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人壽連續兩屆董事長均為財務專業出身。
文/每日財報 栗佳
近日,中意人壽在其官網披露的2025年第一次股東會決議公告顯示,在今年4月15日由董事長趙雪松主持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公司審議了《關于童天喜先生擔任中意人壽董事長的議案》,全體股東一致同意童天喜擔任中意人壽董事、董事長。
這是繼2024年中石油從財險撤資、今年5月中石油專屬財險“換帥”后,中石油旗下保險板塊再次發生的重大變化,備受市場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油對旗下金融板塊布局的調整還不止于此,中油資本、中油財務公司也在短期內出現高層人事連環更替,如今,中意人壽一把手也進行了換防。
一把手換防:童天喜履新,趙雪松轉場
市場上有關于童天喜的任職履歷信息較少,由公開信息來看,童天喜在中石油系統內任職多年,曾擔任長慶油田分公司財務資產處處長、總會計師,中國石油天然氣油氣和新能源分公司總會計師等職務。今年2月剛獲任中石油集團昆侖資本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三個月后即以擬任董事長身份亮相中意人壽相關活動。
根據《中國石油報》5月19日報道,童天喜與新疆油田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石道涵開展座談會,雙方圍繞能源產業與金融保險服務融合發展、綠色低碳轉型、員工福利保障等方面展開深入交流。
童天喜以中意人壽董事長身份發言,表示能源行業正加速推進綠色低碳轉型,金融保險服務在風險防控、資金管理、員工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中意人壽將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性、穩定性的特點,為新疆油田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務,推動雙方在能源產業鏈延伸、社會責任履行、員工福祉提升等領域實現共贏。
童天喜接棒的是擔任該職務近三年半的趙雪松。趙雪松同樣是由中石油委派的高管,今年58歲,長期服務于中石油體系。
1967年7月出生的趙雪松,曾先后供職于中國石油化學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石油集團資本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擔任過副總經理、財務資產部資金處處長、財務資產部副總會計師、資金部副總會計師等職位,2017年4月任中國石油集團資本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2021年11月5日起,擔任中意人壽黨總支書記,同年12月7日起,擔任中意人壽董事長。
值得注意的是,兩人都是財務專業出身。
關于趙雪松下一站的去向,據稱將會赴任中油財務公司董事長,而按照中石油內部子公司級別來看,趙雪松被委派到中油財務公司出任一把手是被重用的表現,因為中油財務公司無論盈利能力、體量,皆比中意人壽要大得多。
去年業績喜憂參半:負債端延續高增長,凈利潤下降
根據2024年報,合并利潤表下,去年全年中意人壽營業收入177.07億元,同比增長21.24%,其中保險服務收入91.93億元,同比增長5.39%。
而在營業收入中反映投資所得的利息收入、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這三大指標,中意人壽表現比較分化。其中,主要來源于所持有的國債及政府債的利息收入達49.22億元,比2023年的35.15億元增長40.03%。而在受到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取得的投資收益減少,以及在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出現的較大虧損的雙重影響下,2024年中意人壽取得投資收益僅為11.38億元,同比下降高達60.15%。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則是另一番景象,去年其實現公允價值變動收益20.47億元,相比于2023年虧損的8.74億元可以說是驚天大逆轉。
我們分點來看,一直以來中意人壽在保費端的增長都較為穩健,而由于使用新保險合同準則下2023年與2024年該指標變為“保險服務收入”,因此與2022年無法進行同比,但從之前的保險業務收入情況來看,中意人壽保費規模增長態勢在過去幾年與同業對比中,是非常突出的。
其業績的大幅度增長與股東幫扶不無關系。中意人壽成立于2002年,是中國加入WTO后首家獲準成立的中外合資保險公司,股東分別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和意大利忠利保險,各持股50%。而在2016年9月,中方股東將其持有的50%股權無償劃轉給中油資本,外資股東則保持不變,股權結構一直延續至今。
中油資本是一家立足能源、石油石化產業鏈資源,經營銀行、財務公司、金融租賃、信托、保險、保險經紀、證券、信用增進、股權投資、數字化智能化等業務,且為A股市場持有金融牌照較為齊全的綜合性金融業務上市公司。
另一家則是忠利保險,其背后站著已有193年歷史的忠利集團,目前管理資產規模超6560億歐元,不僅在歐洲處于行業領先地位,而且在亞洲和拉丁美洲的業務也在不斷增長,業務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
