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資產負債率降到88.64%,同期,長城汽車的資產負債率為62.16%、吉利控股的負債率為54.23%,比亞迪的資產負債率77.8%。
文/每日財報 南黎
籌劃多年,奇瑞終于走到IPO關鍵時刻!2月28日,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瑞汽車)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中金公司、華泰國際、廣發證券香港為聯席保薦人。
奇瑞汽車稱,計劃將港股IPO募集資金用于研發不同車型和版本的乘用車以進一步擴大產品組合、研發下一代汽車及先進技術以提升核心技術能力、拓展海外市場及執行全球化策略、提升其生產設施,以及用于營運資金補充。
值得關注的是,這并非奇瑞汽車首次籌劃IPO,早在2004年,奇瑞汽車就在為IPO做準備。20多年籌備之下,奇瑞面對資本市場的檢驗能否過關?
上市之路坎坷 終盼來“轉機”
早在2004年,奇瑞汽車就在為IPO做準備,安徽省政府就曾推動過奇瑞上市,集團內部也開始進行股份制改革,但上市計劃最終在該年底擱淺。
2007年,奇瑞控股董事長尹同躍公開表示,奇瑞汽車將盡快啟動上市融資計劃。不幸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尹同躍的上市計劃再度受阻。
此后幾年,奇瑞汽車也未放棄上市,2015年旗下合資公司奇瑞徽銀沖擊港股、A股均以失敗告終;2016年又通過海螺型材“借殼上市”的方式,推動奇瑞新能源上市,但卻數次未果。
2019年,奇瑞高層曾公開對外表示,奇瑞新能源將在當年登陸科創板。2020年,奇瑞新能源上市的消息再度傳出。奇瑞汽車此次沖擊港股IPO,手中似乎握住了更多籌碼,奇瑞“上岸”時機終來?
根據公開數據,2024年,奇瑞汽車累計銷量260.39萬輛,同比增長38.4%。其中出口汽車114萬輛,連續22年位居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出口量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銷260.39萬輛,在全國所有車企中排名第五,僅次于比亞迪、上汽集團、中國一汽和長安汽車,比東風汽車、吉利控股、廣汽集團、北汽集團和長城汽車都要高。同比增長率上,奇瑞汽車更是僅次于比亞迪的41.3%位居第二,高于32%的吉利控股,廣汽集團和上汽集團更是雙雙負增長。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截至2024年9月底,奇瑞汽車是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車公司中唯一一家中國市場銷量、海外市場銷量、新能源汽車銷量及燃油車銷量較2023年同期均增長超過30.0%的乘用車公司。
從財務數據上更加直觀。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車實現營收分別為926.18億元、1632.05億元、1821.54億元,營收持續增長;凈利潤分別為58.06億元、104.44億元、113.12億元。
和國內很多汽車公司不一樣的是,奇瑞的營收有很大部分來自海外市場,占比超過四成。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海外市場收入在奇瑞營收中占比分別達到35.7%、48.7%及44.0%。
分析人士認為,奇瑞汽車海外市場表現出色、凈利連續超百億如此亮麗業績,沖擊IPO是最好時機。
高銷售數據背后的風險與轉型焦慮
銷售亮眼的同時,奇瑞目前依舊面臨挑戰。盡管銷量超過同時期成立的國內品牌吉利,但單車利潤率還有一定差距。
吉利202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130.53億元,銷量148.97萬輛,單車平均利潤約為8763元/輛。而奇瑞2024年前三季度的營收為1821.54億元,凈利潤為113.12億元,對應銷量為154萬,單車平均凈利潤約為7345元/輛,距離吉利還有不小的差距。即使以低價規模搶占市場的比亞迪,202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252.38億元,銷量274.79萬輛,單車平均利潤也有9185元/輛,差距更是拉大。
除此之外,債務也曾是阻礙奇瑞上市進程的一個重要問題。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奇瑞汽車資產負債率分別為93%、92%,長期處于90%左右的高位,并遠高于其它頭部車企。
在債務和虧損壓力下,奇瑞汽車及其母公司奇瑞控股在2018年啟動了增資擴股項目,并在2019年找到了戰略投資者青島五道口,但青島五道口無力承擔奇瑞項目后續摘牌資金。2022年,為蘋果代工的立訊精密斥資百億元取代青島五道口成為奇瑞新的戰略投資者。
隨著戰略投資者進入,奇瑞汽車的債務壓力有所緩解。2024年前三季度,資產負債率降到88.64%,但仍是居高不下。同時期,長城汽車的資產負債率為62.16%、吉利控股的負債率為54.23%,比亞迪的資產負債率77.8%。
《每日財報》注意到,在奇瑞的總負債構成中,應付款項占據了主導地位。到2024年第三季度末,奇瑞的應付賬款和票據累計達到了898億元,這一規模遠超同期的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等頭部車企。而截至2025年1月31日,奇瑞的貿易應付款及票據總額更是攀升至1051.98億元。
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進程加快,車企們的成本不斷增加,奇瑞的計劃需要更多的資金和研發支持。顯然,此次赴港融資對于奇瑞汽車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燃油車當道,新能源轉型節奏待加速
2025年中國汽車產業邁入轉型的關鍵時期,小米憑借SU7 Ultra車型成功邁出了高端化步伐,比亞迪與長安則引領著“智能駕駛普及化”的浪潮,與此同時,吉利的星睿大型模型也即將面世。但從營收組成來看,奇瑞燃油車仍然獨占鰲頭。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燃油車營收占比分別為75.9%、87.8%和74.8%。而新能源汽車在總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13.2%、4.9%、4.2%、16.0%。
至于新能源領域的變革,奇瑞仍需加大轉型力度。根據招股書透露,奇瑞于2023年隆重推出了全新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旨在調整和優化新能源汽車產品線,淘汰若干老舊純電車型,這一舉措使得新能源車型的銷售收入從2022年的122.53億元暫時下滑至2023年的79.12億元。
在智能化領域,奇瑞汽車面對著不小的挑戰。2025年初,比亞迪引領了“智能駕駛普及化”的風潮,正當全行業奮力爭奪“后半程”競賽的高地時,奇瑞亟需強化其智能化領域的薄弱環節。
盡管奇瑞自主研發的雄獅智艙與大卓智駕系統已成功應用,但與華為的ADS 3.0、小鵬的XNGP相比,仍顯得力量不足,甚至在自主傳統車企中,其追趕速度也不及比亞迪和吉利。因此,如何在穩固燃油車業務的基礎上,加速推進新能源轉型,成為了奇瑞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