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4日,海南葫蘆娃藥業集團(下稱“葫蘆娃”)發布了《首次公開發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
7月4日,海南葫蘆娃藥業集團(下稱“葫蘆娃”)發布了《首次公開發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該公告稱,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鎖定期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 36 個月,該部分限售股將于 2023 年 7 月 10 日起上市流通。
然而,葫蘆娃限售股的解禁并沒有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7月10收盤收盤,葫蘆娃報價15.24元,日漲幅僅為0.79%;7月11收盤收盤,葫蘆娃報價15.26元,日漲幅僅為0.13%。相較于歷史最高股價49.73元/股,葫蘆娃的股價已經縮水69.31%。
上市三年,葫蘆娃給投資者究竟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爭議不斷,生產規范問題頻發
事實上,在上市之前葫蘆娃就爭議不斷。
其中一個爭議點是主管人員的犯罪問題。證監會曾在就葫蘆娃招股書提出意見,針對“2007年,湯小東、湯旭東作為康力元公司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因犯單位行賄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及一年。” 要求 “結合有關刑罰執行完畢時點”,要求說明發行人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是否涉案,是否影響任職資格,并結合有關刑罰執行完畢時點說明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近三年是否存在重大違法行為。
另一方面,葫蘆娃的家族控股模式也引起了投資人士的擔憂。此前就有媒體統計發現,在上市之前葫蘆娃實控人劉景萍、湯旭東夫婦家族合計持有葫蘆娃藥業82.43%的股份。截至目前,不算個人直接控股,僅劉景萍、湯旭東夫婦家族實際控制的海南葫蘆娃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杭州孚旺鉅德實業有限公司和寧波中嘉瑞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所占有的葫蘆娃股權仍然超過了65%。
有投資者擔心這種家族持股的模式是否會影響企業管理的現代化和規范化。2022年12月8日,葫蘆娃藥業曾發布公告稱,收到高級管理人員韋天寶出具的《關于本人配偶誤操作導致短線交易的情況說明及致歉聲明》,獲悉韋天寶的配偶吳雪雯女士近期買賣公司股票的行為構成短線交易,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及《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等相關規定。
葫蘆娃的生產規范問題則是另一個痛點。早在2017年4-6月的藥品生產監督檢查中,葫蘆娃藥業被曝出四項違規行為。同年7-8月的藥品生產監督檢查情況通報中,葫蘆娃藥業又被指出存在一般缺陷2項。
2018年5月29日,據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葫蘆娃藥業生產的腸炎寧膠囊被檢查出中藥提取批生產記錄未記中藥材產地、年度產品質量回顧未將中藥提取物對應多批制劑進行歸納分析的問題,被要求整改。
2019年5月30日,葫蘆娃藥業的獨一味軟膠囊被檢查出存在20萬粒的工藝再驗證沒按文件規定如期進行的問題。
2022年11月15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19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的通告(2022年第55號)》,葫蘆娃因其生產的1批次維U顛茄鋁膠囊Ⅱ的顛茄提取物有效成分含量不達標而名列其中。
業績增長緩慢,重營銷輕研發
對于投資者而言,企業的增長和盈利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然而葫蘆娃的表現也難以稱得上亮眼。
2020年,葫蘆娃實現營收11.62億元,同比下滑11.04%,實現歸屬凈利潤1.215億元,增長僅0.97%。上市第一年葫蘆娃的業績表現可謂“開門黑”。
2022年,葫蘆娃營收15.15億元,同比增長11.91%;實現歸屬凈利潤8568萬,同比增長18.78%。但是同2020年1.215億的歸屬凈利潤相比,葫蘆娃的盈利能力恐怕仍沒有達到理想狀態。
2023年一季度,葫蘆娃報告期內實現營收5.27億元,同比增長32.09%;歸母凈利潤4056.00萬元,同比增長35.59%。葫蘆娃能否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仍有待觀察。
葫蘆娃重營銷輕研發的問題也常常為人所詬病。近三年財報顯示,2020年-2022年,2020年至2022年,葫蘆娃銷售費用為4.75億元、5.46億元、5.84億元。同期,葫蘆娃研發費用為0.52億元、1.00億元、1.06億元。葫蘆娃的銷售費用至少是研發費用的五倍。
有分析認為,目前國內兒童藥品適宜劑型規格缺少,以兒童用藥為發力點的葫蘆娃不重視研發,既難以發揚改善兒童健康的社會責任,也錯失了開拓和深耕兒童用藥市場的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