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聽信了太多輻射的謠言:
睡覺手機不能放床頭,有輻射;手機電量太低不要用,有輻射;電腦盡量少用,有輻射;孕婦要穿防護服,怕輻射;5G信號站要遠離,有輻射……
在“恐輻射星人”眼中,簡直是物物帶輻射,處處有危險。
工信部稱,截至5月底,全國建成開通5G基站170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縣城城區和 92% 的鄉鎮鎮區,每萬人5G基站數超過 12 個。由此引發的5G 基站是否會產生輻射、輻射對人體到底有沒有危害讓不少人心存疑慮。
7月14日中國廣電對此的回應是5G基站越多,輻射越小。
但對于年輕人來說,日常電器帶來的輻射對身體和顏值的影響顯然更讓他們擔心,于是年輕人與輻射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斗智斗勇的好戲。
01 花式防輻射大賞
說到防輻射,寫字樓里敲著鍵盤的打工人們怕是太有心得了!
在電腦旁邊放綠植就不說了,雖然早就被各路專家們辟謠是無效操作,架不住小小綠植在一個個方方正正的工位上救打工人于壓力,就算不能吸收輻射放松心情也是好的。
有人按照防曬的思路開啟物理防輻射的Buff。
粉刺痘痘、色素色斑沉著,不管輻射是不是罪魁禍首,也不管真的假的,決不能讓輻射影響到顏值,口罩從眼角全臉護頸,又要透氣又要防曬防輻射,于是小小口罩承受了太多。
而當半截口罩滿足不了長時間接受電腦洗禮的當代年輕人時,酷似臉基尼的“防輻射面罩”順利登場。
一向客觀嚴肅的百度百科對“防輻射口罩”都給出了“視覺效果比較雷人”的評價。
嘴上問著面罩到底有沒有用,身體卻很誠實。當你在寫字樓里看到圖上的“章魚哥”出現,不要驚訝不要夸張,這只是你隔壁工位同事在防輻射路上最后的倔強。
別的不說,倒是省去了一部分人3小時洗一次臉的麻煩——據說電腦使用后,臉上會吸附不少電磁輻射的顆粒,要及時用清水洗臉,這樣將使所受輻射減輕70%以上。
至于辦公室里嚴令定時定量開窗通風的同事,有多少是看了所謂的科學研究,那就不得而知了。
996時與電腦為伍,傳真機、打印機、耳機、WiFi也是一個不少,下班后廚房重地更是微波爐、烤箱群狼環伺,就算遠離廚房,電子產品也成了大部分人放松的首選方式。
于是各種生活防輻射小妙招也來了,有人從源頭入手,給顯示屏加上防輻射保護膜、保護罩,有人在接收端努力,架上防輻射眼鏡。
小時候看電視被要求距離4至5米,現在換了液晶電視也必須離1米遠;使用微波爐時,按完啟動鍵后先離開,等它結束運轉后再來取食物;拿著吹風機與其保持5厘米的距離......
安身之本,必資于食。
年輕人防護向來面面俱到內外兼備。物理防輻射只是看得見的努力,硬核之下多得是看不見的食療“治”輻射。
(圖:抗癌之窗:《輻射傷害知多少?》2011(03):19.)
要說防輻射食品,擅長朋克養生的年輕人自覺接過了當年父母一輩在“相親相愛一家人”里分享震驚體的大旗,先發制人,總結了一套又一套的防輻射食療大法。
橘子成為了抗輻射的先鋒,番茄、西瓜、紅葡萄柚等也作為抗輻射食療功臣,就連酸奶也有抑制輻射后人的淋巴細胞數目下降的作用……
“健康小妙招”給年輕人傳輸了一波又一波,苦口婆心地說著這好那好,不但能抵抗電腦輻射,還能保護和提高視力,總而言之,吃了總沒壞處。
有天然食療必定有合成的補充劑,葡萄籽、維生素E、維他命B族,年紀輕輕人手一瓶抗氧化劑竟已成為了打工人基本操作。
綠植護眼,面罩護臉,顯示屏首選防輻射,涂隔離霜、吃抗氧化食品,年輕人對輻射焦慮的人設竟然就這么被立起來了。
02 年輕人怎么就對輻射聞之色變了?
