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又悄無聲息地奪冠了!最新一期DXOMARK榜單出爐,Mate 50 Pro以149分的總成績排名第一,不僅將iPhone 14 Pro Max斬落馬下,也打得榮耀Magic 4 Ultimate滿地找牙,就連公認的影像機皇三星S22 Ultra和小米12S Ultra都變得黯淡無光,不禁要問,硬件配置遠不如三星小米的華為,是如何做到最終成像效果的強勢反超的?
華為DXO霸榜的真相!
日前,圖像質量評測機構DXOMARK公布了華為Mate 50 Pro的相機成績,在該排行榜中,華為Mate50 Pro以149分的總分勇奪冠軍,并以3分的優勢,將iPhone 14 Pro Max甩在身后,不過,仍有不少網友質疑該榜單的公平公正性,在他們看來,搭載766主攝的華為憑什么超過底大二級的小米和三星?
回看DXOMARK的報告,在總結陳詞中,DXO是這樣描述的“華為Mate50Pro在曝光、對焦和紋理、噪點方面表現出色,因此也取得了迄今為止最好的照片分數,并且Mate50Pro有著強大的硬件和細致的軟件調校結合,該設備在大多數功能上都可以很均衡地提供頂級性能,在所有光照條件下都能拍攝出優質的照片和視頻,在低光成像的競爭中脫穎而出?!?/p>
估計看到這樣的溢美之辭很多網友腦袋都懵了,這也太能吹了吧?這是收了華為多少錢?
但是,我們不能被情緒左右,凡事要看本質,在筆者看來,華為 Mate 50 Pro能拿下第一名,雖然有些意外,但也并非毫無根據,雖然IMX766在小米的一英寸大底IMX989面前,充其量只能算小底,但是,決定進光量的,從來不止是只有一個底面積啊。
圖:阿婆主@勝利文縐縐
據B站阿婆主@勝利文縐縐拆機統計的數據,可以直觀看出,華為Mate 50 Pro的1/1.56英寸的底面積,在羅列的11款機型中,只能排在第10名,和OPPO Find X5 Pro一樣,僅以完全可忽略的微弱優勢領先iQOO 10 Pro,而后者是主打游戲性能的性價比機型,也就是說,單純看傳感器的底,華為 Mate50 Pro不占任何優勢。
但是,如果考慮相對進光量,華為Mate 50 Pro按公式換算后,居然超過了一英寸大底的小米12S Ultra,這讓它的成像表現有了夯實的地基,當然,可變光圈支援的最大F/1.4也立功了,這是第一個超乎大眾預料的地方。
雖然CIS(CMOS Image Sensor)不是華為的優勢,但是在整個鏡頭橫組中,華為仍然玩出了一系列花樣,除了可變光圈之外,Mate 50 Pro上還首次搭載了8線SMA馬達技術,通過@勝利文縐縐的拆機特寫,我們清晰可見,那8線SMA馬達有什么好處呢?
業內專家海哥表示,8線SMA馬達是馬達行業最先進的技術,非常好用,唯一的缺點是單價較貴,有手機廠商高層還表示,隨著華為Mate 50系列的火熱,其余廠商應該也會在配置上跟進SMA。
知名數碼博主@機海風云 亦表示,評價一臺手機的相機硬件模組,不能唯CIS論,而是要綜合考察鏡組、鍍膜技術、馬達規格等系列要素。
也就是說,華為Mate 50系列的IMX 766主Sensor雖然不夠極致(當然有制裁的原因,更好的,不賣給華為),但通過可變光圈和最先進的8線SMA馬達,讓整套模組變得能打。
至于軟件算法層面,那就更沒得說了,華為的影像算法,在國產廠商中,是首屈一指的存在,自P20時代開始,就一路領先到今天,雖然沒有徠卡的加持了(合作到期了),但華為又搞出了自研的XMAGE,最終的成片效果是有口皆碑。
所以,哪怕DXOMARK已經不是客觀獨立第三方了,也絲毫不影響華為相機排名的含金量,之所認大家認可華為,歸根結底是華為的技術自強深入人心,而這正是一個企業長期堅持自主研發和科研攻關所獲得的社會面“福報”!
為什么說研發是華為的生命線
華為能產出這一系列極具競爭力的智慧成果的背后,恰恰是十年如一日的默默研發付出,最近十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已超8000億規模,這是什么概念呢?它相當于包括鄭州富士康在內的300多家上下游電子企業形成的世界超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市場規模,說是天文數字,絲毫不夸張。
正是長年的逆天研發強度(2022年,華為憑22.62%的研發強度再次奪冠),催生出一系列極具競爭力的科技專利:
截止2021年底,華為在全球持有有效授權專利4.5萬余族(超過11萬件),最難能可貴的是,其中90%以上的專利皆為發明專利;
據中國信通源2022年4月發布的《全球5G專利活動報告》顯示,華為持有的5G有效全球專利族數量占比14%,排名全球第一;
回到影像賽道,華為的圖像算法牛,背后的原因就是因為研發資源投入出眾,有錢才有人,華為影像團隊,堪稱大牛遍地走,Camera總工程師,便是著名的Fellow級專家羅巍。
羅巍除了帶領團隊負責華為相機調試,還在大力開拓河圖項目,他們首次參加計算機視覺三大會議之一的ECCV,就大放異彩,以壓倒性優勢奪冠,將第二名甩得看不到尾燈,足見羅Fellow團隊的研發實力之強悍。
當年Redmi總裁盧偉冰發布新品時,內涵了一波華為,揚言上門幫華為調相機,這話傳到了羅Fellow嘴里,他當即打趣反諷到“給我多少錢?”一時間,成為科技數碼圈的年度熱梗。
所以,在如此彪悍的華為相機團隊面前,用二流的底實現了遠超一流底的成像表現,華為影像團隊創造了奇跡!
制圖:數據基地
2022年前三季度,華為投入研發高達1105.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82.4億元,保守預估,2022年全年,華為研發將突破1500億規模,再次創造歷史。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向華為看齊
共勉!
參考資料:
公開財報、圖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