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產業摸著玻璃過河。
文/每日財報 徐鵬
本是同根生,命運各不同。宏觀曲線起伏,企業潮起潮落,汽車玻璃與輪胎這對“車界兄弟”,在2025年走到了一個顯著的分水嶺:一個向上,一個向下。
新能源車浪潮在2024年繼續高歌猛進,全年汽車產量達3128.2萬輛,同比增長3.7%,連續16年全球第一;銷量3143.6萬輛,同比增長4.5%,首次突破3100萬輛大關。
一輛車,一塊玻璃,四條輪胎。理論上,本應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兩個上游行業,卻走出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枯榮不同:龍頭企業的業績分化
2024年,福耀玻璃交出一份亮眼答卷:營收392.52億元,同比增長18.37%;歸母凈利潤74.98億元,同比大增33.2%,創歷史新高。2025年第一季度增長勢頭延續,營收99.10億元(+12.16%),歸母凈利潤20.30億元(+46.25%),再創同期新高。
然而,同處汽車上游的輪胎龍頭賽輪輪胎,卻只能望“利”興嘆。
2024年,賽輪輪胎營收也創下歷史新高,達318.02億元(+22.42%),歸母凈利潤40.63億元(+31.42%)。但產銷錯位的隱患,在2025年第一季度顯露無疑:產量7481.11萬條,銷量7215.58萬條,產量大于銷量265.53萬條,直接拉動庫存攀升至65.24億元(同樣歷史新高)。2025年第一季度,其營收84.11億元(+15.29%),歸母凈利潤僅10.39億元(+0.47%),“增收不增利” 現象凸顯。
寡頭之路:福耀三步走
2005年,全國浮法玻璃產能約為4億重量箱。
2015年,全國浮法玻璃產能約為12.33億重量箱,10年產能增長了208%。
2024年,全國浮法玻璃產能約為10.5億重量箱,9年減少14.85%。由于汽車玻璃需求占產能比重基本穩定在15%-20%之間,全國汽車玻璃的產能在近10年來幾乎沒有增長。
福耀玻璃則走出了錯峰發展的路徑,形成了很“平穩-快速-平穩”的三階段。
平穩發展:2005年福耀玻璃固定資產為39.99億元,2013年為58.51億元,8年僅增加46.31%,恰好避開了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
快速搶占紅利:2013年后,福耀玻璃跳出國內超級內卷的怪圈,開始在國外設廠。在美國、俄羅斯、歐洲陸續設廠,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固定資產也迅速攀升,2019年達到145.2億元。其中,俄亥俄州建成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單體工廠,經歷了工會風波等多重沖擊,福耀在北美營業核心轉折點為2017年扭虧為盈,從此以后順風順水,成為盈利的重要環節。
平穩消化:隨著產能陸續投入建設,消化產能成為主旋律。福耀玻璃的海外收入在2017年以后直線上升,從2018年83.1億元,占比41.1%之間飆升至2024年175.5億元,占比44.72%。
福耀的這十年,也是行業集中度快速集中的年代。落后產能淘汰、集中度快速提升,終于形成了投資者夢寐以求的狀態:巨頭和平相處、行業利潤改善的美好時代。
2017年旭硝子、福耀玻璃、板硝子、圣戈班四家占據了全球汽車玻璃市場88.0%的市場份額,按收入計,四家全球市占率依次為27.5%、21.9%、21.1%、17.6%。
2024年,則是日月換新天,福耀玻璃以34%的市占率穩居第一,旭硝子(22.3%)、板硝子(17.0%)、圣戈班(14.5%)。
生死時速:輪胎產業摸著玻璃過河
汽車玻璃行業在過去20年,走過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5年至2015年的形成寡頭(決生死)、2015年至2025年的巨頭出海(分勝負)。而中國輪胎行業,不僅僅是把汽車玻璃行業的路再走一遍,而是在未來10年內把汽車玻璃行業20年走的路都走完:分勝負、決生死。
歐美市場已經證明,輪胎行業也是一個高集中度的行業。我們耳熟能詳的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異、倍耐力都是這些前工業化國家經過血雨腥風的淘汰戰剩下來的王者。行業排名前三企業的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40%以上。
站在2025年,我們發現中國輪胎行業正走在分生死、決勝負的階段。
是的,全行業的產能過剩,2024年,中國輪胎行業總產能突破9.2億條/年,但是,米其林、固特異、普利司通自2022年以來,宣布關停和轉移產能的工廠共13座,涉及半鋼產能超3000萬條。而且世界巨頭的存量工廠逐步老化,巨大市場空缺隨之到來。大家都在賭:熬死對手就能吃下市場份額,殘酷的產能出清淘汰賽開始了。
輪胎的上市公司就有賽輪、三角、玲瓏、森麒麟、中策等等,背靠資本市場補血,瘋狂上產能。從國內卷到了國外。
截至2024年,中國輪胎企業在海外已建及在建工廠的總產能約1.46億條半鋼胎、3450萬條全鋼胎,2024年中國輪胎企業海外建廠及擴產項目總投資超300億元人民幣,新增產能約8000萬條,2024年,成為中國輪胎企業出海大年,一年時間把歷史累計出海產能翻了一倍。讓人嘆為觀止!
以賽輪輪胎為例,2017年時候,賽輪輪胎國內外毛利率還是一致的,作為中國首家在海外建廠并最早在海外兩個國家擁有規模化生產基地的輪胎企業,賽輪也吃到了第一波紅利。目前在印度尼西亞和墨西哥正在積極布局產能。
隨著海外產能的率先釋放,外銷毛利率也隨之水漲船高,加之外銷金額持續攀升,迎來了一波典型的戴維斯雙擊。收入從2015年的86.4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318億元,9年增長268%!也在2024年進入輪胎行業世界前10名行列。
期間股價從2015年收盤的3.02元攀升至2024年收盤的14.33元,增長超過374%,若是在2018年低谷買入,可以實現10倍以上的收益!
然而,照這個情形下去,未來隨著森麒麟、玲瓏、三角等等企業的海外產能釋放,恐怕中國輪胎行業的價格戰會從國內打到全世界。領先者是否依舊可以領先?
經過一輪殘酷的價格搏殺,會浴火中誕生一個或者數個輪胎巨頭,但是腳下會躺著血淋淋的倒下者。
可以躺著賺錢的福耀玻璃,看著輪胎產業鏈上的人打得你死我活,露出了淡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