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基金行業影響力在下降,管理金額從2018年的第11名滑落至2024年的19名。
文/每日財報 徐鵬
2017 年 8 月,章硯接任中銀基金董事長,2025 年 6 月,章硯因工作調整離任,執行總裁張家文代行董事長職務。
資料顯示,章硯歷任中國銀行總行全球金融市場部總監,總行金融市場總部、投資銀行與資產管理部總經理。2017年8月,出任中銀基金董事長,掌舵近八年。
暫代董事長職務的張家文也是來自股東方,歷任中國銀行蘇州分行太倉支行副行長,蘇州分行風險管理處處長,蘇州分行工業園區支行行長,蘇州分行副行長、黨委委員;2013年加入中銀基金,現任執行總裁,是公司資深元老。
行業地位下滑的8年
中銀基金前身為中銀國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04年7月29日正式開業,由中銀國際和美林投資管理合資組建,2007年12月25日,經證監會批準,被中國銀行直接控股,后于2008年1月16日正式更名為中銀基金。
章硯是中銀基金歷任董事長中任職時間最久的管理層。對于章硯的下一站,根據報道稱,或將回歸控股股東中國銀行體系,就任中國銀行上海人民幣交易業務總部常務副總裁。
評價一個核心領導人8年功過是非,最直接的便是業務數據,我們不妨從宏觀上看看這些業務數據如何。2018年至2024年宏觀的數據如下:
凈利潤從2018年的9.73億元,中間起起伏伏,2024年為7.9億元,下滑18.8%。
公司總資產從40.6億元上升至64.82億元,上漲59.7%;凈資產從30.2億元上升至55.37億元,上漲83.3%。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從4011億元上升至6187億元,上漲54.3%。
歷經8年,中銀基金總體上是平穩發展,但是行業的地位卻悄然發生了變化。
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絕對額在增長,但是管理金額卻從2018年的第11名滑落至2024年的19名,盈利情況也從原來的第7名下滑至2024年的第16名。行業的地位和影響力在逐步下滑。
落后的原因?
仔細拆解中銀基金2018年至今為投資者創造的價值,《每日財報》發現多個有趣的數據。
費用奇高:7年間,中銀基金累計為投資者賺到了944.4億元,累計卻收取了235.9億元的各項管理費用,意味著投資者每賺100元,中銀基金需要收取25元。
這個數值高么?橫向比較的話,還是最低的!我們以四家國有大行基金來比較:
工銀瑞信2024年的費用/利潤比達到27.55%,建信基金是27.23%,農銀基金則為31.99%,中銀基金墊底為24.06%。
核心奧秘在基金的管理結構問題。
權益性基金收費比貨幣、債券基金都高,中銀基金2018年股票型基金僅占管理規模的0.7%,工銀基金為5.73%,建信基金為2%,農銀基金為1.43%,中銀倒數第一。到了2024年末,中銀基金股票型基金僅為0.81%,工銀基金為12.22%,建信基金為2.45%,農銀基金為2.27%,。可見拉開中銀和其他三大銀行系基金之間差距的核心還是在權益性管理規模的差異。
股權投資收益不夠穩定。7年間,中銀基金累計在股票上獲利100.6億元(含股利),但是極度不夠均勻,僅僅2019年至2021年股票實現了盈利,其余年份均為負數,其中2020年的盈利就達到89.6億元,超過了7年的股票盈利總和,這就意味著買中銀基金的股票型基金,還不如只持有2020年,其余年份賣出。
2018年至今全行業累計有970支清盤,其中中銀基金相關清盤41支,占比4.23%,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和其他國有大行比,工銀瑞信基金僅清盤24支,占比2.47%,建信基金清盤25個,占比2.57%,農銀基金清盤0個。
而拆解中銀基金清算的基金里,共有混合型26個,權益型8個,債券型7個,主要還是股票型投資基金清盤。
2018年至2025年6月25日,使用關鍵詞搜索“觸發終止風險”中銀基金累計發布了190次終止風險提示,同期管理規模更大的工銀瑞信僅僅有3條,建信基金30條,農銀基金78條,這一次,中銀基金很不光彩地領先了。
單吊固收不是長久之計
凡事都有兩面性,從某種意義上講,中銀基金押注債券基金剛好碰上了中國債券史上的“債牛”。
中銀基金由于在權益型產品上較弱,由此帶來的另外一個優勢就是債券型基金管理能力管理收益率在近年來明顯高于同行業企業,如圖所示,比工銀瑞信整體收益率高出8%,比建信基金高出11%,比農銀基金高出0.8%左右。參考滬深300長期以來原地踏步,“十年如一日”偶爾給你一點“心驚肉跳”,持有債基的投資者幸福感不知多了多少倍。
也算是投資者的一種幸運!
但是,根據美林時鐘表看,沒有永遠長牛的資產,在押注衰退的投資氛圍中,債券的確是資金的避風港,但是始終終究會搖擺,單吊某種資產的基金管理公司,本質上是不均衡發展的。
背后暴露出來的是投研團隊的不穩定,特別是近2年,權益性投資骨干團隊不夠穩定。
比如權益投資骨干王睿:2025年3-4月集中卸任中銀新經濟、中銀藍籌等6只基金。其管理的中銀高質量發展機遇混合任職回報達53.5%。
邢秋羽:2024年9月20日,因個人原因離任所負責的8只公募基金基金經理職務。她一度被視為中銀基金“FOF團隊的核心骨干”,擁有長達14年的證券行業經驗,管理的部分基金在同類基金中排名較為靠前。
王偉:2024年2月2日,因個人原因離任了其在管的全部5只基金,包括中銀行業優選、中銀智能制造等。王偉為中銀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經理,高級副總裁,也是中銀基金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之一,在公司的投資經理年限長達近九年。
此時此刻張家文接任,其信號就更加明顯:業務導向、穩定團隊。2013 年 11 月,張家文上任中銀基金副執行總裁,正式進入公募基金行業,在擔任八年副執行總裁后,出任中銀基金執行代理總裁。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他在萬得基金調研中表示,中銀基金需 “強化權益、固收、絕對收益能力建設”,并提到黃珺、王偉等權益基金經理的業績,由此可見,此次人事調動,中國銀行高層也是出于“權益+人才”的雙重考慮而作出的變化。
簡言之,章硯過去8年對中銀基金的貢獻,某種方面看,因不盲目投資權益的決策,對于投資者是友好的。也期待張家文,真能實現2023年他公開講話的戰略目標,固收+權益雙輪驅動,把中銀基金帶到更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