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廣州自來水調價
最近,一場關于“水”的討論搞得轟轟烈烈。
事情起因是5月9日下午,廣州市中心城區自來水價格改革方案聽證會舉行,會上提出了幾個方案。
方案一為:居民生活用水三個階梯水價分別為2.60元/立方米、3.90元/立方米、7.80元/立方米。
方案二為:居民生活用水三個階梯水價分別為2.46元/立方米、3.69元/立方米、7.38元/立方米。
水價調整會對居民生活用水造成一定影響。據測算,方案一的第一階梯居民用戶(占比80%以上)、第二階梯居民用戶(占比10%左右)人均水費分別增支約3.2元/月、6.4元/月。
方案二的第一階梯、第二階梯居民人均水費分別增支約2.5元/月、5.4元/月。關于第三階梯居民用戶(占比小于10%),兩個方案對該類用戶的水費影響較大,人均月水費增支約20元。
?
新聞一出,廣州上了熱搜。有自媒體稱:廣州水費漲價的理由是老百姓強烈要求漲價。
但實際上原報道是:“代表認同水價改革,1人認為漲幅過大。”
?
輿論爆發之后,其中一位代表被網暴。網友們涌入這個代表的店鋪,刷差評讓他接不到訂單。在其中一個叫做“網友推薦菜”的區域里,竟出現眾多讓人哭笑不得的“菜名”。另外,一個IP顯示為廣東的網民今天下午在微博上說,自己通過“美團”在該餐館點了個白粥,“之后差評”。
?
這其實是一場“烏龍”。這個餐飲老板非但沒有支持漲價,還建議水價不要調得太高。
?
一個原本可以理性討論、協商的事情,一個還處在聽證階段、還未完全敲定的事情,就這樣活生生變成一場鬧劇。
2
廣州水價,真的很貴?
我們深入本質,探究一下這件事,看看背后的原因。
不難發現,輿論的核心在于水的價格:調價之后,廣州的自來水到底是不是“天價”?
我們用事實說話。公開資料顯示,現行的廣州中心城區自來水價格自2012年5月21日起實施,從時間維度來看,已然過去12年。
從2012年開始,廣州中心城區的水價就始終停留在1.98元每立方米(基礎價格)的水平。
這什么概念呢?要知道,12年的時間,物價房價都不知道漲了多少,廣州還堅持這么久,也從側面反映,不到萬不得已,廣州不愿漲價。
和其他城市比呢?數據顯示,在全國36個重點城市中,廣州市居民生活用水價格排名第26位;非居民生活用水價格排名第17位;特種用水價格排名第7位。
?
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廣州水價最低!
大家可以看看排在前幾名的城市,石家莊水費5.23元、北京水費5元、天津水費4.9元、長春水費4.55元、鄭州水費4.4元、濟南水費4.2元......
即便是漲價后,按照“方案一”的標準進行漲價,廣州也是排在第11名的位置。
放到國際呢?法國自來水價格中位數達到每立方米4.02歐元,折合人民幣約31元。
英國水費平均為每立方米1.17英鎊,折合人民幣約10元。
德國用水價格平均2.5歐元/立方米,折合人民幣約20元。
澳大利亞用水價格平均2.67澳元/立方米,折合人民幣約13元。
美國水費平均為3.27美元/立方米,折合人民幣約24元……
?
▲圖源:水利經濟,2021第1期
按這樣看,這些國家的用水價格,基本上是廣州的3倍、5倍,甚至10倍!
不難得出結論,無論是和國外比還是和國內其他城市比,廣州的自來水價格,都不能說貴。非但不是“天價水”,甚至還是“便宜水”。
3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貴不貴的問題清楚了,另一個問題是:廣州的自來水,為啥要漲價?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水的投入增加了。講一個“冷知識”,21世紀以來,廣州自來水公司自行籌資逾百億元,相繼實施了南部供水工程、西江引水工程等省、市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為廣州中心城區引入優質飲用水源。分別位于西江下陳、北江西海、東江劉屋洲及流溪河穗云水廠的四大取水點,水源水質常年處于Ⅱ—Ⅲ類,部分指標甚至達到Ⅰ類,水質優良,互為補充,供水保障能力優勢明顯。
?
▲西江下陳取水頭部
換句話說,為了引入優質飲用水源,廣州寧愿遠距離取水。
此外,對于水質管控,廣州不僅有三級水質檢測制度,還引進先進技術支撐。例如2024年4月,廣州自來水公司與國際頂尖儀器公司合作,共建行業內首家技術先進的“水中異味物質檢測實驗室”,實現了一針進樣即可對樣品中的250余種異味物質進行篩查分析,填補了廣東省內檢測機構和國內自來水公司對水中異味檢測技術的空白。
?
這些升級與保障,都得花錢。廣州每天人均用水量225升,遠高于上海的160升,更高于北京的145升,應該發揮階梯累進加價的作用,更好地培養居民節約用水。
從更大的視角來看,這種趨勢不止出現在廣州。
整個2023年,中國基建行業投資高達23萬億元,占我國GDP的18%。例如,據水利部消息,2023年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近12000億元,增長10%。2024年,計劃實施1000處以上大中型灌區改造升級。
這些數字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實際上和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每天走的路,你每天過的橋,你逛的商場,你逢年過節回家的高鐵……都是基建的產物!
?
今年,我國還將發行1萬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其中的很多錢,都要投向國計民生的領域,新基建要搞、產業升級要搞、芯片要搞、AI要搞、新能源要搞……這些,都需要錢。
漲價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當然,漲價也要落到實處。在這里也向廣州自來水公司提幾點誠懇的建議:
第一,上漲的水費要用之于民,修繕城市用水管道,切實提高居民用水質量,并定期發布相關報告。
第二,擴大“低收入居民優惠水價”受益范圍,照顧低收入群體。
第三,禁止房東(尤其是二房東)借價改之風的惡性漲價的行為,規范水電費價格。
4
結語
回看這場鬧劇,信息不對稱是最大的問題。
一場公開的聽證會,并非決策的最終環節,但在情緒的裹挾之下,很多人一度失去了理性,把這當成了一個宣泄口。
城市治理需要良性互動,一味地情緒宣泄不能解決問題,不讓大家說話也不能解決問題。坦誠溝通,良性互動,多輪協商,總能商量出合適的辦法。
廣州向來是中國改革的排頭兵,這里的市民也有相當前衛的“市民意識”,完全可以集各方智慧,在一個可討論的框架下,齊心協力妥善解決這件事。
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