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yè)的全球化已經來到“下半場”。
在過去幾十年,主線是“制造出?!?。本土企業(yè)承接來自全球的訂單,“中國制造”通過這種方式走向海外。
而如今,新的主線是“品牌出?!?。你也許很難想象,在紐約、柏林、東京、巴塞羅那等全球最繁華的商圈,外國人排幾個小時的隊,只為搶購一件中國品牌的產品。
這種曾專屬于歐美日大牌的待遇,如今真實出現在中國品牌的身上。這背后,是全球消費者對中國企業(yè)產品力、供應鏈、品牌力的全方位認可。
實際上,這種向價值鏈更高處攀登的事情,早在30多年前就有企業(yè)在做了。
1
走難走的路,領先不止一點
一份榜單打開了人們對全球化的想象。
1月8日,世界權威調研機構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23年海爾全球大型家用電器品牌零售量排在第一。要知道,這已經是海爾第15次蟬聯全球第一!這個第一并不是單純的銷量第一,而是品牌零售量的第一!
?
?
此外,海爾冰箱、洗衣機、冷柜、酒柜也再度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海爾冰箱已連續(xù)16年全球第一、海爾洗衣機連續(xù)15年全球第一、海爾冷柜連續(xù)13年全球第一、海爾酒柜連續(xù)14年全球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海爾的全球第一是品牌零售量的第一,而非單純銷量的第一。品牌零售量第一是由一臺臺產品零售累積而來的,意味著每一臺產品背后,都有一個真實的用戶,一臺臺產品都有品牌,核心在于“零售”;而銷量是產品的臺數,銷售的不一定是自己的品牌,不一定有自己品牌的用戶,銷量第一可以做到賣出去的臺數第一,但是賣給誰可能并不知道。
有人也許感到好奇,為什么海爾能拿下品牌零售量全球第一,而且是15年蟬聯?
先來看一組數據:中國家電產量占全球家電產量的56%,但中國家電在海外市場品牌份額只有8.5%,在這8.5%里面,62%是海爾貢獻的。也就是說在海外,10臺中國家電的品牌,有6臺是海爾的。
這些,是我們看得見的,而更本質的東西,還在我們看不見的深處——先有全球化創(chuàng)牌,再有全球化的市場銷量。
時間回到上世紀90年代,外資大舉進入中國,全球第四次產業(yè)大轉移開始狂飆猛進。彼時,大多企業(yè)采用的是OEM代工出海創(chuàng)匯模式,不用承受風險、收入穩(wěn)定,缺點是沒有核心技術,這類企業(yè)也是國人對全球化的最初理解。
但與此同時,有一些企業(yè)敏銳地意識到,代工貼牌做的永遠是別人的牌子,銷量再好、品質再好也是在給國外品牌打工。為了讓中國品牌站上世界舞臺,一部分企業(yè)選了一條最難的路——“出海創(chuàng)牌”。
2
海外創(chuàng)牌,并非一朝一夕
羅馬并非一天建成。堅守長期主義,才能通過全球化品牌布局以及自主創(chuàng)牌實現品牌引領。
與如今海爾智家所獲得的全球贊譽不同,其最初的海外創(chuàng)牌并未受到廣泛認可。
當時國內普遍存在2種出海模式,一種方式是出口創(chuàng)匯,即為知名國際品牌代工,此方式風險小、投入低,且可以立竿見影獲得利潤;另一種方式則是創(chuàng)牌出海,要在研發(fā)、品牌、營銷等領域大手筆投入,且回報周期長、風險大。怎么選?
海爾智家并沒有像同行那樣被觸手可及的貼牌代工利潤所打動,而是不顧甚囂塵上的唱衰之聲,毅然決然地開啟了艱難困苦的自主創(chuàng)牌之路。因為在海爾智家看來,長期主義才是最終答案。
雖然投入大、費用高,作為“外來品牌”到國外去,要想站穩(wěn)腳跟,必須建立自己的運營體系,這勢必要在財力與時間的投入上實施“長期”戰(zhàn)略?,F在回頭看,這項全球創(chuàng)牌的戰(zhàn)略連續(xù)實施了20多年,才讓海爾智家實現盈虧平衡,走上良性發(fā)展的軌道。
?
?
