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的解壓方式是什么?
火鍋炸雞奶茶一頓狂炫?趁著大促報復性消費?遠郊露營公園散步?
不少人用實實在在的播放數據給出了答案——修驢蹄、洗地毯、趕海、史萊姆、吃播......看上去單一無趣的解壓視頻讓人停不下來。
解壓視頻之切膠帶球 來源bilibili:熊熊卷球球
前排提醒,如果你沒有在視頻平臺搜索過“解壓”兩個字,請不要輕易嘗試!請不要輕易嘗試!請不要輕易嘗試!
有可能推薦頁出現的畫面不是你想象中五顏六色的膠帶球、亮晶晶的史萊姆,而是封面可能會引起不適的采耳、拔黑頭、擠痘痘視頻。
面對專業儀器放大了幾十倍的皮膚表面,密密麻麻的毛孔讓欲罷不能的網友們“皺著眉頭看完”,但是清潔完的那一刻“惡心得渾身舒爽”。
01 視頻解壓一時爽,一直看一直爽
直戳爽點的解壓視頻究竟有什么魔力?
麥克盧漢曾提出“媒介即按摩”的觀點,認為使用媒介也就是在享受對精神與身體的按摩,所以廣大網友能在短視頻中放松心情。
此外互動性強的短視頻帶有迷因式傳播的特點,網友在造梗玩梗中尋找共鳴。
例如修蹄視頻下總是被被提到的梗“——這么切蹄子馬不疼嗎?——不疼,因為這是驢。”
在大慶趕海的趕海視頻里,大慶總是有一段固定的結尾話術。
于是嗶哩嗶哩熱評里總會有對這段話的玩梗。
抖音前排則總是在調侃大慶是在“撿垃圾”、近期還經常提及另一個趕海博主。
解壓視頻通常有以下幾種:
Num1秩序的摧毀與重構
代表作品:史萊姆/切肥皂/做便當/收納/洗地毯
今年5月份,油管上有3億播放的“Soul姐”入駐B站,在他的第一條切肥皂視頻里,有一條高贊回答了,切肥皂的過程讓人感受到“所有的一切秩序的崩塌”。
把一塊完好的肥皂刮開,把做好的膠帶球切開,完完整整的口紅眼影破壞到一點色彩不剩只留下一個空殼。這些還算文藝溫和的,暴力一點直接粉碎機/液壓機壓一切。
宣泄理論認為通過觀看經由媒介傳遞的暴力內容可以滿足或減少內心的暴力沖動。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觀看解壓短視頻中的暴力破壞,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暴力美學,解現代人的壓。
除了眼看秩序崩塌,秩序的重建也同樣讓人欲罷不能。
從臟亂差到整潔有序,通過幾分鐘的視頻就能實現秩序重構。
白天理不清工作思路,但晚上可以看別人理清狗狗貓咪倉鼠的小零食分別應該放在哪里。洗地毯視頻里好像所有的煩惱也隨著地毯的污垢被高壓水槍沖走。
兩分鐘看一株小草從冬到秋的一生,三五分鐘就能收獲一塊潔白的地毯、一個整整齊齊的梳妝臺,成就感油然而生。
收納視頻里會剪開好好的包裝,放到高矮胖瘦同個系列的瓶瓶罐罐中,再貼上事先準備好的貼紙,整個一個治愈強迫癥現場。
只不過,這些解壓方式不免被貼上“浪費”的標簽——“好好的肥皂非要切開”,“太浪費了”,“30塊的地毯洗成了我用不起的樣子,你們那里重新換個地毯判多少年”。
Num2 看過就是體驗過
代表作品:洗頭/采耳/趕海/修驢蹄等
以前總有人問“只有我一個人覺得捏方便面/把手插進超市米缸里覺得很爽嗎”,但總是避免不了來自自己與外界的道德審判。
解壓視頻的出現無疑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看過就是做過,在這里可以看別人破壞化妝品不用心疼浪費,看別人一頓一桌的炸雞火雞面不怕熱量報應到自己身上,看別人清理完黑頭爽到天靈蓋起飛。
兩三分鐘趕海視頻里博主能收獲一簍子蛤蜊月亮貝、梭子蟹、貓眼螺、個頭不小的蟶子、還有內陸人從沒有見過的開花大海葵。
不管是趕海、砍竹子還是修驢蹄,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從未有過的新奇體驗。
睡不著覺的網友們不知不覺在解壓中成為“熟練工”,初入坑的網友還在關心驢疼不疼,鑒蹄無數的網友已經能熟練辨別驢蹄好壞、診斷壞蹄的嚴重程度,甚至能對修蹄師傅的手法點評一二。
Num3 萬物皆可沉浸式
“萬物皆可”
在“解壓”“放松”“助眠”為關鍵詞的視頻里,“沉浸式”是被反復提及的一個詞。
將五感注意力集中,將視覺轉移到聽覺,是最快速有效的沉浸式吸引法。
化妝也好,收納也好,沉浸式視頻里主人公習慣拿出一樣東西前先用漂亮的美甲敲一敲。還有本身可以提煉出聲音的:刮肥皂是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切膠帶球嘶嘶啦啦,切驢蹄一刀一刀清清脆脆......
