來酸阿伐曲泊帕片),用于成年患者預防高度、中度致吐性化療(HEC/MEC)引起的急性和延遲性惡心和嘔吐的奧康澤(奈妥匹坦帕洛諾司瓊膠囊),以及新一代長效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珮金(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這三款產品已廣泛應用于乳腺癌、肺癌、消化道腫瘤、婦瘤以及血液瘤等高發癌種領域的治療,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優質、更安全的用藥體驗。
從研發管線上看,復星的創新藥儲備也能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業績增長動力。截至2023年末,復星醫藥主要在研創新藥、生物類似藥項目超過70項,5 個產品共7項適應癥進入上市前審批階段,2023年,公司共有6 個創新藥 8 項適應癥獲批上市。
根據全球醫藥智庫信息平臺 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 發布的《2024年醫藥研發年度回顧》白皮書(Pharma R&D Annual Review 2024),2024年復星醫藥入選“全球醫藥企業研發管線規模 Top25”,位列全球第17位,較上年度躍升7個名次。可見復星醫藥的發展潛力。
比起過去三十年 我們更關注藥企的長期價值
在復星醫藥三十年的創業軌跡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復星醫藥專注長期內在價值的努力,矢志不渝用創新驅動價值,與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同頻共振。
近年來,為推動國內醫藥行業向高質量、可持續、創新性的長期方向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幾近重塑了行業格局;“帶量采購”、“醫保談判”等讓大量高值耗材、高度同質化仿制藥等價格大幅下跌,多數藥企的利潤出現斷崖式下跌,疊加估值水平的下滑出現恐怖的“戴維斯雙殺”,讓曾經的簇擁者們“談藥色變”。
但行業的洗牌對具備創新能力的藥企而言則是加速成長的機會,自2020年以來,政策持續聚焦于“鼓勵創新藥研發、加快新藥上市”的主題,這恰恰是復星醫藥“創新驅動價值”的土壤。
早年,復星醫藥一直被外界解讀為一家醫藥投資公司。誠然,投資及BD確實是復星醫藥的強項,不過在創新研發領域,復星醫藥也不甘人后,核心制藥業務每年可為公司帶來近七成的營收,加上不斷加碼的創新藥百億規模指日可破、穩健基本盤的成熟產品及制造業務以及逐漸起勢的疫苗業務,這些都將是復星醫藥厚積薄發的助推器。
醫藥行業是長坡厚雪的賽道,經濟周期、全球公共衛生事件、以及技術的革新,都能為這個行業帶來機遇和挑戰。新冠疫情期間,復星醫藥依托其全球化的布局和科創底蘊,果斷出手,和德國百歐恩泰(BioNTech)合作開發mRNA疫苗,取得巨大成功。不過,在疫情發展急轉直下,復星醫藥和輝瑞一樣面臨新冠產品營收大幅下滑的挑戰,兩家公司通過優化產品組合,加快創新產品落地,并通過外部合作引入多款創新藥,穩住了基本盤。2024年第一季度,復星醫藥的營收和凈利潤水平逐漸修復。中金和廣發證券表示,新冠產品影響對于復星醫藥來說2024年第一季度基本出清,新品和次新品如漢曲優、漢斯狀、奧康澤等重點產品收入保持快速放量。
所有看似不期而遇的機遇,都是被時代篩選、抉擇后的必然產物。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善醫者無煌煌之名,看似不期而遇,這正是復星醫藥長期專注創新的能力所在,也是復星醫藥長期投資價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