居里夫人作為兩獲諾貝爾獎的杰出女性留名青史的同時,也向一代又一代學生科普了放射性物質的危害——居里夫人由于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因再生障礙性惡性貧血逝世。
不談放射性煙塵輻射了整個歐洲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就是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恐怕國人搶鹽的狂熱場景還歷歷在目。
輻射致癌,變成了大部分人根深蒂固的想法。
與其說年輕人對輻射聞之色變,不如說年輕人對電離輻射聞之色變。
有人會拿“香蕉等效劑量”說事,香蕉中含有豐富的鉀含量,相應地含有的一種鉀的放射性同位素:鉀-40。鉀-40的半衰期長達10^9年,目前在自然界還有0.0117%的豐度,它會自發地進行衰變。
據估計,吃一根香蕉給人帶來的額外電離輻射劑量大約有0.078 微西弗(μSv),換算成一次胸部CT掃描大概是7萬根香蕉等效劑量,核電站為每年2500根香蕉等效劑量,而致死劑量則要吃3500萬根香蕉。
坐高鐵、地鐵等需要經過有X光這類電離輻射的安檢儀器,對人體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
《中國輻射衛生》發表過一篇論文表示,假設一個人一整年里,平均一天兩次經過安檢機,每次耗時20s,全年受到的輻射總量為1mSv的1/14000,比吃一根香蕉的量還要少。
拿著香蕉舉例大部分人肯定能反應過來不該拋開劑量談毒性。
但說到底,上述放射性電離輻射并不是普通人經常接觸的到的,不會有人沒事就去核電站晃悠,也不會有人天天去醫院拍CT、照X光。
《電離輻射防護和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規定,估計每年向公眾提供的人工輻射的年平均有效劑量不得超過1 mSv。
核輻射的劑量當量sv(希),msv(毫希),μSv(微希),1sv=1000msv=1000000μSv。
一般認為,世界上每個人平均每年收到的自然輻射的有效劑量為2.4 mSv,而要達到高患癌風險,最低年輻射量為100mSv;要達到輻射致死,需要短時間內接受大量(7-10Sv)的輻射劑量。
而面對隨處不在的電磁輻射大家就開始不淡定了,睜眼從早晨的鬧鐘開始,上班八小時對著電腦、手機,回家少不了微波爐、電冰箱、電磁爐,臨睡前可能還要打開手機電臺收聽催眠夜曲,一夜枕著手機到天亮。
日常電器中,微波爐的輻射值最高,達到19.67μSv,電吹風次之為19.53μSv,筆記本1.36μSv,手機1.24μSv。
雖然家電的電磁輻射有其要求且低于安全標準,但從小時候看著家長一定要照著3C質量認證買電器,到被家長嚴格控制電器使用時間,使用時保持一定安全距離,電磁輻射有害的想法就這么順其自然成立了。
當前的科技水平,沒有醫學證據指出輻射對人體有危害。
但年輕人“從善如流”,秉著“聽人勸,吃飽飯”的精神,防患于未然總比后悔莫及的好。
況且誰能說清身體問題來源是哪里,畢竟被工作壓力摧殘年輕人身邊怕是也沒幾個作息規律睡眠良好、視力5.0、皮膚屏障完全健康的朋友了。
睡眠不好、內分泌失調的原因到底是壓在枕頭下的手機帶來的輻射,還是控制不住玩手機帶來的熬夜綜合征,那就仁者見仁、
但正如年輕人習慣了的一邊作死一邊自救的生活方式,大部分人眼中的智商稅在年輕人眼里也就那么回事,擅長生活的年輕人未嘗不是只把防輻射行為作為儀式感的一部分。
03 防輻射消費要回歸理性
防輻射產品到底有沒有用?
