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人歡迎機器人技術在工作場所的應用:
“82% 的工人認為,機器人能幫助制造商應對工廠用工短缺問題,保障競爭力。四分之三的工人認為,使用機器人將有助于保護工業生產不被轉移到國外。”這些是 2025 年 Automatica 趨勢指數的調查發現。該調查受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及自動化貿易博覽會(Automatica 于 6 月 24 日至 27 日在德國慕尼黑舉行)委托,對 1000 名中國員工展開了調查。
中國政府正積極推動系統性提升競爭力。正如全球最先進制造業國家所展現的,機器人是將自動化融入工廠的核心:2019 至 2023 年的四年間,中國工廠機器人密度增長了一倍多,目前位居全球第三。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名工人 470 臺,與德國(429 臺)和日本(419 臺)不相上下;美國則以 295 臺位列第十。
每年 1180 萬個崗位空缺
勞動力短缺是推動自動化技術發展的核心動力。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中國政府預測,未來十年及更長時間內,年度勞動力缺口約為 1180 萬。Automatica 趨勢指數顯示,中國工人歡迎機器人接手骯臟、枯燥和危險的任務:85% 的受訪者認為,機器人通過完成搬運重物等工作,降低了人類受傷風險;84% 的受訪者視機器人為處理危險材料的重要解決方案;75% 的受訪者表示,希望利用與機器人協作帶來的技能提升機會。
“向工人展示機器人如何接管重復性或危險性任務,同時讓他們專注于高價值工作,這對機器人成功融入工廠勞動力至關重要。”德國慕尼黑博覽集團 Automatica 顧問委員會成員 Patrick Schwarzkopf 表示,“受人工智能、易用編程或節省成本的效率等多項技術創新驅動,工業機器人正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易被企業接受。這一趨勢將在 6 月 24 日至 27 日于德國慕尼黑舉行的全球領先智能自動化與機器人貿易博覽會 Automatica 2025 上得到充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