具體來看,這條難走的路海爾智家經歷了三個過程。
第一步,“走出去”。最早的時候,為了盡快在海外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海爾智家采取“縫隙產品策略”與“先難后易”的戰(zhàn)略——提供當地品牌沒有做、但是用戶又有需求的產品,以差異化縫隙市場切入。要知道,當時,國外技術先進、品牌成熟、市場穩(wěn)定,海爾智家作為“外來品牌”,必然會面臨用戶不信任、市場不認可等重重困難。海爾智家并沒有就此“被勸退”,而是敏銳地去挖掘用戶容易被忽略的生活需求,創(chuàng)新滿足需求的產品。
例如,剛進入日本市場時,海爾智家發(fā)現當地的單身貴族占了相當大比例,單身女性用戶擁有的洗衣機容量一般在4-8kg之間,海爾智家就用了半年時間成功上市了差異化產品2.3kg容量的“個人洗衣機”。
第二步,“走進去”。初步打入海外市場后,如果僅僅是將國內的產品型號原封不動地搬去海外,由于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習慣之下的用戶需求也不盡相同,將很難在主流渠道獲認可,成為主流品牌。為防止陷入“水土不服”的困境,海爾智家提出了“本土化研發(fā)、本土化制造、本土化營銷”的三位一體本土化戰(zhàn)略,并構建全球“10+N”創(chuàng)新生態(tài)體系,做到因地制宜,從而占領海外主流國家、主流市場。
例如在歐洲,為契合當地用戶環(huán)保洗衣理念,海爾智家主推A級節(jié)能洗衣機,比市場上G級能效洗衣機降低超51%的能耗,在AO、Currys等主流渠道備受認可。
第三步,“走上去”。光有產品還不行,要想真正塑造品牌,得有引領行業(yè)的拳頭產品,并打造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力?;谶@個考量,在海外市場,海爾智家成為主流國家的主流品牌后,又堅持高端品牌戰(zhàn)略,根據各地用戶的本土化需求,不斷拓展高端產品陣容,提升高端產品的引領性和競爭力。
例如在北美市場,海爾智家高端品牌收入增長超過40%,其新上市的 GE Profile UltraFast Combo洗烘一體機,可在兩小時內完成滿載洗烘,同時采用智能技術,控制溫度及氣流強度,最大限度保護衣物,收到當地一致好評。
?
?
時至今日,依靠過硬的產品、豐富的積累和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海爾智家已覆蓋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qū),服務著全球10億+用戶家庭,并且旗下的多個高端品牌矩陣,都在全球不同區(qū)域實現了引領——
在美國,GE Appliances持續(xù)轉型高端,連續(xù)2年成為當地第一大家電公司;
在歐洲,海爾智家連續(xù)8年市場增速最快,份額增速持續(xù)保持第一;
在日本,海爾智家收入增長創(chuàng)新高,2023年前10月銷額已超2022年總和……
品牌零售量第一背后是創(chuàng)牌第一,海爾智家長期主義的創(chuàng)牌成果,也讓國內企業(yè)意識到代工不是長久之計,一味貼牌即使獲得規(guī)模第一,沒有名字,永遠不可能真正獲得全球市場。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對海外創(chuàng)牌達成共識,開始加快貼牌向自有品牌的轉換。
可以說,這正是中國企業(yè)全球化“下半場”的經典縮影。
3
時代創(chuàng)牌,進化不曾停止
與海外創(chuàng)牌同樣引人注目的,是海爾智家與時俱進的品牌進化與升級之路??v觀過往,海爾智家的創(chuàng)牌有過三次大的變化。
上世紀90年代,當同行都在做代工貼牌的時候,海爾智家選擇率先“出海創(chuàng)牌”,去世界的海洋里競技。
2006年以前,國內高端家電市場長期被外資品牌壟斷,看到這一點的海爾智家果斷推出了高端品牌卡薩帝,這是一家在中國本土誕生的世界高端家電品牌。在海外,海爾智家也打造了多個高端品牌,并在全球不同區(qū)域實現了引領。
近些年,感知到物聯網時代的需求后,海爾智家快速挺進場景品牌、生態(tài)品牌“新賽道”。2020年9月,海爾智家發(fā)布了全球首個智慧家庭場景品牌——三翼鳥。三翼鳥并非單純地提供智能家電,而是提供完整的、個性化的一站式智慧家定制解決方案。
?
?
數據顯示,2023年1月—9月,三翼鳥場景交易額達40億元。成立三年來,三翼鳥已經為超過34萬個中國家庭定制智慧生活方案,并拓展了超過2900家門店。
這種智慧場景體驗背后,同樣離不開生態(tài)的支撐。如今,海爾智家已經搭建起食聯網、衣聯網、空氣網、水聯網、娛聯網等開放生態(tài)圈,打造了覆蓋用戶衣、食、住、娛各類需求的行業(yè)最大智慧家庭場景生態(tài)。
從海外創(chuàng)牌到三級品牌戰(zhàn)略,正是海爾智家與時代同行的過程。依托三級品牌戰(zhàn)略,海爾智家將用戶從“智慧家電”帶入“智慧家庭”新時代。同時,海爾智家的案例也告訴我們,真正的中國品牌,目光不應該局限于國內,更要勇于走向世界的大海,勇于在不同時代力爭上游。
4
結語
縱觀偉大企業(yè)的發(fā)展歷程,那些看不見的往往決定了看得見的。
當“不出海,就出局”成為歷史抉擇,我們不得不感慨海爾智家的前瞻眼光。大家能看到的,是它在全球市場的縱橫捭闔,看不到的,是它幾十年如一日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
從更大的視角來看,縱觀全球,每一個大國的崛起背后,都伴隨著品牌的崛起。日本的索尼、松下、優(yōu)衣庫,德國的奔馳、寶馬、保時捷,美國的蘋果、微軟、IBM……
某種程度上,衡量一個國家品牌競爭力的強弱,就看它有多少世界級的品牌。
以前談到全球化,尤其是高溢價品牌的全球化,主角通常是歐美企業(yè)。但如今,有越來越多像海爾智家這樣的中國企業(yè)涌入到大家的視線中來。他們已經走上了世界舞臺的中央,堪稱全球化的優(yōu)秀樣板。
這才是中國企業(yè)在世界該有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