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年,廣州乘風破浪。
1
廣州敲響“戰鼓”
戰鼓“龍龍”。
用這四個字來形容這幾天的華南大地,可謂貼切。
2月18日,也就是龍年春節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廣東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會上,各地市委書記紛紛亮目標比決心,南粵大地吹響了高質量發展的號角。
風起南粵,潮涌珠江。作為廣東的省會,廣州第一時間跟上了步伐。2月19日,廣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這場大會緊扣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這一主題,聚焦科技創新、“二次創業”等關鍵詞。
一年之計在于春。廣州連續兩年“新春第一會”聚焦高質量發展,足見“中國第一省會”的擔當與決心。
?
筆者認真研讀了廣州市委書記郭永航在大會上的講話,梳理出了幾個值得關注的點。
其一,使命感。講話中提到,總書記在廣州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非正式會晤,以廣州為例向世界宣講中國式現代化,賦予廣州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的使命任務。這既是一種褒獎,也是一份鞭策。
其二,成就感。過去一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增速均超2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灣區建設都實現了新突破。
其三,科技感。講話中用了不小的篇幅論述“發展新質生產力”,直言要緊緊擁抱新的“科學的春天”,把創新成果及時轉化應用到產業發展中,催生更多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其四,目標感。國家明確要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在這個背景下,廣州提出“二次創業”再出發,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廣州。目標落到實處,涉及科研、產業、消費、全球化、共同富裕、營商環境等多個細分領域,有數字、有路徑、有方法,并非空談。
細看下來,干貨滿滿,方向清晰,正如講話中所言——
想要多種莊稼、多打糧食,就要挽起褲管早下地,擼起袖子加油干,一刻也不能等,一步也不能停。
2
廣州的“熱辣滾燙”
廣州的干勁,從春節期間的人潮可見一斑。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廣州市共接待游客超過1555萬人次,同比增長超58%(其中外地游客近625萬人次,同比成倍增長);文旅消費總額超112億元,同比增長近65%。在線旅游平臺數據顯示,廣州位居春節熱門旅游目的地前三位。
?
具體來看,過年這段時間,天河路商圈人流量約1261萬人次,北京路步行街總客流322萬人次,同比去年增長61.5%,對比2019年增長24.2%。
你可能不知道,今年春節,廣州推出了2500多場文旅活動,煙花秀、無人機、行花街、花燈展……讓羊城年味十足。
春節的火爆背后,是貫穿2023年的消費熱潮。數據顯示,2023年,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商品進出口總值連續第3年雙雙超過1萬億元,全市接待游客達2.3億人次,大中型演出數量全國第一。
旅游人口之外,百度實時遷徙地圖顯示,廣州長期是全國人口遷入地第一。就拿近三年來全國春節后的人口變化趨勢來說,廣州都是全國流入、遷出排名第一的城市。一到重大節假日,就有人跑到網上吐槽“仿佛全世界的人都涌入了廣州”。
?
此外,廣州的客運強度依舊“一騎絕塵”。廣州不僅是大灣區最核心的城市之一,還是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其機場客運吞吐量全球第一、地鐵運營強度全國第一、單個高鐵站客流量全國第一……
2023年,廣州港集團還凈增8條外貿航線,總數達到162條,其中有130余條“一帶一路”沿線海上航線。外貿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00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6.1%。
從企業端看,2023年廣州新登記經營主體數量實現30.1%的增長。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3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廣州獨角獸數量一年新增12家,增量位居全國第一。希音、廣汽埃安、小馬智行、粵芯半導體等都非常強勁。
?
這種熱度反映到經濟數據上,就是廣州重回全國經濟“第四城”。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3年,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為30355.73億元,同比增長4.6%。這也是廣州GDP首度突破3萬億大關。
回看過往,從3億到1萬億,廣州花了61年;從1萬億到2萬億,廣州花了8年;從2萬億到3萬億,廣州只用了5年!
?
