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革新脫掉上衣秀肌肉背后,科倫藥業業績承壓。
雷達財經出品?文|孟帥 編|深海
為了推銷麥角硫因膠囊產品,身家超百億、手握三家上市公司的劉革新脫掉上衣在自家的視頻廣告中大秀健碩肌肉。
據悉,劉革新代言的這款產品售價1400元,每瓶60粒。科倫藥業證券部工作人員還表示,廣告視頻未做任何后期處理,董事長劉革新的身材狀態完全真實。他一直在吃這款麥角硫因膠囊,并長期保持健身習慣。
回溯過去,此番赤膊上陣代言的劉革新,早年曾扎根國營藥廠,后辭去“鐵飯碗”。44歲那年,劉革新創立科倫藥業的前身。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劉革新帶領企業迅速占據大輸液市場的頭部位置。
此后,他又大膽進軍抗生素、創新藥領域,成功孵化川寧生物、科倫博泰生物,構建起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產業格局。如今,劉革新打造的前述三家公司均已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今年,他還以115億元的身家登上《胡潤全球富豪榜》,但排名已連續兩年出現下滑。
然而,光環背后暗流涌動。此番劉革新頂著75歲高齡親自下場帶貨的背后,科倫藥業業績增長面臨瓶頸:2024年,公司的營收、歸母凈利潤雖創新高,但增速大幅放緩,毛利率也連續三年下滑。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的業績頹勢仍未扭轉,營收、歸母凈利潤雙雙出現下滑。
與此同時,科倫藥業旗下的川寧生物、科倫博泰生物業績也不是十分理想。有分析認為,劉革新此次代言或意在進軍大健康產業,為科倫藥業尋找新的增長動力。
75歲董事長赤膊上陣,為給自家產品代言大秀肌肉
“劉先生75歲,‘沒有不可能!’麥角硫因,生命長青。科倫永年,與您相伴。”近日,一則配有前述文案且噱頭十足的廣告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引發眾多網友圍觀熱議。
雷達財經了解到,前述這則視頻由科倫集團官方視頻號發布,系科倫永年旗下麥角硫因膠囊的視頻廣告。截至發稿,該廣告在視頻號平臺已收獲數千次點贊及超萬次轉發。
而這則視頻廣告之所以能引發外界廣泛熱議,是因為廣告文案中提及并出鏡的“劉先生”,正是A股上市公司科倫藥業的董事長——劉革新。
更令人驚嘆的是,已達75歲高齡的劉革新在廣告中大方展示肌肉身材,其健碩體魄與活力形象顛覆大眾對古稀之年的傳統認知,瞬間成為輿論焦點。
據科倫藥業此前發布的財報顯示,公司的控股股東為、實際控制人均為劉革新,而公司董事、總經理劉思川及總經理助理王歡與劉革新構成一致行動(含協議、親屬、同一控制)關系。
據悉,劉思川為劉革新之子,王歡則為劉思川配偶。截至去年年末,劉革新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上市公司25.62%的股份。此外,劉革新的妹妹劉亞光也持有科倫藥業0.94%的股份,但二者不存在一致行動關系。
雷達財經通過掃描廣告二維碼跳轉的頁面了解到,這款名為麥角硫因膠囊的產品售價1400元,每瓶含60粒,每粒含30mg麥角硫因。
該產品介紹頁顯示,其系“科倫集團攜日本百年企業匠心打造”,采用“2025最前沿抗衰成分麥角硫因”,并號稱“清除自由基效果遠超傳統成分VC與輔酶Q10的10至30倍”。
據媒體報道,該產品原料由科倫藥業子公司川寧生物供應,生產環節在日本工廠完成,主要通過小程序及日本線下藥妝店銷售。目前,小程序上該產品下方已有超過700條評論。
事實上,在5月初舉行的業績會上,劉革新就曾為這則廣告預熱。彼時,劉革新透露,董事會決心在未來三至五年的時間內實現治療醫學和預防醫學并駕齊驅的格局。他還提到,科倫麥角硫因的廣告詞已經通過審查,不日即將播出,而他自己將出任該產品的代言人。
不過,這則廣告發布后,網友們的評價褒貶不一。有部分網友在評論區重復這則廣告的宣傳文案——“麥角硫因,生命長青。科倫永年,與您相伴”。還有網友對劉革新展現出的年輕狀態贊嘆不已,“75歲的董事長還青春緩發”。
但也有網友提出質疑并調侃稱,“這里評論的估計都是科倫員工吧”,另有網友在這條留言下方附和道,“而且不用查,看評論ip就知道公司是在四川。”
