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盛京銀行營收下降14.6%;歸母凈利潤下降15.2%。
文/每日財報 張恒
近日,盛京銀行,交出了一份業績雙降的“成績單”。
頂著東北地區規模最大城商行光環,盛京銀行2014年遠赴港股上市,彼時這塊稀缺的金融牌照被昔日地產龍頭恒大看中,不惜花重金逐漸成為控股股東,盛京銀行也迎來了經營發展高光時刻。
隨著2021年恒大風波爆發后,從股權變更、恒大退出,到向地方AMC出售1760億元資產,再到董監高“去恒大化”,盛京銀行隨之進入了低谷期。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盛京銀行實現營業收入85.77億元,同比下降了14.6%;實現凈利潤6.43億元,同比下降15.9%;歸母凈利潤6.21億元,同比減少了15.2%。
在3月28日公布財報后,盛京銀行的股價在兩個工作日里每天跌幅均超3%,一度淪為“仙股”,目前股價僅在1港元/股上下徘徊,與當初7.56港元/股發行價相比已跌去近九成,市值不足90億港元。
降幅有所收窄,凈息差跌至監管紅線
從業績下降幅度來看,去年盛京銀行有了明顯的改善。2023年該行營收和歸母凈利分別下滑高達37.85%、25.25%,2024年下降幅度放緩,這是一個轉好的跡象,也側面說明了盛京銀行在內外部戰略實施和業務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拆分營收結構來看,去年盛京銀行實現利息凈收入68.87億元,同比減少了19.8億元,降幅高達22.3%,其中,利息收入同比減少57.57億元,同時利息支出同比減少37.78億元。
發放貸款和墊款利息收入,是該行利息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盛京銀行實現發放貸款和墊款利息收入247.42億元,同比減少18.3%,占利息收入的比重為75.85%,同比下降3.06個百分點,該行稱主要是報告期內發放貸款和墊款平均余額和收益率同比減少所致。
利息凈收入減少了,凈息差自然也跟著下降,2024年盛京銀行的凈息差從上年末的0.96%降到了0.80%,為歷年來最低水平。
根據《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的規定,商業銀行凈息差的最低標準是0.8%。這意味著盛京銀行凈息差已跌到最低標準,如果未來不能及時調整,可能會面臨監管壓力。
非息凈收入中,去年盛京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降幅最大,而投資凈收益成為營收中為數不多的亮點,換言之,如果不是在投資收益上有所斬獲,那么盛京銀行2024年的盈利表現可能會更難看。
財報數據顯示,由于報告期內該行代理及托管業務手續費收入減少,2024年該行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僅為1.16億元,同比減少0.31億元,降幅達21%。
與此同時,去年盛京銀行實現金融投資凈收益40.47億元,同比增加25.27億元,增幅高達166.2%,主要是報告期內處置債券資產凈收益同比增加所致。
我們此前不止一次說過,對銀行業來講,投資凈收益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大家都可以從中受益賺到錢,可一旦市場降溫,銀行投資收益端顯然會受到拖累。
而且更重要的是,一般而言,在投資收益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會反哺于銀行營收也會跟著受益上漲,而盛京銀行卻是個例外,整體營收卻沒有同步提升,這進一步反映出了其在核心主營業務上拓展和盈利能力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盛京銀行的營業費用達58.59億元,同比減少了1.4億元,降幅2.3%。營業費用支出得到一定壓降。
對于業績出現的雙降情況,盛京銀行在2024年報中也坦言,主要受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持續下調、市場利率下行、銀行業凈息差收窄等因素疊加影響,使得自身多項經營指標下行且處于行業較低水平,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資產質量持續承壓,個人按揭貸款不良率飆升
在資產質量方面,盛京銀行不良指標呈現“一平一升”:不良貸款率與上年持平,不良貸款總額上升。
截至2024年末,盛京銀行不良貸款為134.38億元,較上年末的128.06億元增加了6.32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68%,與上年持平。撥備覆蓋率157%,較上年末下降了2.5個百分點。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為1.5%,城商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76%;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211.19%。盛京銀行兩項指標均未及行業平均水平,尤其是不良貸款率仍居于高位。
從貸款五級分類來看,去年盛京銀行的關注類貸款大幅增加,達到200.54億元,同比增長34.73%,占整體貸款總額的4%,同比提升了0.9個百分點。我們知道,關注類貸款很可能會轉化為不良貸款,偏偏盛京銀行的關注類貸款上漲幅度這么大,這意味著未來其資產質量可能會進一步面臨下行風險。
從貸款構成來看,去年盛京銀行公司貸款的最大組成部分為: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制造業及建筑業的客戶。
2024年該行向上述前五大行業的公司客戶所提供的貸款余額總計達2990億元,同比增長了8.55%,所占當期該行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的59.7%。
