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吸引外資進一步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實現深耕發展,近年來,中國積極致力于推動人員往來便利化,不斷擴大對免簽國家的開放范圍。而醫療領域,作為關乎民生的關鍵行業,自然成為了對外開放進程中的重要試點領域。
2月26日,我國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天津鵬瑞利醫院開診迎接患者。
與這家全新開診的醫院一起開業的,還有一家二級康復醫院和三級腦科醫院,它們同屬于“鵬瑞利醫療群”項目,3家醫院總床位超過1000張。
有序擴大自主開放
公開資料,天津鵬瑞利醫院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區,與天津南站相鄰,是中國首家外資三級綜合醫院。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它并非我國首家外商獨資醫院,早在多年前,國內就已出現外商獨資醫院。
此前,我國已有的外商獨資醫療機構還有2016年開診運營的上海永遠幸婦科醫院,位于上海自貿區外高橋保稅片區,這是我國第一家外商獨資醫院。2022年,江蘇省首家外商獨資醫療機構嘉會醫療(蘇州)落址江蘇自貿區蘇州自貿片區。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2021年我國外商獨資或投資的醫院有302家(其中醫院114家,其余為診所和門診部)。不過,與全國總數多達100萬個的醫療衛生機構相比,外商獨資醫院實在稀少。
正因如此,為進一步推動醫療領域開放,允許9地市開設外商獨資醫院的政策適時出臺。2024年9月7日,國家三部委發布《關于在醫療領域開展擴大開放試點工作的通知》,擬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福州、廣州、深圳和海南全島設立外商獨資醫院(中醫類除外,不含并購公立醫院)。近3個月后,11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商務部等四部門印發《獨資醫院領域擴大開放試點工作方案》,推動醫療領域有序擴大開放,不僅試點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院,還制定了具體的組織實施和管理措施。
這一開放態勢在2025年得到了進一步鞏固。2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該方案在2023年“外資24條”的基礎上形成,被稱為“穩外資20條”。其中明確提到要宣貫落實“外商獨資醫院領域開放試點政策”,進一步彰顯了我國擴大醫療領域開放的決心。
這一系列制度安排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號:中國正在有序擴大自主開放,積極營造更加開放、包容、公平的市場環境。
多地外商獨資醫院開診
除天津外,國內其他試點城市也在穩步推進外商獨資醫院的開放工作。作為開放前沿陣地的廣州和深圳自然當仁不讓,積極采取行動。
2024年11月8日,新加坡鵬瑞利集團與廣州市白云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鵬瑞利集團將投資50億元,在廣州打造一個占地1.18平方公里的粵港澳大灣區白云國際大健康醫養城,該項目計劃將輻射東南亞地區。其中,首期投資10億元打造的鵬瑞利國際醫院,也計劃于今年建成并使用。
深圳方面,則迎來了全國首家外商獨資專科醫院項目。2024年12月6日,在深圳全球招商大會上,綠葉醫療集團與深圳市衛生健康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深圳建設國際醫療總部和外商獨資三級專科醫院。公開信息顯示,綠葉醫療集團是綠葉生命科學集團旗下的醫療服務板塊,1997年成立于新加坡,是亞太地區領先的國際私立醫療服務集團。
上海同樣也提出了深化醫療領域外商投資。2025年2月9日,《2025年上海市衛生健康工作要點》明確提出,將持續推進外商獨資醫院領域擴大開放試點工作,完善外商獨資醫院機構設置、執業和監管等制度,助力外商獨資醫院落戶上海。
當然,外商獨資醫院在國內的開設并非毫無約束、可隨心所欲為之。依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政策解讀,外商獨資醫院在多方面有著明確限制:在醫院類別與級別設定上,僅允許開設綜合醫院、專科醫院以及康復醫院這三類,并且醫院級別明確必須為三級。與此同時,明確禁止設立精神病醫院、傳染病醫院、血液病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以及少數民族醫醫院,診療科目中也不允許登記血液內科。
在診療活動開展方面,出于醫療安全與倫理考量,對于那些醫療和倫理風險較高的活動,諸如人體器官移植、人類輔助生殖、產前篩查與診斷、精神科住院治療,以及腫瘤細胞治療新技術試驗性治療等,均被嚴格禁止開展。
在人員聘用要求上,政策雖允許按規定聘用外國醫師、港澳臺醫師以及港澳其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短期執業,但為確保醫院運營的穩定性與協調性,規定全院管理和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中,中方(內地)人員占比均不得少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