天眼查顯示,科倫藥業(全稱“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5月,公司注冊地的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新都衛星城工業開發區。
據財聯社報道,對于此次引發熱議的廣告,科倫藥業證券部工作人員回應稱,董事長劉革新一直在吃這款麥角硫因膠囊,并長期保持健身習慣,每天早上5點開始健身。其還強調,廣告視頻一點都沒有P過,其身材狀態完全真實。
“輸液大王”劉革新,手握三家上市公司
隨著此次赤膊上陣視頻廣告的傳播,身為科倫藥業創始人、董事長的劉革新隨之也被推到了公眾的聚光燈下。
回看劉革新的人生經歷,其并非一開始就踏上創業這條充滿未知和挑戰的道路。從大連鐵道醫學院藥劑學畢業后,劉革新曾被分配到一家國營藥廠工作,捧起了當時令人艷羨的“鐵飯碗”。
然而,安穩的體制生活未能磨滅他骨子里的闖勁。1992年,劉革新毅然辭去國營藥廠的“鐵飯碗”工作,加入了中美合資的四川奇力制藥并擔任總經理一職。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1995年底,面對合資美方對中國員工的“不公”對待,有著強烈民族自尊心的劉革新憤而辭職。彼時44歲的他,選擇將人生按下重啟鍵。
在這個常人追求安穩的年紀,劉革新卻選擇了創業。通過四處籌措資金,劉革新拿著100萬元啟動資金對一家膠囊廠進行技術改造,最終與創業伙伴們一起在成都創辦了科倫藥業的前身——四川科倫大藥廠。
深耕制藥領域多年,劉革新對市場趨勢有著十分敏銳的洞察力。當時,中國大輸液市場存在著諸多空白和痛點,尤其是兒童輸液領域。在此背景下,劉革新果斷決定將公司的重點放在大輸液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上,特別是針對兒童群體的輸液產品。
在劉革新的帶領下,科倫藥業只用6個月時間就實現了“當年策劃、當年投資、當年建設、當年生產、當年盈利”的奇跡。1999年,公司啟動GMP異地擴建工程,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大輸液生產基地,單廠年產量突破億瓶。
另據科倫藥業2008年遞交的招股書顯示,當年全國大輸液產量為79.7億瓶(袋),而科倫藥業的產量便高達17.5億瓶(袋)左右,公司的12種主要大輸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均列全國首位,大輸液市場占有率高達22.1%。憑借如此顯赫的戰績,劉革新被外界冠以“輸液大王”的美譽。
而在大輸液領域站穩腳跟后,劉革新并未停下探索的腳步。目光敏銳的他發現,抗生素領域同樣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如同當年預判輸液賽道的前景,劉革新認為全球抗生素原料藥的價格將持續上漲,于是萌生了投建一家工廠的想法。
經過深思熟慮,他下定決心進軍抗生素領域。在科倫藥業登陸A股的2010年,劉革新通過設立川寧生物,逐步涉足抗生素中間體業務。經過多年的精心運營,川寧生物目前已成為國內以及全球較大規模的抗生素中間體供應商之一。
隨著醫藥行業競爭加劇,劉革新深刻認識到創新才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于是,他還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孵化科倫博泰生物,專注于創新藥物的研發、制造及商業化。
作為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先驅及領先開發者之一,科倫博泰生物在ADC開發方面積累了超過十年的經驗,是中國首批也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建立一體化ADC研發平臺OptiDC的生物制藥公司之一。
如今,在劉革新的帶領下,科倫藥業已經形成了“大輸液+抗生素+創新藥”三發驅動的戰略格局,在醫藥產業版圖中持續開疆拓土。而在科倫藥業成功登陸A股后,劉革新手握的川寧生物、科倫博泰生物也分別于2022年、2023年登陸A股、港股。
手握多家上市公司,劉革新借此成為了富豪榜上的常客。在不久前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劉革新憑借115億元的財富位列榜單第2295名的位次。盡管劉革新的財富規模與上年持平,但其在榜單上的排名卻繼2024年下降286名后再度下降124名。
赤膊上陣代言背后,公司面臨業績困境