2016年7月1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21款孕婦防輻射服的比較試驗結果報告。
在此之前,中消協在實體店和互聯網銷售渠道共檢測了21款防輻射孕婦裝,并經過長達半年之久的輻射區測試和多次洗滌晾曬。
中消協測試系統的搭建參考的是GB/T 23463-2009《防護服裝 微波輻射防護服》標準,實驗中選擇入射電磁場頻率分別為100-500MHz、500-1000MHz、2.45GHz,基本涵蓋了目前生活場所存在的主要的電磁波的頻率范圍以及生活中廣泛存在的工頻交變電磁場。
(圖:中消協比較試驗:測試頻率可能對應的日常生活中的環境和事物)
最終的檢測結果是抽樣的21款防輻射服樣品對日常生活中廣泛存在的工頻交變電場(50Hz)普遍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大部分樣品對2.45GHz電磁波具有較明顯的屏蔽效果。
但對于100MHz-2.45GHz范圍內的電磁波屏蔽效果較低。并且也提到影響服裝防輻射屏蔽效能的主要因素是服裝款式。
也就是說,某些品牌防輻射服的屏蔽效能尤其是針對腹部的防輻射確實有效。
于是防輻射服廠商把民間檢測機構的防輻射服不防輻射歸因于檢測機構的抽樣不科學,過于片面,拿著中消協的報告告誡消費者要選擇大牌產品。
另一方是一些科普博主、醫療專家的結論,明確指出“孕婦防輻射服是一種智商稅”。
按照果殼的觀點,沒有研究能證明日常非電離輻射會危害人體,日常接觸得到的非電離輻射,只要正常的防曬、別拿紫外燈當日光燈使外,根本不會出什么問題。
其實中消協的實驗結果也明確表示,肚兜款防護服對正面入射的電磁波的防護性能較好,但對背面入射的電磁波沒有任何效果。
這和果殼的關注點不謀而合,都呼吁大家回歸理性。
一方面,我國GB8702-2014《電磁環境控制限值》對住所環境的電磁輻射有明確規范,合格的電視、電腦及手機及家用電器產品對人體是安全的。
另一方面,輻射較強的特定場所自然有特定的科學防護,日常生活不必恐慌。
面對輻射,有人戲稱“大的防不住,小的不用防”,雖然不是人人都認同這一觀點,但補一補維生素、種點綠植養護心情、按時開窗通風,放下手機按時作息,只要不是過猶不及,總沒有什么壞處。
在不增加生活和社會成本的情況下,也可以嘗試避免接收不必要的輻射。
例如當行李離開安全檢查儀的出口時,等待鉛幕完全放下后再拿走,以減少暴露于鉛幕間隙泄漏的微量輻射的風險。
太陽作為一個超大的電磁輻射源,輻射是手機輻射功率的近千倍,面對太陽大家知道該防曬防曬,時不時還要曬曬太陽補鈣,面對電磁輻射又何必過分焦慮,讓制造“輻射恐慌”的智商稅制造者們有機可乘。
至于各種產品和商家向大家科普的“電磁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和損害”,還是那句話,并沒有科學依據。
要是商家一味地把輻射危害照著人類滅絕的方向說,看一看就算了,大家都知道他們的目的是什么。
參考資料:
日聯科技X射線:《X光安檢機的常見問題處理及輻射安全》
中國消費者協會:《做好特定場景防護 減小過量電磁輻射傷害——中國消費者協會二十一款孕婦防輻射服裝比較試驗結果報告》
果殼:《“對方向你發射了一香蕉的輻射量......”啥?啥是“香蕉等效劑量”?》
果殼:《冤大頭們快醒醒吧:為什么說“孕婦防輻射服”是一種智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