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變革,得加快步伐了。
1
待遇“行業頂級”
金融行業一“曬”收入,就要掀起巨浪。
一年多前的案例猶在眼前,中金一名交易員的妻子在網絡上曬出了丈夫的收入證明,90后員工竟然有著8.25萬的月收入,這讓廣大網友破防了。幾乎與此同時,一場針對金融圈高薪的討論由此展開,相關部門接連發布文件規范行業薪酬制度。
在這樣的風口浪尖上,金融行業“談薪色變”。但就在最近,一家基金公司的薪酬待遇曝光,再度引起熱議。
話說這兩天,網上流傳著一份“匯添富基金薪資待遇”截圖,里邊提到了匯添富基金的校招待遇。
?
▲圖源網絡
信息顯示,銷售崗位及支持崗位應屆生基本工資是12k左右/月,另有補貼,年終獎大概在6-12月工資。
再看IT崗基本工資每月1.6w,IT助理崗位,技術方向16*(12+n),年包35w左右。最高的是投研崗,號稱熊市保底20w,牛市能有40-60w。
應屆生就能有這個待遇,資深員工那還了得。
看準網數據顯示,匯添富員工的月收入平均值高達37502元,遠高于同行業的平均值26975元。其中,從事金融業務的員工工資接近3.9萬元,從事投融資工作的員工平均月收入高達4.28萬元。
?
▲圖源:看準網
這工資啥概念呢?我們可以來做個對比,中國互聯網公司里平均薪資排第一的是阿里,約3.5萬元/月;國企標桿中國煙草總公司,在崗職工算下來平均1.6萬元/月;中科院,根據網友分享統計,平均工資為9678元/月。也就是說,匯添富員工的平均工資,大致相當于——
阿里的1.1倍,中國煙草的2倍,中科院的4倍。
如果按照“6億人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現狀來看,中國有6億人月收入僅為匯添富平均工資的1/37。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天央企老總2022年的薪酬水平也披露出來了,這樣一看,匯添富員工的薪資,比不少央企一把手還高!
?
2
業績“慘不忍睹”
有人可能會說,基金行業要求高,招聘的員工基本都是名校高材生;很多投研崗位對專業的要求也高,工作很辛苦,工資高也正常。
這話沒毛病。但在市場經濟下,高薪資對應的應該是高價值、高業績吧?作為基金公司,如果能拿出讓投資者信服的業績,他們拿再高的薪資都可以。
實際情況如何呢?根據搜狐財經的統計,2022年,匯添富基金旗下全部產品合計虧損達862.28億元。平均算下來——
每天虧掉2.36億元。
?
這啥概念呢?這么說吧,就算你年薪1個億,要把匯添富基金2022年虧的這些賺回來,也得862年!
有意思的是,盡管帶來如此大的虧損,匯添富基金2022年依然收取了56.75億元的管理費。難怪匯添富的投研崗位可以有熊市保底薪資了,還是做基金好呀,旱澇保收。管它基民虧不虧,反正自己不虧。
?
巨額的虧損來自產品的業績表現。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匯添富在管基金產品數量618只,但近一年來,僅有24只產品實現了超過5%的漲幅,而跌幅超過20%的產品竟然高達106只。
行業觀察者“今晚吃基”梳理的表格也顯示,近兩年來,匯添富基金旗下多只產品虧損幅度超過40%,簡直“慘不忍睹”。其中,跌幅最慘的是匯添富社會責任混合A,兩年跌超50%。
?
再看2022年管理費收取最多的產品之一,胡昕煒管理的匯添富消費行業,近1年跌了20.60%,近3年更是跌了41.63%。
要知道,胡昕煒可是匯添富基金的“金字招牌”,號稱“消費男神”。
這樣拉胯的業績表現,卻收著如此多的管理費,難怪有人把匯添富叫做“基金刺客”。
3
戰略“備受質疑”
業績只是表象,往深處看,是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的戰略選擇。
有人曾總結過匯添富基金的業績規律——
醫藥、消費好,它的業績就好;醫藥、消費低迷,它的業績也低迷。
例如2020年,匯添富基金押中了白酒、醫藥、新能源等熱門行業,一度被譽為“選股專家”。
這種風格,同樣體現在匯添富的明星基金經理身上。以“金字招牌”胡昕煒為例,其一度創造過5年超300%的收益,年化收益率達到25%,受到基民追捧,成為“頂流”。
胡昕煒的成就背后,是重倉抱團白酒股。
早在2016年,胡昕煒接手匯添富消費行業混合的時候,就大舉買入貴州茅臺,到后來長達數年,貴州茅臺一直是該基金持倉的第一名。
拉出匯添富消費行業混合的前十大持倉來看,白酒企業占據了70%,這只基金簡直就是一個“大酒莊”。
?
白酒牛市中,胡昕煒是風頭無兩的“消費男神”,但隨著白酒行情的滑落,胡昕煒已經跌落神壇。拳頭產品匯添富消費行業混合的規模,從此前的近220億跌到現在的156億,縮水近30%。
縱觀胡昕煒管理的全部基金,堪稱一片大草原。
?
熱衷“吃藥喝酒”之外,匯添富旗下的基金經理還存在“一拖多”的現象。
行業觀察者“拾鹽士”曾梳理過,匯添富基金經理中,何旻旗下管理基金14只、王栩旗下基金9只、鄭磊旗下基金8只、賴中立旗下基金11只……“一拖多”現象普遍存在。
要知道,早在2020年5月,相關部門就開始實施相關規定,要求基金管理人應當確保兼任基金經理具備充分履職能力,合理調配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公募基金和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數量,原則上不超過10只。
匯添富“一拖多”背后,反映的是其在規模迅速擴容之際,人才相對短缺、投研能力相對薄弱的困境。
但問題在于,這些“一拖多”的基金經理們,真的有足夠時間精力去研究嗎?如果都買一樣的股票,那還有必要發新產品嗎?
以基金經理吳振翔為例,這是一位累計任職時間超過13年的老將,他在管的基金已近15只,但從天天基金網的數據看,這些產品全都在虧損,真的是一片綠。
?
匯添富基金于2005年2月在上海成立,由東方證券、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東航金控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起設立。
它一度是行業“黑馬”,巔峰時期做到中國規模第三的基金公司。但近幾年,匯添富基金的規模接連倒退,截至2023年9月底,其排名已下滑至行業第九。
領著“行業頂級”的薪水,收著巨額的管理費,業績卻如此拉胯,匯添富基金的老臉往哪擱?看來,巴菲特說的沒錯——
當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誰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