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人壽一季度凈利潤虧損,遭遇成長的煩惱。
文/每日財報 栗佳
近日有消息稱,北京銀行零售業務總監、職工監事李建營擬接棒61歲的王健,將出任中荷人壽董事長。如該人事更迭消息屬實,這將是這家合資險企自2010年更名以來第六次更換掌舵者。
中荷人壽背后站著的兩家股東都是中外實力強勁的金融集團,北京銀行和法國巴黎保險集團,兩者分別持股50%。作為壽險行業十家銀行系險企,中荷人壽人事變動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豪華股東陣容,23年順風征程后業績開始承壓
2002年12月16日,首創安泰人壽(中荷人壽前身)成立落戶大連,彼時由北京首都創業集團與荷蘭ING集團各出資50%組建,是中國加入WTO后在東北地區開設的首家主要由外方經營管理的合資壽險公司。
獨立運營八年后,2010年,經原保監會核準,北京銀行收購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持有的首創安泰人壽50%股權。股權變更后,北京銀行與荷蘭ING集團各持該險企50%股權,公司更名為中荷人壽,正式邁入銀行系險企行列。
2014年,中荷人壽再度迎來股權變更。當年9月11日,經原保監會核準,批準荷蘭ING集團將其持有的中荷人壽50%股權轉讓給法國巴黎保險集團。股份轉讓后,荷蘭股東徹底退出中荷人壽股東序列,取而代之的則是北京銀行和法國巴黎保險集團各持股50%。
雖然在過去的十余年間中荷人壽歷經7次增資,注冊資本也由2010年的9億元增至目前的35.7億元,但是其增資股東股權比例卻一直保持不變,依舊為北京銀行、法國巴黎保險集團各持股50%。
擁有中外華麗股東陣容的中荷人壽歷,成長速度沒有讓市場失望。
歷年年度信息披露報告顯示,2021年至2024年,中荷人壽分別實現保險業務收入84.37億元、89.76億元、118.19億元以及152.65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達0.09億元、0.1億元、0.12億元以及1.86億元。
整體來看,近四年來,中荷人壽的保費規模在加速增長,增長率分別達6.4%、31.6%和29.2%。凈利潤在前期呈溫和增長態勢,2024年則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增幅高達1450%。
不過,中荷人壽在今年一季度的業績則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其中保費收入64.5億元,同比增長15.06%;凈利潤由去年同期盈利的0.03億元,轉為大幅虧損1.53億元,凈資產收益率從0.07%下滑至-2.45%。
利潤端陷較大“滑鐵盧”的背后是中荷人壽較為羸弱的投資能力。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中荷人壽的投資收益率為1.24%,同比下降0.34個百分點;綜合投資收益率由上年同期的高達4.39%大幅降至如今的-1.48%,在今年一季度58家非上市人身險企綜合投資收益率排行榜單中位至最后一名。在權益市場全方位復蘇的背景下,中荷人壽的投資收益情況表現并不算太樂觀,而這也間接導致了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的受挫。
另外,中荷人壽的償付能力也開始面臨挑戰,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77.47%、較上季度末的234.43%大幅下滑56.96個百分點;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33.25%、較上季度末289.02%也大幅下滑了55.77個百分點。
同時,其實際資本較上季度大幅減少了15.51億元,主要原因包括金融市場波動導致可供出售類金融資產浮虧及經營損益;公司最低資本較上季度增加1.42億元,信用風險最低資本增幅較大,主要原因在于資產配置的變化。
退保、渠道端問題凸顯,中荷人壽遇“成長煩惱”
除去業績端帶來的煩惱,中荷人壽還有不少棘手的問題亟待處理。
首當其沖的就是退保問題,2019年至2024年中荷人壽的退保金分別為3.07億元、3.64億元、4.76億元、13.92億元、10.58億元及9.27億元,雖然近些年整體呈現壓降的趨勢,但與此前相比,其退保金額仍位居高位。
分產品來看,2024年中荷人壽退保金額居前三位的產品全部是終身壽險,分別為中荷家業常青E款終身壽險、中荷家業常青H款終身壽險、中荷家業常青G款終身壽險,共計支出退保金高達4.27億元,三款產品的年度退保率則分別為6.83%、4.7%和2.15%。
