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來已來,淘金現在開始
2025年,中國在人工智能迎來一系列重大突破與改變。
從“現象級”國產大模型DeepSeek橫掃全球市場,到百度智能云宣布國內首個自研萬卡集群正式點亮,再到國產人形機器人首次在室外連續攀爬134級階梯.......隨著中國科技公司的崛起,尤其是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全球科技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德國德意志銀行在2月5日發布的一篇深度報告中,更是將這一趨勢推向了全球輿論的風口浪尖:中國正從“世界工廠”變成“技術先鋒”。
而在這場和每個人的未來都息息相關的科技競逐賽中,普通人又如何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抓住投資機會?
01 、為何說投資AI如同投資國運?
短短幾個月內,在AI大模型DeepSeek的帶動下,中國科技圈迎來了AI的大爆發。這種現象不僅吸引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也引發了整個科技行業的劇烈震動。
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這場AI爆發絕非偶然,早在DeepSeek引爆全球前,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百度等企業就已經在AI領域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資金,并制定了長遠的發展規劃。
例如,阿里巴巴,宣布未來三年投入超過3800億,超過過去十年的總和;百度,最近新增百億,預計未來三年投入超1000億;字節跳動,去年投入800億,預計今年達到1600億......新一輪AI投資潮力度超乎想象。
AI被認為是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核心科技,面對AI的巨大前景,最現實的大廠、最謹慎的國資、愛聽故事的資本市場,同時將籌碼押向中國科技和AI方向,一場影響深遠的國運級動作已經拉開大幕,很可能顛覆未來。
比如,繼中央提“耐心資本”后,廣州黃埔區國資允許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100%虧損;年初,國家還專門成立了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規模超過600億元;
全球資本“真金白銀”做多中國,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等一眾海外機構認為中國核心科技資產被系統性低估;
彭博數據顯示,1月全球對沖基金以數月來最快速度涌入中國股市,推動在岸與離岸市場總市值增長超1.3萬億美元……
剛過去的兩會,人工智能領域成為了科技巨頭們集中建言的重要方向之一,這意味著,AI注定成為中國科技攻堅的核心前沿科技之一。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表示,今年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就是要抓住這次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的機遇,使我國的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規模優勢充分結合,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廣泛應用,努力推動人工智能真正能夠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
然而,這場AI賽道的競爭并不只是中國的“獨角戲”,大洋彼岸的美國科技巨頭們也早已在AI領域展開了全面布局。
微軟、谷歌、亞馬遜等企業紛紛砸下巨資,致力于在AI領域爭取更多話語權。微軟計劃在2025年投入800億美元建立AI數據中心,亞馬遜的投入則更為龐大,達到了1000億美元。這意味著,中美兩大科技強國已經在AI賽道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博弈。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美科技巨頭的天量投資,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未來大國科技博弈的走向。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AI是一場幾十年一遇的行業變革,甚至可能是百年一遇。身處這個大變革時代,投資AI或許無異于投資國運。
02、普通人投資AI的方法論
但投資AI說簡單也簡單,說不易也不易。
當前,人工智能的“戰場”早已從單一技術突破演變為全產業鏈競爭,如同一座數字金字塔,算力是支撐其崛起的“基巖”,算法是驅動技術迭代的“引擎”,應用則是釋放商業價值的“金礦”。
就比如說,過去幾年,全球AI競賽如火如荼,但中國卻頻頻被“卡脖子”:大模型算力不足、高端芯片受限…… 如果說算力是智能時代的“數字原油”,那么芯片則是承載算力的“硅基心臟”。
隨著DeepSeek等大模型的出現,針對特定模型架構的專用芯片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并推動我國在全球算力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比如,阿里的3800億元就將用于建設云與AI硬件基礎設施,百度也拿出一大筆托管資金轉投云計算與AI基礎設施。
此外還有不少其他公司,也在加大基礎投入。如此種種也都表明,AI技術加速迭代的背景下,AI基建的軍備競賽已開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首次提及6G等新詞,提出培育6G等未來產業,同時擴大5G規模化應用,優化全國算力資源布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請選擇自己的泳姿!”一位專業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AI領域的重磅利好消息,短期來看契合了市場春季行情的節奏;長期來看,則是刷新了投資界對于中國創造的認知。調整投資的“姿勢”迫在眉睫。
而作為公募基金行業公認的“一哥”,易方達基金正以“全產業鏈穿透”的戰略姿態,構建起覆蓋AI技術奇點到應用場景落地的完整投資圖譜,開啟數智化時代的“淘金”。
就比如說,易方達基金通過人工智能ETF(159819)與科創人工智能ETF(588730)等產品,實現了對這座金字塔的全維度覆蓋,既捕捉底層技術突破,又分享AI應用落地紅利。 ?