75歲高齡董事長親自下場為自家產品帶貨的背后,難掩科倫藥業近來業績增長頹軟的焦慮。
從財務數據來看,科倫藥業當下的確面臨一定的增長瓶頸。2024年,科倫藥業全年錄得218.12億元的營收,這一數字創下了自2010年上市以來的營收新高,但1.67%的營收增速相較上年13.44%的水平有所放緩。
同期,科倫藥業29.36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同樣刷新此前的紀錄,但19.53%的歸母凈利潤增速卻遠不及2021年至2023年32.94%、54.67%、44.03%的亮眼表現。
雷達財經進一步梳理發現,自2021年毛利率達到55.66%的水準后,科倫藥業的這一關鍵指標已連續三年下滑。到2024年,科倫藥業的毛利率已下滑至51.69%。
進入2025年,科倫藥業的業績壓力愈發明顯。今年第一季度,科倫藥業實現43.9億元的營收,較上年同期的62.19億元減少近三成。利潤方面,科倫藥業今年第一季度斬獲5.84億元的歸母凈利潤,與上年同期10.26的億元相比降幅更是高達43.07%。
在業績說明會上,科倫藥業提到,在國采影響及輸液市場需求回落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輸液和非輸液均有所下滑。公司今年將通過提質增效,擴大新產品推廣等多種措施應對。
與此同時,科倫藥業的現金流狀況同樣不容樂觀。今年第一季度,科倫藥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49億元,同比減少64.86%;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6.9億元,同比減少202.9%。
對此,科倫藥業解釋稱,前者是因為銷售收入及授權收入同比減少,后者則是因為理財產品等凈投資額同比增加。
而科倫藥業旗下川寧生物、科倫博泰生物兩家子公司,近來交出的業績答卷也難言出色。其中,川寧生物第一季度實現營收12.97億元,同比減少14.85%;實現歸母凈利潤2.88億元,同比減少18.26%。
對于川寧生物第一季度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的情況,科倫藥業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主要原因有三點。其一,公司產品6-APA的市場價格有所下降;其二,公司整體的研發費用同比有所增長;其三,公司在年初對員工發放年終獎,管理費用有所增加。
另據科倫博泰生物最新披露的年報顯示,得益于公司去年達成多個研發里程碑,且開始藥品銷售,公司2024年的營收實現25.48%的增長,達到19.33億元。
不過,科倫博泰生物的歸母凈利潤仍處于虧損狀態。2021年至2024年,科倫博泰生物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23億元、-5.48億元、-5.22億元、-2.67億元,累計虧損超21億元。
截至5月13日收盤,科倫藥業、川寧生物、科倫博泰生物的最新市值分別為541.1億元、260.13億元、715.89億港元。其中,作為母公司的科倫藥業,市值甚至不及科倫博泰生物。
基于前述情況,有投資者向劉革新發出犀利提問:“母公司科倫藥業發展的紅利幾乎沒有,市值長期徘徊不前,現如今也就比2018年市值高了一點,老股東苦不堪言。不知道劉董對這個有水分的‘千億’有何想法,劉董還有當年的雄心壯志嗎?”
對此,劉革新表示,科倫藥業的市值近年來一直在穩步提升,歷年的分紅累計已超過了IPO融資的總額,“這就是我當年的雄心壯志,我們已經實現了”。
劉革新還指出,子公司超過母公司是其非常樂見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是常識。此外,科倫是其他兩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他們的成長直接給公司帶來了收益和活力,這正是其創新藥與仿制藥分業經營的預期。
有分析認為,劉革新此番赤膊上陣為自家產品做代言,或是希望以高端保健品為切入點,叩開大健康產業的大門,為科倫藥業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而董事長親自秀肌肉為產品吆喝,又能否為公司業績帶來更多加成?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