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關鍵詞”——借力、快速、靈活。
文/每日財報 林嵐
中小銀行在踐行“五篇大文章”中扮演著差異化、專業化角色,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服務地方經濟與薄弱環節不可忽視的關鍵力量。
“完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標準體系和基礎制度。”2025年3月發布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從“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的角度再次提及了金融行業“五篇大文章”中的基本要素。自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以來,“五篇大文章”或其相關要素已連續兩年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并多次出現在國務院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等機構的發布多份文件中,可見其在近年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及金融領域工作中的重要程度。
然而,對于廣大中小銀行而言,如何運用自身有限的資源,寫好“大文章”,始終是個挑戰。文中提到的“小銀行”主要是相對6 家國有商業銀行及 12 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的,具體包括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等銀行業金融機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指出,中小銀行面臨著資本和資源相對不足、科技實力不足、業務資質單一、人才短缺等問題,在落實“五篇大文章”過程中不能簡單地模仿大銀行進行全方位的拓展。國信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劍也表示,中小銀行不一定強求對“五篇大文章”的面面俱到,可以結合自身稟賦優勢進行特色化經營,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那么,小銀行在書寫各篇“大文章”時,有哪些可圈可點的舉措呢?
科技金融
借力官方認證,解鎖科創密碼度
鄭州銀行為多家國家級認證的科創企業打造“全生命周期培育”鏈條,前瞻性布局新興產業。例如,該行積極服務某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在 2019 年為其提供首筆 300 萬元的信貸資。隨著企業成長,又創新性推出 2000 萬元中長期知識產權質押貸,最終助力其成功登陸新三板。
又如,對于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鄭州銀行創造性采用 "貸款 + 認股期權" 模式,攜手某基金公司共同制定融資方案,最終投放800 萬元信用貸款,精準服務企業擴產需求。
稠州銀行對照金華市科技局下發的認定名單,通過信用模式為金華某科技公司增信,助力其獲 200 萬元投資,解決了該類技術型小微企業因擴張產生的流動資金缺口。截至2024年末,稠州銀行科技貸款余額67.52億元,服務企業1068家,余額較年初增幅40.61%。
哈爾濱銀行緊握政策紅利,針對政府和監管部門下發的科技企業名錄及融資需求“白名單”,開展有效對接。同時,對符合政策導向的科技型企業貸款給予下浮15%的政策性優惠,構建“主動對接+平行審查+綠色通道+會議提效”全過程審查審批通道,審批時效大幅提高。
術業專攻,機構變革先行
青島銀行搭建起以總行為核心,以專營機構和特色支行為兩翼的科技金融專營機制,并舉辦投貸雙融路演大賽。大賽基于路演場景,與合作伙伴共同推出創新型服務活動。連續9屆的賽事累計培育 101 家科技企業,促成 3.3 億元股權融資與 3.9 億元債權融資,促進“銀企投”多方共贏。
杭州銀行深耕長三角,完成了合肥、嘉興、寧波科創中心建設。同時,杭州銀行不斷優化科創標準產品,并強化交叉營銷。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杭州銀行服務科創客戶超過2萬家,融資余額突破700億元,累計投放超過1850億元,精準覆蓋90%的杭州市獨角獸、準獨角獸。
桂林銀行成立了“科技金融服務提升行動領導小組”,并于2024年3月發行20億元科技創新主題金融債。這是廣西區內法人金融機構發行的首單科技創新主題金融債券,為區域創新注入金融活水。
普惠金融
機快速響應,精準滴灌
蓬萊農商銀行了解到村里集鎮郝家村的養豬大戶張德委在豬棚擴建后面臨著資金短缺、無法購買豬飼料的情況,主動派遣身著紅馬甲的“移動金融服務隊”上門服務。通過開辟貸款快速受理和審批通道,簡化流程、線上操作、快速審核,當天便將10萬元貸款資金發放到位,解了張德委的燃眉之急。蓬萊農商銀行通過組建38支移動金融服務隊、提供“移動銀行”上門服務,實現“15分鐘資金需求響應,12小時線上貸款資金落地,3個工作日內線下貸款到位”,幫扶市級以上示范合作社、示范農場分別達到28家、24家以上。
常熟農商銀行主動對接遇到采購資金周轉難題的當地服飾企業,開辟綠色通道,提供高效服務。從貸前調查到放款,花費不到一天時間,為企業提供100萬元的信用貸款,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鄭州銀行在涉農金融服務主動性、創新性和便捷性方面不斷拓新。通過打造優質金融產品矩陣,該行持續為涉農服務增添“溫度”,激活了涉農服務的“一池春水”。截至2024年12月末,該行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為93.38億元,較年初增長12.94億元,較年初增長16.09%,“鄉村振興主題卡”累計發行25萬張,讓廣大農村群眾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智能、便捷的金融服務。
多方聯手,破解小微融資難題
聊城農商銀行與聊城昌信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合作,開發 "銀擔直連系統"壓縮審批周期,并創立"昌信創業擔保貸"產品。想擴張烤鴨店的田女士通過這一產品實現了20 萬元貸款一天到賬,還享受了貼息政策。
稠州銀行通過與政府融資性擔保公司合作,創新推出“政保貸”業務,為小微企業增信,解決了中小微企業缺少連續、穩定的信用信息從而導致融資困難的問題。依托該產品,截至2024年末,稠州銀行為小微客戶提供授信金額29.08億元,3703戶企業得到了“政保貸”的資金支持。