中外股東聯合下,中意人壽可獲得資源支持與靈活的決策機制,為其在中國市場業務做大做深奠定基礎。
在有了股東層面的支持后,中意人壽的產品和渠道變得更加豐富。由于新舊會計準則切換,該公司在2024年財報中僅披露了上一年度原保險保費收入居前5位的保險產品銷售情況。中意人壽銷售情況最好的產品涵蓋了市場熱銷的分紅型終身壽險和兩全保險等,這五款產品在2023年度所取得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共計176.58億元,所占當年總保費收入的比重達75.58%。這些產品銷售渠道也較為豐富多元,專業代理、個人代理及銀行代理等渠道都有涉及。
分析完營收保費端,我們再來看中意人壽的盈利情況。近些年來盡管中意人壽資產以及保費規模在不斷擴大,但其凈利潤在2024年有所下降,僅為14.59億元,相比2023年的16.57億元縮減了1.98億元,同比下降11.95%。不過,拉長周期進一步對比行業層面來看,中意人壽的盈利持續且較為穩定,至今已連續盈利15年時間。
據《每日財報》分析,去年中意人壽的盈利下滑與營業支出項目下保險服務費用、承保財務損失及利息支出有關,這些項目指標的大幅增長直接蠶食了利潤空間。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中意人壽總營業支出達160.2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4.88%,其中增幅影響較大的保險服務費用、承保財務損失及利息支出分別為84.17億元、57.83億元、7.7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達12.23%、50.01%、55.53%。此外,去年中意人壽業務及管理費支出較高,達到了3.75億元,同比增長12.28%,同時也還計提了較大金額的信用減值損失,為5.27億元,同比上升5.82%,這皆對利潤端產生了一定沖擊。
一季度業績重回雙增,投資面臨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中意人壽取得了“開門紅”。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意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45.9億元,同比增長1.07%;凈利潤4.4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5.36%。
不過,今年一季度中意人壽的新單業務受到了一定影響,規模保費同比增速僅為0.28%,同比下降58.93個百分點。1-2月,新單保費下降超過 25%,應與去年下半年壽險產品預定利率再次下調,新產品競爭力和吸引力進一步下降有關。
而在投資收益方面,今年一季度中意人壽表現并不好,投資收益率和綜合投資收益率分別為0.67%、-0.1%,與2024年同期的1.34%、3.64%形成鮮明對比,尤其是綜合投資收益率直接由正轉負,面臨較大的投資收益壓力。
對此,中意人壽也在此次償付能力報告中表達了擔憂:“一季度債券收益率有所反彈,股票市場整體震蕩、結構分化,但是在美國關稅政策影響下,債券利率大幅下行,股票市場調整劇烈,加大了公司在投資管理、資產配置管理、資產負債管理、償付能力充足率管理等方面的難度?!?/p>
的確如其所言,受此影響下,今年一季度中意人壽償付能力水平開始承壓下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由上一季度末的199.13%、239.56%壓降至了166.92%和210.02%,分別大幅下降了32.21個百分點、29.54個百分點。更讓市場擔憂的是,根據預測,下個季度中意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或降至157.53%;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將降到197.28%。
針對該情況,中意人壽表示道:“當前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充足穩健水平,短期來看,公司償付能力管理壓力較小。但長期來看,如果利率持續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行,負債端的不利影響將逐步顯現。另外,公司償付能力管理還將面臨壽險市場轉型、資本市場大幅波動和過渡期政策到期等種種不利因素影響,公司將持續提升內生資本創造能力作為公司償付能力管理主基調。”
與此同時,對于股東和投資人較為關注的凈資產指標上,中意人壽在一季度終于有了很大程度回暖,達到了48.03億元,相較于2024年末的30.91億元大幅上漲了55.39%。2024年末中意人壽“凈資產大跌68%”的消息曾在市場上引起較大討論,甚至網上還出現“爆雷”的字眼。中意人壽對外表示是切換新舊會計準則所致。
針對以上所存在的擔憂,中意人壽同樣給出了清晰解決方案,其在償付能力報告中這樣寫到:“負債端經營方面,公司將持續堅持價值經營策略,維持新業務向分紅險轉型力度,提高保障性險種業務占比,逐步降低負債端保證利率成本,優化業務結構,提高新業務價值創造能力,進一步管理負債久期,降低資產負債錯配資本占用。資產端配置方面,公司將持續把握市場利率的窗口期,擇期加大超長久期利率債配置力度,繼續優化權益類資產配置結構,并適當增加優質彈性品種配置加強收益?!?/p>
總體來看,目前中意人壽經營發展既面臨機遇又有不少挑戰需要克服。我們也期待,在新董事長童天喜掛帥上任,以及資產負債端全新戰略持續推進的雙重賦能下,能夠給中意人壽帶來更多新變化和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