實在不行,博主也可以去除一切聲音,只留下二倍速的畫面和年輕人喜歡的沉浸式白噪音——包括但不限于輕音樂,森林自然聲,雨水潮汐音。
02 新商機?開一個深夜食堂,擺滿“電子榨菜”
丁香醫生發布的《2022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健康困擾中,“情緒問題(焦慮、抑郁等)”連續三年位列榜首。學業、工作、生活處處充滿壓力,亟需排解。
從解壓玩具、解壓館,到解壓游戲、冥想軟件,幫年輕人緩解焦慮成為了一種新的經濟業態。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我國已有810家企業名稱或產品服務或商標含“解壓”,2022年新增70余家,同比去年大增94.59%。
形形色色的的解壓小玩具首先邁向商業化。
“史萊姆”在售商品有20萬余款,單款產品銷量可達8000件。只不過這類打著兒童玩具的解壓產品經常陷入“毒玩具”的爭議之中。
2021年,央視就報道過多款在售史萊姆產品經監測含有毒性。該報道中,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副院長唐愛偉表示,史萊姆原料當中含有硼砂成分,硼砂的毒性很大,且在體內有積存性,長期接觸會對孩子的健康產生影響。
除了安全性,玩泥可能不如看視頻直接。“壓力大玩了一會史萊姆,全黏手上了,壓力更大了。”
也有人探索過線下商機,直接一點的把心理宣泄室做成線下解壓館,文藝一點的有手作Tufting(簇絨)。
對于新手來說線上解壓生意可能更加簡單。
首先是解壓視頻賽道看上去容易模仿,可復制性強。
美國女人收納需要什么?一個空冰箱,一系列形狀規則可排列的飲料零食。視頻里要做的就是把食物依次排列放入冰箱。
修驢蹄的視頻里有什么?一頭蹄子畸形,走路蹣跚的驢,被主人牽到修蹄師面前。老師傅先是一鉗子下去剪掉前面過長的驢蹄,然后依次把四個驢蹄子抬起放到小板凳上一刀一刀挨個削平。
洗地毯也無非就是輪番使用高壓水槍/清潔劑/洗地機等物品,把原本黑漆漆的地毯逐漸還原至原本的顏色。
向來如此,也不會有人批判你無聊沒有新意。
另外,解壓“上癮”后可能每天晚上都有有固定的觀看人群。
但凡你完完整整地看完一次美國女人收納,算法和大數據就會對你的喜好精準標記,一步一步從收納、趕海到修驢蹄,每一個深夜都要和他們再見。
甚至都不需要自己親自拍攝,不少洗車、洗地毯視頻明顯是從外網搬運來。
壓力情緒存在,解壓視頻就永遠有市場,從秘密花園到史萊姆,解壓熱點可能一直在變。但具體熱點是“月拋型網紅”并不妨礙博主的取材,甚至因此更加豐富。
03 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收入兩塊五
解壓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解壓博主收益一部分和一般的視頻博主一樣,來自于平臺的創作激勵和推廣收入。
但是依賴創作激勵可能并非長久之策。
以bilibili為例,不少UP主吐槽原本1000播放量2-3元的收益,如今只有0.6元的收益,縮減了四五倍。
3.7萬播放量,創作獎勵1.28元 來源:LinkedIn
以做史萊姆解壓視頻為主的“搞事明天玩什么”在接受“職場研究所”采訪時提到B站的創作激勵“從開始的萬播十塊到現在萬播就兩三塊”,“之前流量高的時候可以拿到兩三萬,現在一個月可能就六七千。”
這還是建立在她可觀的播放數據上的。Bilibili上,“搞事明天玩什么”10月份以來每天都能更新1-2條視頻,最高兩條播放量分別能超過90萬、70萬,其余播放量也大多穩定在十幾萬左右。
同樣是Bilibili,修驢蹄視頻博主中的佼佼者“小毛驢美甲”,播放量最高能達到462.5萬(發布于2021年12月),但是最近一個月,除了兩條過萬的視頻,其余播放量幾乎都只在一兩千左右徘徊。
同一平臺上,前者播放量是后者的五十幾倍。
況且還有的平臺根本就沒有類似“創作激勵”的東西,收入重心只能在廣告收益上。
不像早期博主“為愛發電”,現下入局的新人博主不少都本著能賺多少是多少的心態——早早各方打聽做功課,知道了盈利大頭在廣告,一開始就奔著“恰飯”去。
在視頻中的推廣植入
但是大環境影響下,廣告主的預算和投放也都在減少。
并且廠商也不是冤大頭,在視頻質量、粉絲基數、曝光率都不如其意的情況下,廣告收益必然會跟著受影響。某UP主也公開提到過“因為收視率特別低迷,導致我幾乎沒有接到任何像樣的恰飯視頻,只搞到一兩個小推廣”。
如果真的喜歡玩解壓玩具,還能說是“用愛發電”;如果為了解壓產出強行入坑,小心賠了時間精力還折了這一套套的裝備。
以及,解壓之后,是否再次陷入空虛。
日本松下公司最先引入了心理宣泄室供員工解壓,近年國內各大高校紛紛引進,解壓館、發泄館也不少。
解壓視頻和線下解壓館一樣,暫時性的宣泄是不是真的能解壓,現實生活中的煩惱是不是就能就此解決,明天早上太陽升起是不是就能一掃陰霾積極生活,只有用短視頻解壓的朋友們自己知道。
參考資料:
鈦媒體直播:替別人解壓,她們月入上萬|職場研究所
LinkedIn:“一頓副業猛如虎,一看收入兩塊五”,分享幾個搞錢反例供大家排雷
互聯網er的早讀課:壓力最大的城市,北京排不進前五 l 2022年輕人解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