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時代新物語,做一家有態度的新媒體!
文|飛魚
全文共計|2813字
近年來,寵物醫療市場在中國快速發展,催生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企業。一說起寵物醫療巨頭,相信大部分人的腦子跳出來的就是“新瑞鵬”。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0年及2021年,新瑞鵬是中國最大、全球第二大的寵物醫療服務平臺。截至2022年9月30日,新瑞鵬在中國的寵物醫院數量進一步增加到1962家。
然而在其輝煌的成長史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財務虧損和消費者信任危機。
新瑞鵬的輝煌與困境
回看新瑞鵬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其起點可以追溯到1998年,當時創始人彭永鶴在深圳創立了瑞鵬寵物醫院。此后,公司逐步擴大規模,采用連鎖經營模式進行發展。
從1999年至2012年,瑞鵬不斷在廣東省內擴展寵物醫院網絡,并相繼推出了芭比堂、愛諾、愛玩樂等多個寵物醫院品牌。
2013年,瑞鵬寵物醫院的網絡拓展到其他省市,如湖南等南方城市,進一步擴大了其業務范圍。
到了2016年,新瑞鵬并購了知名寵物護理品牌美聯眾合,并在同年成功登陸新三板。
2018年,新瑞鵬從新三板退市,并獲得了高瓴資本的戰略投資,重組成為新瑞鵬集團。此后,公司的發展勢頭更加迅猛。
2019年,新瑞鵬完成了對Skyfield Group、愛諾、安安等幾大寵物醫院品牌的并購,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市場中的地位。
同時,公司還成立了提供寵物食品、用品、藥品的“潤合”供應鏈平臺以及專注于獸醫繼續教育服務的“鐸悅教育”平臺。
2020年,新瑞鵬再獲資本青睞,由騰訊資本領投,碧桂園、勃林格殷格翰、雪湖資本等多家海內外機構跟投,公司估值接近300億人民幣。
2022年,新瑞鵬又獲得了全球知名寵物食品巨頭雀巢的戰略投資。
然而,盡管備受資本追捧,新瑞鵬的上市之路卻并非一帆風順。
2023年1月23日,新瑞鵬向納斯達克遞交了招股書,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然而,在同年6月6日,公司卻突然收回了上市申請。
擴張的背后:增收,但不盈利
從新瑞鵬的發展歷程來看,其確實受到了多家資本的青睞和支持,這也為其迅速擴張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然而隨著規模的擴大,卻呈現增收,但不盈利的狀態。
新瑞鵬的招股書披露,自2020年至2022年,新瑞鵬的營業收入分別達到了30.08億元、47.84億元和57.40億元,然而凈利潤卻連續三年呈現虧損態勢,分別為10.00億元、13.11億元和14.17億元,三年累計虧損37.28億元。
而出現虧損的原因主要是毛利率太低,財報顯示,2014年—2015年,新瑞鵬的毛利率分別為27%、37%。
最新的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新瑞鵬的毛利率僅為5%左右。對此,新瑞鵬稱毛利率持續下降,主要因為人力成本飛速飆升。據招股書披露,2015年—2022年,新瑞鵬的人工成本占比從22%飆升至52%。
擴張的背后:服務、管理
等多方面問題凸顯
同時,隨著門店數量的不斷增加,關于消費者服務質量方面的問題也不斷增加。
通過黑貓平臺,可以看到,消費者對新瑞鵬的投訴涵蓋了諸如“虛假宣傳”、“收費不合理”、“治療延誤”以及“治療環境未消毒”等多個方面,且大部分投訴仍處于待分配或處理中的狀態。
此外,新瑞鵬旗下的醫院還多次被曝出其他嚴重問題。