放到全球城市當中,廣州的GDP大概能排到第12位,和巴黎、倫敦、舊金山等城市比肩而立。
放到全球國家中,這個GDP也能排到第35位,緊追孟加拉和新加坡,趕超馬來西亞和越南。換句話說,廣州的GDP,已經超越全球大部分國家。
這是屬于廣州的“熱辣滾燙”!
3
高質量發展
往深處看,支撐廣州前進的動力,正是這兩年“新春第一會”的主題——高質量發展。
廣州的高質量發展,有著深厚的制造業基礎。要知道,41個工業大類中,廣州擁有35個。除了傳統制造業,廣州很早就發力高端制造。早在《2020年Q3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中,廣州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就超過了上海、杭州,從1919家增加至12000家。
時至今日,廣州正在打造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軟件和信創、時尚產業、文化創意等8個萬億級產業鏈群,超高清視頻和新型顯示、現代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綠色石化和新材料、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新能源等13個千億級產業鏈群,以及一大批百億級產業鏈群,形成“萬千百”規模化產業鏈群梯隊。
例如汽車產業。廣州汽車產量已連續5年居全國城市之首。時至今日,廣州擁有12家整車制造工廠(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埃安、小鵬汽車、東風日產等),12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產業鏈相當完備。在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每53秒就會下線一臺新能源汽車。
?
再如生物醫藥產業。目前廣州全市有生物醫藥企業6400多家,位居全國第三,其中上市企業近50家,市值居全國第四,綜合實力全國前三。
又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廣州的超高清顯示面板產能位列全國第一,全球有近一半的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在這里生產。
廣州還在沖刺中國商業航天“第一極”。2023年初,中國首個全產業鏈商業航天產業化基地在廣州南沙正式投產運營。未來,該基地將帶動千億級規模的宇航動力研發、衛星研發、火箭衛星測控等上下游關聯產業鏈在南沙聚集。
?
此外,國內最大的專注于車規級碳化硅芯片制造的企業就在廣州南沙,這里將建成年產24萬片6英寸和24萬片8英寸碳化硅晶圓生產線。以粵芯半導體為龍頭的一批“芯”產業扎根廣州,以廣州數控為代表的一批機器人企業打破國外壟斷局面,全球首條量產256線級別車規激光雷達的生產線即將在黃埔區投入生產,“海馬”號遙控潛水器、數字海底地震儀、水下滑翔機、水下自助式航行器等“廣州智造”正助力人類探尋深海的奧秘……
?
它們背后還有一批龐大的“后備軍”。2023年,廣州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增至 1.3 萬家和 2.1 萬家,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5家,翻了一倍。
可以說,廣州的高質量發展,后勁十足!
4
結語
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其實就是挖掘更多的“新質生產力”。
所謂的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它的核心要素,就是科技創新。
從這個角度看,廣州的高質量發展,正是立足于深厚的科技積淀。
數據顯示,廣州擁有2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46家省重點實驗室,84所高校,在校大學生165萬人,居全國第一。
2023年,廣州“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躍升到全球第八位,4個項目入選國家顛覆性技術專項,居全國第二。
最新數據顯示,廣州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43%,其中基礎研究占比達12.2%。例如,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潛心攻關“卡脖子”核心技術難題,KrF光刻膠、CMP拋光材料等多款芯片制程用化學品和材料獲得市場驗證。
通過改變城市經濟的內在結構,廣州已經悄無聲息地完成了產業轉型。時至今日,戰略新興產業在廣州GDP大盤中的占比超過30%。
一個經典的例子是,廣州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6.13%,已成為廣州重要的支柱型產業之一。你也許不知道,廣州是“全球電競產業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電競產業中心”。廣州游戲產業名義營收超全國1/3,長期穩居國內第一梯隊。
在歷史中回眸,1000多年前,這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100多年前,這里是中國民主革命策源地;40多年前,這里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如今,這里是高質量發展的前沿……
一個全新的廣州,已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