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尚乘數科”在紐交所橫空出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造就了超越騰訊阿里逆天市值!然而,就這這只被“李嘉誠概念股”所向披靡之際,卻遭遇了史詩級閃崩,事出反常必有妖,一家不過2億營收的公司,是如何撐起萬億市值的?伴隨著業內外人士的質疑,尚乘數科背后那只看不見的“手”,似乎就要藏不住了……
2022最大妖股,什么來頭?
一家成立僅3年、赴美上市才半個多月、去年營收不到2億港元的神秘公司,居然一度將騰訊、阿里、茅臺等一眾巨頭斬落馬下,成了全球市值第九、國內市值第一的大公司,你說神奇不神奇?
據公開資料,尚乘數科是一家主打金融業務的平臺公司,系從AMTD尚乘集團的子公司HKIB尚乘國際拆分而來,于2022年5月20日遞交招股書,7月14日登陸紐交所,短短13個交易日,股價已飆至1679美元/股,較7.8美元/股的發行價,暴漲215倍,市盈率高達13560倍,令一眾巨頭望洋興嘆。
最為夸張的是,尚乘數科還創造出了超327倍的漲幅,那2555美元/股的股價和4728億美元的逆天市值,連騰訊、阿里和茅臺等民企市值巨無霸都難望其項背,而且詭異的是,如此逆天的市值背后,并沒有能拿出手的業績支撐!
據尚乘數科的招股書披露,2019年~2021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445萬港元、1.68億港元、1.96億港元,同期凈利潤依次為2154萬港元、1.56億港元、1.72億港元,營收基數如此低的前提下,實現如此高的利潤率,倒也不失為亮點。
但作為一家數字金融公司,真正創收的大頭卻并非金融牌照及服務板塊,而是來源于SpiderNet(蛛網)生態系統解決方案,2021年,蛛網業務為尚乘數科貢獻了1.841億港元的營收,占總營收比重超過94%,而數字金融服務僅創造了1172萬港元的營收,僅占總營收的不到6%,這懸殊的差距著實耐人尋味。
所謂的蛛網生態系統解決方案究竟是什么呢?尚乘數科給它的官方定義是為客戶(企業)提供的超級連接器和數字加速器,將他們與資源和技術聯動起來,并為他們提供進入AMTD蛛網生態系統的途徑。
聽不懂?沒關系,來看一個實例。
2020年6月,小米與尚乘數科的控股股東尚乘集團共同注資成立的天星銀行,便采用了尚乘數科的蛛網生態系統解決方案,也即該項目中,小米和尚乘集團皆成為了尚乘數科的大客戶,尚乘數科的商業模式,就是要不斷開發諸如小米般的優質大客戶,但如何確保成功率,目前尚是個未知數,而且數字銀行也會面臨一系列監管挑戰,尚乘數科的展業能否一番風順,仍需觀察。
截至8月3日美股收盤,尚乘數科股價跌至1100美元/股,較歷史最高點,已“腰斬”,總市值2036億美元,已經低于阿里。
當股價和市值的泡沫消散后,尚乘數科的真面目,也就要浮出水面了!
李嘉誠,并不是話事人?
風口浪尖的尚乘數科,引發了業內外人士的高度關注,多個媒體“李嘉誠名下公司的口吻”的報道更是吊足了吃瓜群眾的胃口,注冊在開曼群島的尚乘數科,背后的實控人究竟是誰?
2003年1月,李嘉誠旗下的長和實業集團與和記黃埔聯合起立了尚乘集團,旨在提供金融服務,并且雙方約定,尚乘集團的管理團隊皆由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委任,所以,在那個時候,稱尚乘集團為李嘉誠名下公司是沒有問題的。
2014年,尚乘集團引入新股東摩根士丹利亞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后,李嘉誠家族便退出了該公司的日常管理經營,這個時候,曾在瑞銀有過6年履歷的蔡志堅搖身一變成了尚乘集團的實控人。
2016年1月,蔡志堅獲委任為尚乘集團的董事長,此時,前管理團隊(李嘉慶的長和系)已被蔡志堅團隊所取代,后者還引入了的領睿資本,成了尚乘集團的新股東。
2020年12月31日,尚乘集團與領睿資本簽訂股份回購協議,尚乘集團回購了之前分配給領睿資本的特定股份,領睿持有的乘余股份在2021年12月31日出售給第三方,自此,領睿資本退出尚乘集團股東。
2022年2月23日,于紐交所和新交所雙重主要上市的尚乘國際,以12億美元代價收購了尚乘數科97.1%的股權,而尚乘國際即為尚乘集團控制的上市公司之一,等于兜兜轉轉,尚乘數科仍然沒離開尚乘集團。
wind/圖
2022年7月15日,尚乘數科上市,如今,尚乘國際持有尚乘數科88.7%權益和99.4%的投票權,尚乘集團持有尚乘國際50.6%的權益,而蔡志堅全資持有尚乘集團32.5%的權益,并且,蔡志堅獨資的Infinity Power Investments Limited還是尚乘國際的第二大股東,持股20.43%,也即蔡志堅實際享有的尚乘國際權益為(16.44%+20.43%=36.87%)
梳理到此,不難發現,尚乘數科背后的手已經找到,就是實控人蔡志堅。
蔡志堅炒股價的動機天然而純粹,股價飆升,他將是最大受益者,而由于尚乘集團未披露股權結構,李嘉誠家族持有的尚乘數科權益成謎,上一次披露還是遠在2015年的尚乘重組期,彼時李嘉誠家族在尚乘集團的持股已降至5%以下,但此后并未再披露,因此并不能推測,目前李嘉誠能具體獲益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嘉誠雖然不是實控人,也是蔡志堅的利益共同體。
(李嘉誠8月4日晚最新回應:與尚乘數科沒有任何業務往來,也沒有持股,在尚乘數科母公司尚乘集團的持股也僅為4%)
尚乘數科目前的流通股僅占11.3%,控股股東霸占了絕大部分的股份,做空機構想沽空都沒地方下手,因而,只要造成短期的買賣盤差距,就能輕易推升股價,這或許能解釋尚乘數科股價飆升的一個原因,而這種少數人的操盤游戲,注定不能持久,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何尚乘數科市值蒸發了數千億。
圖源網絡
此外,相比起李嘉誠的爭議,蔡志堅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度被投資者稱作是欺騙股民的“金融詐騙犯”,而且,蔡志堅還曾因業務違規,受到了香港證監會除牌2年的處罰,但這些“黑”歷史,并沒能阻擋蔡志堅前進的步伐。
尚科數科的神話,還能繼續嗎?
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2億港元營收造就萬倍市盈率,尚乘數科市值憑何超阿里等一眾巨頭——第一財經
市值一度超阿里與騰訊,史詩級妖股要涼了?盤中暴跌40%觸發熔斷——財聯社
市值一度超阿里,尚乘數科老板卻被稱為“騙子”,蔡志堅到底是何人?——騰訊財經
尚乘數科HKD,成功在美國紐交所IPO上市——瑞恩資本
半個月從十億到千億,尚乘數科是泡沫還是神話?——金融界
圖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