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健康科學大中華區業務負責人顧欣鑫
藍鯨新聞5月6日訊(記者 王涵藝)近年來,隨著全民健康意識的持續升級,中國特醫食品行業迎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行業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25.9億元迅速增長至2022年的119.3億元,預計到2027年將進一步擴大至234.2億元,展現出強勁的市場潛力。
然而在高速發展進程中,行業也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痛點與挑戰,如消費者認知不足、購買渠道受限、研發創新壁壘較高等問題。
以兒童營養領域為例,每年近900萬新生兒中約有三分之二來自基層市場,但由于信息傳遞滯后與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許多患兒未能及時獲得必要的兒童營養治療,導致對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
在行業發展與患者需求并存的雙重背景下,雀巢健康科學大中華區業務負責人顧欣鑫近日接受藍鯨新聞專訪時,深入分享了企業在推動兒童營養科學發展方面的創新實踐。為企業如何通過數字化工具、特醫食品本土化及基層醫療下沉,推動兒童營養科學普及提供全新思路。
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基層醫生培訓成關鍵
我國當前三四線城市的新生兒基數依然龐大。顧欣鑫坦言,這些地區的醫療資源相對有限,對于患兒的營養治療與健康保障需求亟待滿足。
據介紹,雀巢健康科學積極聚焦下沉市場,致力于實現更廣泛、更高效的覆蓋,提高基層診療能力和特醫食品可及性,讓更多患兒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營養治療。
顧欣鑫指出,基層醫生的精準診斷能力直接關系到兒童營養治療效果與生長發育質量。
為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在健康中國戰略指引下,雀巢健康科學聯合行業權威學會,打造基層兒科賦能工程,匯聚全國頂尖兒科專家,聚焦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兒童生長發育、腸內營養等核心領域,開展基層醫生培訓活動,提升基層兒科診療專業化和規范化。
特醫食品本土化,從“引進來”到定制化
作為中國特醫食品領域的先行者,雀巢健康科學擁有數十年特醫產品研發經驗,以及全球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
2019年,其在泰州成立了雀巢健康科學中國產品創新中心,與美國、瑞士產品創新中心平行運營,共享全球先進核心研發技術。
同時,針對中國消費者需求,在配方和口味上進行本土化創新,不斷豐富產品體系。
據顧欣鑫介紹,雀巢健康科學長期聚焦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CMPA)這一重點領域,并基于分級診療理念,構建了完善的產品解決方案體系。基于CMPA分級管理,雀巢健康科學為輕中度及重度CMPA患兒提供不同的治療方案。
顧欣鑫稱,相比腸外營養,腸內營養除了在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方面更符合生理需求外,還有助于維持腸黏膜結構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尤其對處于圍手術期或罹患腦癱、血液腫瘤、肝病等重癥患者,以及營養不良的嬰幼兒或兒童來說,腸內營養更具優勢。
“在罕見病領域,雀巢健康科學持續研發創新的臨床營養產品,覆蓋多種先天性代謝疾病,并參與多項罕見病公益行動,減少患者家庭和社會負擔。同時通過跨境合作持續引入全球創新產品,推動國際前沿營養解決方案加速惠及中國患兒及家庭。”顧欣鑫補充道。
通過權威媒體發聲,讓營養成為“起跑線”的基石
盡管特醫食品在兒童的疾病治療和生長發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家長認知不足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瓶頸。
顧欣鑫指出,提升公眾對兒童醫學營養的認知仍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通過權威渠道向更多家長群體傳遞科學知識至關重要。
雀巢健康科學希望通過聯合權威媒體、權威專家為公眾提供權威科普,把正確、科學的理念進行傳播。科普將覆蓋消化、兒保、外科等不同領域,履行提高全民營養健康水平的使命與責任,推動國民整體營養素養提升。
針對社交媒體上的繁雜信息影響,她特別提醒,特醫食品的使用必須嚴格遵循醫生的專業診斷與指導。
“以兒童牛奶蛋白過敏為例,若在喂養過程中盲目轉奶,極易引發過敏癥狀反復,對患兒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尤其是深度水解配方的喂養,需持續至少6個月或至9-12月齡,且必須經過醫生專業評估診斷,確認符合轉奶條件后,方可逐步實施降階轉奶操作。”顧欣鑫舉例稱。
最后,顧欣鑫總結,科學營養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石,所謂“贏在起跑線”并非盲目進補,而是以科學為根基,通過專業、精準的營養管理,為兒童筑牢長期健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