崇義農商銀行在疫情期間積極對接轄內縣工商聯、縣女子商會和建材商會等,提供專項對接服務,助力商會會員解決疫情下的金融“急難愁盼”問題。同時,創新推出一系列針對商會會員的信貸產品,結合其他各品種的金融產品,惠及轄內500多名商會會員。
數字金融?善借東風,加速數字轉型
鄭州銀行牽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鄭好融征信服務有限公司,共同規劃數字化轉型方案,培養數字化專業人才。此舉助力鄭州銀行向“政策性科創金融業務特色鮮明的一流商業銀行”邁進,以數智之力賦能金融發展。
哈爾濱銀行聯動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推進數字人民幣業務。積極建設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網上銀行等線上支付渠道,并對接云閃付、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多個第三方渠道,豐富支付場景滿足客戶需求。
輕量化實踐,釋放數字紅利
浙江玉環永興村鎮銀行創新推出 "金融碼 + 信用 + 鄉村振興" 模式。.農戶只需出示手機生成的個人金融碼,客戶經理用移動PAD掃讀金融碼,即可完成客戶信息抓取、貸款準入、貸款利率測算等輔貸流程。.對于金融碼查詢信息經系統大數據分析判定為資質良好的客戶,可迅完成貸款申請,實現"零跑腿"。
晉城農商行開發了“點亮晉城”小程序,基于網格化營銷理念,以數字地圖為載體,將客戶經理走訪拓戶、交叉營銷、客戶建檔、現場業務辦理整合到“點亮晉城”這一個小程序里,為客戶提供全流程的一站式移動金融服務。員工走訪時,需要打開“點亮晉城”小程序,對各類商戶進行走訪打卡,輸入客戶信息,識別客戶定位,逐個“點亮”,行跡可查。總行通過該程序對客戶經理走訪軌跡、走訪成果、走訪里程進行可視化對比分析,實現對客戶經理外拓營銷過程的精細化管理。截至目前,該行運用點亮晉城小程序走訪市場主體3.6萬戶,建立客戶檔案2.1萬戶。
大埔農商銀行將移動柜臺開進村委,由金融特派員攜帶移動營銷PAD、智能pos機等電子工具,為從業人員、村民提供開戶、簽約、維護、查詢等業務。同時,該行主動對接人民銀行“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應用,為有融資需求但存在應收賬款的企業提升融資可得性和效率。截至2023年末,累計為94家企業發放4.79億元。
綠色金融?船小舵靈,勇于創新
桂林銀行創新性地為桂林某羅漢果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投放了全國首筆“生物多樣性保護+ESG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支持地方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此外,桂林銀行還率先落地國內首筆“零碳”跨境金融業務、成功投放廣西首筆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碳減排支持工具、協同同業機構成功落地廣西首個ESG可持續發展銀團項目……
長沙銀行于2023年落地湖南省首單“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湖南省地方法人機構首單“碳減排貸款”。目前,長沙銀行已在碳排放權擔保融資,合同能源管理融資、排污權質押貸款、林權抵押貸款、水電通貸款等方面積累了綜合性服務方案的實踐經驗,將本土企業的環境效益價值具象。
合縱連橫,共赴綠景
青島銀行充分利用地域經濟特色,在藍色金融特色化領域不斷探索,與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共同推進“藍色金融”能力建設,支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圍繞碳貸通、綠貸通、光貸通、環貸通四大場景體系,打造“綠金青銀”特色品牌,推動業務落地和推廣復制。
景寧農商銀行與縣水利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出“取水貸”。通過“水利+金融”協同創新,該行提供10 億元專項信貸支持水經濟產業,貸款余額增幅近翻倍。
潁淮農商銀行加強與當地政府的對接聯系,獲取地方綠色項目清單,積極拓展綠色貸款擔保范圍,助力 “純綠”產業的信貸投放。到2024年8月底,綠色信貸余額11.02億元,較年初增加1.77億元。
養老金融
場景融合,挖掘銀發金融
長沙銀行推進“立足于輻射于周邊”的養老客群“超能力俱樂部”建設,聯動街道、社區、老年大學、老干局、文化館等政府及各類組織,尋求戰略合作。同時,積極對接三方商業機構,從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游醫娛”場景出發,共同開發老年客群聯合經營模式。
桂林銀行聯合智慧食苑長者飯堂推出“線上買單滿5.01元減5元”的用餐優惠,讓老人們共享數字金融的福利。同時,打造的“3個課堂+1個食堂”特色活動(健康課堂、智慧課堂、文娛課堂、長者食堂),惠及八桂大地的廣大銀發群體。
信貸支持,激活養老產業
青島銀行助力大型醫療康養機構某集團解決規模擴張過程中的流動資金短缺的問題。該行為集團旗下的多家機構配置“診易融”產品,并制定專屬授信方案,配置信用額度超2000萬元,助力集團發展。同時,以該集團為樣板,在山東省內33家分支機構宣傳推廣養老金融服務。截至2024年7月末,青島銀行已為山東省內養老產業提供超1.2億元融資服務,惠及19家機構。
濰坊農商銀行為濰坊某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量身定制綜合金融解決方案,開辟信貸業務綠色通道,及時發放養老設施信貸120萬元,緩解了機構的運營資金困難,確保了新院區的順利開業。同時,為公司申請專項利率優惠,幫助企業節約財務成本近3萬元,進一步減輕其運營負擔。
結合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小銀行”在踐行“五篇大文章”理念時,有些共同的“破局關鍵詞”——借力、快速、靈活。同時可以看到,“五篇大文章”不僅是對中小銀行的現行要求,也為其發展指明了未來方向,并帶來了更多的業務機遇。
隨著地方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和居民消費升級,本地特色金融需求將不斷涌現。中小銀行只要持續立足本地,發揮地緣、人緣優勢,高效變通地提供金融服務,就有望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在“五篇大文章”的宏篇巨著中留下屬于自己的精彩卷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