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投了個銅匠,銅師傅沖刺IPO。
文/每日財報 南黎
在銅質文創領域,一個以“銅裝飾界的小米”自詡的品牌——銅師傅,正悄然崛起并征戰二級市場。近日,銅文創工藝第一品牌——銅師傅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近年來,銅師傅憑借大圣系列、哪吒、敦煌文創等一系列IP合作產品,成功俘獲了年輕消費者的心。但與此同時,銅師傅在多元化拓展的道路上也遭遇了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規模受限等不少難題。
此番赴港上市,銅師傅能否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成為下一個文創黑馬?
順為、小米等明星資本站臺
銅工藝品品牌銅師傅的崛起,與其創始人俞光的創業經歷密不可分。這位52歲的工藝美術專業畢業生,因一次偶然的消費經歷踏入銅質文創領域。彼時,他相中了一尊一米多高的銅關公,售價竟高達 120 萬。決定親自嘗試制作,也由此踏入了銅質文創產品這一領域。
不過,相較于銅師傅的文創IP和藝術擺件產品,其創始人俞光作為雷軍的忠實追隨者和小米模式的積極推廣者,這一身份更為人所熟知。
作為雷軍的忠實粉絲,俞光不僅收集了所有關于小米的書籍,更將小米的"七字訣"經營理念內化為自己的商業哲學。他創造性地將小米的"粉絲經濟"移植到銅工藝品領域,將品牌愛好者親切地稱為"銅粉",并效仿小米每年舉辦"銅粉英雄大會",建立起獨特的用戶社群文化。
2017年,銅師傅完成了由順為資本和小米集團領投的1.1億元A輪融資。次年完成的3.1億元B輪融資中,順為和小米繼續追加投資。
雙方的合作不僅體現在資本層面,有消息稱,早在2018年7月9日小米上市儀式上,雷軍贈送給港交所主席的“純銅騎牛米兔”,以及小米集團上市特別定制的2萬套“純銅點贊米兔”均來自銅師傅。
對于銅師傅,雷軍曾公開評價“是整個小米體系之外最像小米的企業。”在最新的股權架構中,銅師傅創始人俞光是第一大實控人股權占比26.27%。而雷軍背后的順位資本和小米集團控股的天津金米分別為第一和第二大機構股東,持股比例為13.39%、9.56%。也就是說,雷軍實際掌控股權占比為22.99%。
銅質文創占比超95%?多元嘗試收效甚微
銅師傅成立于2013年,公司主營業務為各類銅材質的文創工藝品,包括擺件、塑像、掛畫等,形成“自研IP+授權IP”雙輪驅動的業務模式,擁有《變形金剛》、敦煌文化等57個國內外IP。
截至2024年12月底,銅師傅在杭州、蘇州、成都等地開設了9家直營店,并覆蓋54家授權線下經銷商運營的68家門店。
從財務表現來看,銅師傅近三年保持著穩健的發展態勢。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收從5.03億元增長至5.71億元,歸母凈利潤在經歷2023年的短暫回調后,2024年大幅回升至7898.2萬元。
然而,亮眼業績背后隱藏著產品結構單一的風險。目前銅師傅共有四大類產品,分別為銅質文創產品、塑料手辦潮玩,以及金銀材質的文創產品。
其中,銅質產品是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截至2022年至2024年,銅師傅銅質文創產品收入占公司總營收的95.4%、96.3%和96.6%。
為此,銅師傅在銅之外,還逐步拓展至塑膠潮玩、銀質文創產品及黃金文創產品等多元材質品類,并相應推出“璽匠金鋪”、“閱銀”、“唯檀”、“歡喜小將”等子品牌。
不過,目前這類產品占比均不高。試水的塑料潮玩、黃金文創等第二曲貢獻不足5%,木質產品線也在2022年被砍掉。其他業務規模又小還不穩定,很難去期盼有第二曲線能獨當一面。
銅師傅的泡泡瑪特夢難圓
銅師傅憑借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的工藝底蘊,結合大圣系列、哪吒2、敦煌文創等IP聯名成功打入年輕消費群體,被冠以"銅質版泡泡瑪特"的稱號。
創始人俞光曾明確表示要向泡泡瑪特學習,提出“泡泡瑪特做潮玩,銅師傅做傳統題材潮玩”的定位。然而,銅師傅若想復制泡泡瑪特的成功神話,仍需面對多重現實挑戰。
與泡泡瑪特以塑料材質為主的潮玩不同,銅師傅的核心產品采用金屬銅作為原材料,這一特性使其在成本和市場定位上存在天然差異。
銅作為工業金屬,價格波動直接影響生產成本——2019年至2024年,銅的年均價從每噸4.76萬元飆升至7.5萬元,2024年5月甚至觸及8.86萬元的高點。
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銅師傅的產品成本占比居高不下,2022年至2024年,銅師傅毛利率分別為32.2%、32.4%及35.4%。
更關鍵的是,銅制文創的市場規模極為有限。2024年該領域市場規模僅為252億元,預計到2029年增長至293億元,年均增速僅2.4%,遠低于潮玩行業的整體擴張速度。
銅師傅雖通過非遺工藝與潮流IP結合實現破圈,但受限于材料成本、市場規模等因素。相比之下,泡泡瑪特依托輕資產IP運營模式展現出更強的盈利能力和市場擴張性。
因此,短期,銅師傅赴港上市無疑很難復刻泡泡瑪特的神話,更難以超越大牛股泡泡瑪特的漲幅。
但換個角度看,銅師傅或許不必執著于成為"下一個泡泡瑪特"。立足非遺工藝優勢,深耕差異化市場,在傳統與潮流的碰撞中尋找獨特定位,或許是更可持續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