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降級的風,一年更比一年狠,去年春天,爆火網絡的戶外活動還是城市City Walk,到了今年,City Walk已經不香了,年輕人選擇“打野”,在城市周邊公園和近郊挖野菜成了最頂流的戶外活動。
成為王寶釧,愛上挖野菜
比起曾經精心搭配打扮,還要花大價錢準備各種戶外設備的活動,挖野菜幾乎零成本,極具性價比。
挖野菜無需任何門檻,也無需專業的裝備,只需簡單準備塑料袋、剪刀,以及可選的鏟子,這樣一套基礎裝備最低成本僅需五元。更令人興奮的是,在野外,你可以“0元購”到許多價值不菲的收獲。例如,那漫山遍野的蕨菜,在盒馬鮮生上的售價高達13.9元250克,換算下來約27.8元一斤,堪稱蔬菜中的“貴族”。而那些隨意生長在近郊草地上的“婆婆丁”(蒲公英),在叮咚買菜上的售價也不菲,13.9元僅能買150克,相當于45元一斤。這樣既省錢又新鮮的戶外活動,在社交媒體上不火都難。
社交媒體上,#上海挖野菜地方#話題已累積3萬多篇秀照筆記;搜索“挖野菜”,你會發現幾乎所有一二線城市都有“挖野菜”攻略,攻略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打野地”、路線、野菜鑒別圖鑒……
當挖野菜從個人愛好演變為流量密碼,精明的商家已嗅到商機。小紅書上,有不少分享自己挖野菜攻略的博主,搭建起小紅書分享社群,在社群中分享著當地的挖野菜攻略和地點,還有博主通過筆記和私信將用戶引流到自己的微信上,搭建起更私域的社群。有人開始收費擔任野菜向導,提供50元一天或99元三小時的服務;有人付費購買野菜圖鑒和當地野菜分布地圖,售價在5至10元之間;還有人直接組織起了付費野菜團,單人費用從20元到158元不等。在成都,有商家在小紅書上發帖招攬生意,提供成都周邊1.5小時徒步“打野”項目,每人收費高達128元。
然而,也有觀點認為,挖野菜目前還只是一項體驗活動。要想將其做成一門能持續的生意,還需要挖掘更細分的需求,并與其他生意相結合。例如,將挖野菜與徒步、露營等活動結合在一起,作為一整天活動中的小項,才能吸引更多人參與。盡管如此,挖野菜作為年輕人戶外活動的“平替”,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他們拿起剪刀和塑料袋,走向郊外,享受離開鋼鐵城市后的新鮮空氣和挖野菜的樂趣。
挖野菜,求月老牽紅線
而挖野菜的爆火更讓它變成了一種約會新趨勢,從單純的親近自然,變成了一場暗流涌動的情侶感情大闖關。“從前挖野菜罵王寶釧戀愛腦,現在挖野菜求月老牽紅線。”
在上海,挖野菜相親儼然成了新的相親潮流。據“三聯生活實驗室”報道,過去,一場正式的約會動輒千元以上,從精致的餐廳到高端的新榮記,再到電影院、精釀酒吧,最后還得專車接送,每一環節都意味著一筆不菲的開銷。
而選擇約上心儀的對象前往公園或郊區挖野菜,則是一種既經濟實惠又充滿樂趣的約會方式。僅需花費3元的地鐵票,便能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撒歡,享受挖野菜的無窮樂趣。
除此之外,挖野菜挖出“人類高質量戀人”的可能性也更大。對于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年輕人來說,或許連區分麥子和韭菜都有些困難。因此,找到一個熟識各種野菜的人一起挖野菜,便成為了一種難得的社交體驗。來自東北的滬漂姑娘Linda就通過挖野菜約會到了一個上海土著男生,兩人在挖野菜的過程中逐漸加深了了解。而95后的上海姑娘小七則認為,約人挖野菜并不是一起干農活受累,而是一種快速了解對方的社交方式。通過挖野菜,他們可以聊到對方的住址、觀察對方的健身成果,甚至還能摸索出對方的廚藝水平。
這股挖野菜的風潮不僅在上海如火如荼地展開,更逐漸蔓延至全國其他城市。3月23日,重慶鐵山坪就推出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戶外踏青打野聯誼”免費公益活動,讓更多人在自然中尋覓愛情,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