同時,對比2024年一季度以及2025年一季度的退保率信息可以發現,中荷人壽同一產品在今年一季度的退保率明顯較2024年同期有所上升。例如,該公司一款名為中荷家業常青E款終身壽險產品2025年一季度的年度累計退保率達到了1.77%,而2024年同期為1.67%;累計退保金額為0.67億元,上年同期則為0.62億元。
此外,中荷人壽的渠道也較為單一,在2024年原保險保費收入排名前五的產品主要銷售渠道都是銀郵渠道,總計保費收入超過74.78億元,占比已經將近去年全年保費收入的一半了。而較為單一的渠道也使得中荷人壽需要支付出較為高昂的手續費及傭金,數據顯示,2024年中荷人壽全年手續費及傭金支出達到8.78億元。
銀行系老將李建營接棒掌舵,破局迎期待
來自經營端的下行壓力也使得中荷人壽高管層出現了大換血。近日,據多方信源獲悉,來自股東方的北京銀行零售業務總監李建營擬接棒王建,擔任中荷人壽董事長。
根據履歷,作為深耕銀行業二十九載的資深管理者,1971年生的李建營,其職業軌跡與北京銀行發展脈絡深度交融,為該行體系內培養出的標桿型人才。這位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碩士自1996年6月開啟職業生涯,先后在北京銀行業務發展部、個人業務部等核心板塊沉淀專業經驗。2003年3月,其職業路徑實現從業務骨干向管理者的跨越,歷任右安門支行行長助理、副行長,月壇支行主持工作副行長及行長,直至執掌建國支行帥印,完成從基層網點到區域機構負責人的蛻變。
2012年12月,李建營進入總行管理層序列,先后擔任公司銀行部總經理助理、個貸管理部副總經理,最終升任零售銀行部總經理,全面主導零售金融戰略布局。2020年4月,其管理半徑擴展至西北邊疆,出任烏魯木齊分行黨委書記,開啟跨區域經營實踐,該任期持續至2022年3月。
當前,李建營身份已晉升成為北京銀行零售業務總監、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辦公室主任及個人信貸部總經理,形成覆蓋前端銷售、中臺風控、后臺服務的全鏈條管理架構。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北京銀行零售業務的最高“話事人”,在李建營的統籌規劃下,近年來該業務條線也頗有成色。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李建營的分管條線個人銀行營業收入累計增幅高達36.55%。同時,截至去年末,北京銀行零售轉型產出新的價值,零售AUM達1.2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788億元,增幅17.25%,創轉型以來最佳業績;零售客戶數突破3070萬戶,較年初增長163萬戶,初步實現了北京銀行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開端目標。
在今年4月中旬北京銀行舉辦的2024年度業績發布會上,李建營還表示:“北京銀行正穩健推動個貸規模的增長、零售資產質量整體可控,同時正趁勢而上、爭取在2025年度打造信用卡盈利新的增長極。”
現任中荷人壽董事長王建,出生于1964年,已達退休年齡。因此,傳聞的李建營“接棒”王健,屬于一次正常的管理層新老交替迭代動作,而且王建也出身北京銀行,無論是職務交接、還是人事安排,相對輕車熟路。
相關資料顯示,王建職業生涯呈現"科技+金融"復合型特征,2021年7月即以北京銀行副行長身份進入中荷人壽董事會。此前在北京銀行先后擔任信息技術總監、首席信息官、信息科技管理部總經理、北京銀行行長助理、北京銀行副行長等職務。更早之前,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曾掛職河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河北省金融工作辦公室)黨組成員、副局長(副主任)。2019年2月回歸北京銀行繼續擔任總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數字金融部總經理等職務。
新老過渡下,與王健一樣,李建營在北京銀行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不論是在金融科技還是線上化服務經驗上都有很深的了解,具備應對行業變革的專業能力,如今其從工作多年的銀行轉至保險公司,還是會面臨一定的“跨度”。但無論如何,李建營若上任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目前股東方對于他破局能力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