但這些行業中仍有不少的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也有的不降反升。其中,批發和零售業的不良率為4.37%,同比壓降了0.65個百分點;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為0.8%,同比小幅減少了0.02個百分點;房地產不良率同比壓降0.74個百分點至1.46%;制造業和建筑業不良貸款率均有所抬頭,分別為3.98%、6.48%,同比分別上漲了0.37個百分點、3.49個百分點。
個人貸款方面,截至2024年末,盛京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為2.9%,同比增長了0.16個百分點。其中,個人按揭貸款不良率高達3.66%,較上年末增長0.93個百分點;個人經營貸款不良率為3.36%,同比上漲了1.18個百分點;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則是同比壓降了0.6個百分點至2.23%。
可以明顯看到,去年盛京銀行3.66%的個人按揭貸款不良率,已經大幅超過房貸利率,包括存量房貸利率了,要知道,目前不少商業銀行個人房貸不良率長期維持在0.3%-0.5%的水平,哪怕近年來樓市不景氣,該指標超過1%的銀行也是不多見的。
事實上,目前盛京銀行個人按揭貸款不良率的居高難下與此前恒大入駐密切相關。恒大曾發布公告稱,2020年至2021年期間,盛京銀行向恒大集團提供資金,共計人民幣325.95億元。
隨著兩者陷入“蜜月期”,盛京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業務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2016年其個人住房貸款占僅為1.9%,但到2022年這一占比直接升至9.29%,加之對公房地產貸款,2022年盛京銀行的涉房貸款占比更是高達22.2%,逼近監管紅線。
此后,隨著恒大落幕,盛京銀行開始回歸國有,再加上房地產陷入周期調整,該行這才放緩了對個人按揭貸款的發放,并專注于化解其中存量風險。數據顯示,2024年盛京銀行發放的個人按揭貸款總額為495.1億元,同比減少了7.48%,所占當期總貸款的比重也由2023年的11.2%縮減至如今的9.89%。
然而,就以上圖示的個人按揭貸款不良走勢情況來看,盛京銀行在經過恒大風波后,個人按揭房貸不良率持續上揚,目前已近乎逼近4%高點了,不良風險敞口依然在暴露,還未完全出清,如何有效化解這部分貸款潛在的加劇風險,對盛京銀行顯然是一場大考。
信用卡不良率高企被“雪藏”,資本充足水平待提升
《每日財報》還關注到,除了房貸基本盤,盛京銀行的個人經營貸與信用卡業務同樣壓力山大。
雖然去年該行主動收縮了個人經營貸業務,向個人發放的貸款金額從2023年的66.82億元大幅降至如今的49.78億元,降幅達25.5%,但是正如我們前面所提及的,該業務不良率卻不降反升,高達3.36%,同比增長了1.18個百分點。也就是說,盛京銀行前幾年狂飆的經營貸,如今在大降溫的趨勢下,不良壓力卻也在持續暴露中。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此前盛京銀行每年都會在年報中披露信用卡透支不良率情況,但2024年報中卻并未有所提及。而根據2024年半年報的數據,截至去年6月份,該行個人貸款中的信用卡不良率尤為突出,高達8.17%,較年初整整提升了1個百分點,彼時如此之高的信用卡不良貸款率可謂遠超同行。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該行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收24.67億元,同比下降10.26%;稅前凈利潤為-3.33億元,較2023年的-5.78億元虧損額度有所收窄。
資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24年末,盛京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26%,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2.24%,資本充足率為14.69%。三項指標中僅有資本充足率較年初有所上升,上漲了0.57個百分點,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2023年末均有所下滑,分別下降了0.16個百分點、0.19個百分點。
眾所周知,核心一級資本是銀行抵御損失的第一道防線,現在下降了,可能會削弱盛京銀行在極端情況下的抗風險能力,也意味著資本質量也會跟著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資本充足率為15.74%;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2.57%;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00%。以此標準衡量,盛京銀行雖各級資本充足率均滿足監管要求,但依舊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整體來看,盛京銀行最艱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業績雖然還在滑坡,但相較于之前跌幅,已經有了明顯改善趨勢,同時,此前長時間積累的存量風險如今也一一爆發出來,該行也在努力的化解中,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盛京銀行能夠真正甩掉歷史包袱,迎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