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5月15日訊(記者 王婉瑩)記者獲悉,今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布關于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情況的報告。
據悉,為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提振投資者信心,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中國上市公司協會連續兩年開展投資者關系管理最佳實踐活動。總體來看,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具箱持續完善。除重視制度筑基、創新溝通形式、豐富溝通渠道外,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主動深化價值傳遞、做好價值共享,強化市值管理,筑牢投資者信任防線,努力構筑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新生態。
一、健全投資者關系管理制度體系,強化團隊建設,以專業賦能價值對話
本年度披露投資者關系管理制度、投資者檔案管理制度及投資者接待和推廣制度的公司占比分別提升14.67%、20.97%和21.22%。上市公司以投關工作制度為基礎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明確投關工作部門責任、與投資者溝通內容、工作標準,保障公司投關工作遵循合規性、平等性、主動性、誠實守信原則。
制度保障方面,披露為中小投資者提供便利及平等對待方面的公司占比上升較為顯著(26.58%)。投關制度要求披露的內容中涉及環境、社會和治理信息(ESG)、股東權利行使、投資者訴求處理、公司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方面相較于上一年度已有顯著上升,體現出上市公司對投資者保護的重視程度增強。
上市公司重視打造專業投關人才梯隊。多數公司要求投關隊伍構成人員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結構,熟悉公司治理、財務會計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證券市場的運作機制。上市公司構建多元化培養體系,通過內外部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專題學習、內部研討、外部交流等方式提升團隊對宏觀經濟形勢、監管政策法規、最新優秀實踐做法的認知,精進專業技能,從日常咨詢接待到重大決策溝通,從市場動態解讀到投資風險提示,全方位、多層次地為投資者保駕護航。
二、數字技術驅動投關溝通多維升級,投資者需求管理日漸精細化
在鞏固公司官網、證券交易所、中國投資者網等官方及公益性信息披露平臺建設的基礎上,上市公司主動適應數字化傳播趨勢,積極構建以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平臺為核心的新媒體傳播矩陣。通過創新內容策劃與傳播策略,運用圖文解讀、視頻直播、互動H5等多元形式,打造立體化、場景化的信息傳播體系,有效提升市場傳播效能。不僅及時、準確地向投資者傳遞公司經營動態、戰略規劃等核心信息,還通過企業文化故事、品牌價值解讀等特色內容,助力投資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企業發展脈絡與核心競爭力,切實架起與投資者之間的高效溝通橋梁。數據顯示,新媒體渠道使用率超70%,上市公司主動邀請股東“走進上市公司”,通過開設云展廳、產品品鑒日等方式豐富與投資者的面對面交流,邀請分析師、行研專家等外聘專業人員出席,提升雙向交流的深度和專業性。部分上市公司也在探索通過境外路演、推介等活動提升國際評級、增強公司全球化投資價值。
上市公司召開業績說明會的“含金量”不斷提升,躍升為投資者關系管理與企業價值傳遞的核心紐帶。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重視業績發布全過程,從滿足合規轉變為價值傳遞、坦誠交流。數據顯示,2024年年報業績說明會董事長、總經理的出席率高達98.5%,出席率穩步增長;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出席率突破八成。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管理層深刻認識到業績說明會的重要意義,主動打破溝通壁壘,將其打造為與中小投資者“零距離交流”的重要窗口。此外,上市公司持續深化投資者關系管理的精細化水平,通過多維度數據整合與智能化分析手段,構建全面立體的投資者服務體系。一方面,依托定期更新的股東名冊,結合自主搭建的投資者信息數據庫,系統性歸集投資者的持股規模、交易習慣、關注焦點等核心數據;另一方面,引入AI智能分析技術,深度挖掘數據背后的行為特征與投資偏好,精準繪制投資者畫像,科學劃分投資者群體。上市公司為不同類型投資者量身定制差異化服務策略,提供分眾化管理方案,有效提升投資者溝通的精準度與實效性,推動投資者關系管理從“廣覆蓋”向“深服務”轉型升級。
三、從“要披露”到“愿披露”,自愿性信披意愿增強,從“滅火”到“防火”,輿情管理再升級
上市公司積極強化自愿性信息披露,主動拓展信息披露廣度與深度,為投資者決策提供更豐富的參考依據。部分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占比提升至近三分之一。在此基礎上,上市公司著力完善輿情管理體系,從優化組織架構、規范監控流程等方面入手,構建科學高效的輿情管理機制。眾多公司將輿情管理提升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形成董事長牽頭或由黨委領導、多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通過明確輿情分級標準、制定應對預案、規范監測要求和處置流程,全方位筑牢輿情防控屏障。同時,部分公司通過深化媒體合作、搭建輿情監測數據庫,并借助智能化手段實現輿情實時監控,積極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增進投資者對企業的理解與認同。還有公司通過組織媒體采訪、開展投資者交流活動等方式,主動引導輿論導向,持續塑造企業良好形象。
四、以市值管理為翼,助力上市公司價值提升
上市公司正系統性構建市值管理體系,通過組建高效協同的市值管理小組,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管理層牽頭定期召開市值管理會議,實時跟蹤資本市場動態,精準把握市值走勢。部分企業將市值管理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強化高管合規意識,持續提升履職能力,確保市值管理舉措有效落地。
在實踐層面,多家公司開展市值管理研究與診斷,從公司實際情況出發,建立包含股價綜合增長率、動態市盈率、流動性、股東結構等在內的指標體系,動態監測、即時調控。通過以上管理手段,部分企業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長期穩定型投資者占比提高,已在市值規模提升、市值穩定性增強方面取得成效。
此外,現金分紅、特別分紅、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并購重組等工具正在成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工具。通過真金白銀的回報,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上市公司逐步增強市場信心,夯實投資者信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