具體來看,人工智能ETF(159819)一鍵布局滬深兩市50家AI龍頭,全面覆蓋從AI基礎設施到落地應用的產業鏈環節,且成份股行業分布較均衡,半導體、軟件開發和計算機設備合計占66%。目前產品規模已超過150億元、居同類ETF第一。
科創人工智能ETF(588730)嚴選30位科創板AI“尖子生”,覆蓋科創板AI全產業鏈的同時,相對更聚焦半導體行業、權重近50%,“自主可控”、“硬科技”屬性更突出。
回到AI基建上,易方達基金也在基礎芯片與材料、通信與云設施等領域前瞻布局,構建起支撐AI發展的“硬核基建”投資矩陣。
例如,芯片ETF易方達(516350)和半導體設備ETF易方達(159558)聚焦半導體領域,有望受益于半導體產業的持續增長與國產替代進程加速;云計算ETF(516510)與電信ETF(563010)則分別聚焦算力中樞與通信動脈,布局AI時代的數字底座。目前,云計算ETF(516510)規模位居同標的指數ETF第一。
03、沖鋒號吹響,AI“生產力核爆點”加速釋放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教授將工業革命劃分為四個節點:第一次是蒸汽機的發明,第二次是電氣化革命,第三次是計算機革命,第四次就是現在的人工智能革命。
前兩次革命沒有趕上,第三次半程上車,這一次,深度擁抱AI的中國全程參與。
而參與的關鍵,一定是找到落地的“場景”——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商業模式和生活方式,但讓AI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關鍵,還在于與具體場景的深度融合。
因為AI本質上是技術和工具,只有通過深入場景、融入業務,才能讓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推動創新與發展,才能真正轉換為生產力。
正如DeepSeek梁文鋒所言,一件事物的成功不僅依賴于技術突破,更需要應用場景的開拓和基礎設施的配合。
事實上,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擁抱和融入DeepSeek,就像一次“提速降費”,跟軌道交通“提速降費”,移動網絡“提速降費”,助推DeepSeek快速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在各個領域發揮“特長”。
近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指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原生領域,憑借天然的數據沉淀優勢、成熟的數字基礎設施以及海量的用戶基礎,率先形成AI應用的規?;涞?。同時,AI正深刻改變機器人、工業軟件等領域,電腦、手機、家電等各類終端產品也在加快升級。
一組數據現實,2025年中國AI服務器出貨量預計暴增28%,從智能工廠到智慧城市,AI已滲透200+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當AI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易方達基金的產品線也展現出對應用場景革新的精準判斷與布局。
例如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在機器人核心公司上權重傾斜大,聚焦今年大熱的機器人板塊,有望受益于制造業智能化升級與人形機器人技術突破;
消費電子ETF易方達(562950)與軟件ETF易方達(562930)分別聚焦AI硬件和軟件應用,前者布局智能終端設備創新,后者囊括軟件開發、軟件服務等行業龍頭;
還有港股通互聯網ETF(513040)、信息安全 ETF(562920)等產品覆蓋了AI在互聯網場景的應用及數據安全等眾多領域,進一步完善產業鏈閉環。
從底層算力到前沿算法,從硬件制造到場景創新,易方達基金的AI產業鏈布局展現出“全而精”的戰略智慧,既把握技術創新的核心動能,又深耕場景應用的價值裂變。
無論你是硬核“基建派”,還是看好未來應用的“場景派”,都能在這片數字新大陸上找到屬于自己的“金礦”。
當新一輪科技投資潮悄然興起,一切改變已在孕育之中,下一個“DeepSeek 時刻”可能更快到來。未來已來,即便是普通人也能在這場洶涌而來的科技投資潮中獲得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