例如,2023年3月18日,重慶新瑞鵬寵物醫院(龍山分院)就被曝出了醫生虐待貓咪的監控視頻。盡管新瑞鵬對此迅速回應,表示涉事員工已被開除,涉事門店也已停業整改,但這一事件仍對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據“中國網財經”報道,從2019年至2023年,新瑞鵬旗下的多家分院如美聯眾合動物醫院、芭比堂動物醫院等,因涉及違規使用人用藥品、使用假獸藥、無輻射安全許可證使用射線裝置、在動物診療場所從事動物寄養活動以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未依法報批擅自開工建設等,至少收到了17項行政處罰。
而最近的一起重大事件更是引發了廣泛關注。2024年2月19日,張女士帶著她的寵物貓去愛諾百思江南西分院進行多功能氧治療系統治療時,因設備發生故障,導致張女士頭部受創。
盡管她隨后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但遺憾的是,在全力治療了24天后,張女士還是在3月13日夜間因救治無效離世。這一事件對新瑞鵬的品牌聲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業內人士指出,這些問題的出現或許是新瑞鵬快速擴張的后遺癥。因為快速擴張往往容易導致在服務質量控制、員工培訓以及設施管理等方面出現跟不上節奏的情況。
因此,在寵物醫療行業,盲目擴張顯然是行不通的。新瑞鵬似乎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做減法。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4月份,新瑞鵬體系門店數量降至1600家左右,減少了300多家。
寵物醫療行業矛盾凸顯:
消費者喊貴,企業難盈利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預測,寵物醫療服務市場的規模預計將從2021年的550億元人民幣攀升至2026年的1360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0.0%,預示著這一領域有望成為千億級別的龐大市場。
然而,盡管寵物醫療領域的前景看似樂觀,但現實中卻存在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一方面,消費者普遍反映寵物醫療費用高昂,甚至有人將其形容為“天價”。另一方面,相關企業卻紛紛訴苦難以盈利。
新瑞鵬三年內累計虧損37億的案例便是這一現象的鮮明體現,它映射出了整個寵物醫院行業的普遍困境。
深入探究,這一矛盾現象的背后原因在于寵物醫院的高昂成本投入。
根據農業農村部最新的《動物診療機構管理辦法》,能夠被稱為“醫院”的機構,必須滿足一系列嚴格的條件,包括擁有足夠的場地和功能區、至少3名執業獸醫師、X光機或B超等器械設備、相應的手術室和手術設備等。這些設備和設施的購置及維護成本均相當可觀。
此外,寵物專用藥物的研發和生產規模相對較小,導致藥物成本較高。由于我國醫療行業起步較晚,寵物專用設備和藥品多依賴進口,進一步推高了成本。
同時,人力成本也是寵物醫院的一大開銷。獸醫專業人才在我國嚴重短缺,成為一名合格的獸醫需要至少五年的臨床經驗及持續的學習和培訓。因此,醫生的薪資和培訓費用成為醫院的一大負擔。
曾有醫療行業的業內人士算過一筆賬,撇開預留的流動資金,投資最小的社區型醫院前期投入也要近200萬元。社區醫院的回本周期通常是2年,但設備3年左右就會老化,如果繼續經營,還需要再投入一大筆錢。
在我國,寵物看病沒有醫保報銷,也沒有醫藥補貼以及稅費減免,所以平均攤到每次寵物檢查的成本及診費自然也比較高。
綜合來說,就有了寵物醫療行業企業不賺錢、消費者負擔重、從業者收益有限這一說法。
因此,寵物醫療領域看似是一個充滿吸引力的熱門賽道,實則暗藏諸多挑戰與風險。
觀察寵物醫療領域的各位“玩家”,雖然新瑞鵬開店數量多,但總體來看競爭優勢并不那么明顯。同時還面臨著瑞派、瑞辰等強勁競爭對手的緊追不舍。
那么,在我國,寵物醫療賽道將走出一條什么路,寵物醫療第一股究竟會花落誰家?值得期待!
參考資料
豹變:《3年虧損30億,「暴利」的寵物醫療為何難做?》
醫深觀:《坐擁近2000家寵物醫院的新瑞鵬,為何3年巨虧37億元?》
野馬財經:《高壓氧艙致人死亡4個月后,新瑞鵬IPO急剎車!》
雪豹財經社:《鏟屎官喊貴,醫院哭窮,寵物醫療的錢被誰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