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左右的GDP目標,傳遞穩增長信號
國聯民生:今年GDP增速目標在5%左右,基本符合預期,繼續傳遞了穩增長的信號。我們認為,在過去幾年經濟增速回落至潛在增速以下的情況下,在2025年實現相對較高的經濟增速,有利于推動經濟的負產出缺口收斂,穩就業與保障居民收入增長。同時,報告也指出,“實現這些目標很不容易,必須付出艱苦努力”。從1-2月國內實體經濟相關的高頻數據來看,我們對實現這一目標有較強的信心。
長城證券:考慮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等外部壓力,GDP增速設定為5%的目標符合潛在增長率下移的中長期趨勢,與2024年目標持平(5%左右),體現政策層對經濟“穩增長”底線的堅持,避免預期大幅波動。
財政政策力度超預期,4%左右的赤字率創新高
廣發證券:202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顯示,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赤字率目標設定為4%左右,創歷史新高。政府債務總規模達11.86萬億元,較上年增加2.9萬億元,表明政府在擴大財政支出方面力度顯著加大,旨在刺激經濟增長。
華福證券:赤字率從2024年的3%升至4%,疊加1.3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和4.4萬億地方專項債,全年新增政府債務規模達11.86萬億,體現中央加杠桿穩增長決心,對沖地方化債壓力。地方專項債增至4.4萬億元,重點投向基建、存量商品房收購、化債等領域,顯示“穩投資”仍是核心抓手。超長期特別國債延續2024年方向,支持“兩重”建設(重大戰略項目、重點安全領域),但新增5000億元用于國有銀行資本補充,旨在防范金融風險,增強信貸投放能力。
-
粵開證券:“4%左右”的赤字率超過了2020年疫情沖擊時“3.6%以上”的赤字率水平,為2008年本輪積極財政政策實施以來的最高水平,體現了中央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堅定決心,是符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體現出政策非常實事求是,因時因勢順勢而為。
民生政策關注度高,消費引領產業升級
中泰證券:報告強調了“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提出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具體措施包括加大對消費的支持力度,以及通過消費升級帶動產業升級,顯示出政府對民生領域的高度重視。
興業證券:報告新增“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段落,強調“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并將內需置于主要工作任務的首位,繼續強調“大力提振消費”。
-
廣發證券:25年首要工作任務定調“擴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多元化消費舉措重點包括:(1)資金端: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以舊換新”;(2)需求端:一是發展數字、綠色、智能“新型消費”;二是優化休假制度刺激旅游等“潛力消費”;三是免稅政策擴大“入境消費”。
地產和供給側改革略低于預期,市場維持寬幅震蕩
中泰證券:盡管政策框架整體符合預期,但在房地產市場和供給側改革方面,政府的態度較為保守,地產政策側重于防風險,供給側改革的內容有所簡化,這可能增加短期宏觀價格預期扭轉的難度,預計市場將維持寬幅震蕩態勢。
-
國信證券:中央賦予地方政府更多自由裁決權,預計市場將延續回升趨勢。政策包括因城施策調減限制性措施、優化城市空間結構、盤活存量用地等。
科技為矛,宏觀為盾
華福證券:報告強調科技發展是應對國際變局的關鍵,提出通過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數字經濟,全面提升國家競爭力。特別是在人工智能、6G、具身智能等領域,中國將加大投入,力爭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
廣發證券: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為核心的“科技敘事”更加具象化。報告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特別是以數字經濟和先進制造業為核心。未來產業重點包括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新興領域,顯示出政府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高度重視。其中,數字化轉型重在培育數字“服務商”;數字經濟具體提及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三大AI應用端,其中AIPC、AI手機、機器人首次提及。
-
西部證券:報告特別強調了機器人、算力、智能駕駛等新興產業的發展,這些領域有望成為牛市的主要驅動力,尤其是機器人和AI算力,因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業績確定性。
資本市場改革深化,中長期資金入市
廣發證券:資本市場改革方面,報告提出優化IPO和并購重組,同時強調中長期資金入市,特別是戰略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旨在提升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和吸引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信證券:政府工作報告明確2025年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為A股牛市提供了堅實的政策基礎,預計剩余流動性將繼續向資本市場溢出。
國泰君安: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重在穩定預期、激發活力,再度明確決策層對于扭轉經濟形勢與支持資本市場的決心。全年“轉型牛”基礎進一步夯實,投資的主戰場在科技。
中銀證券: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經濟、通脹目標及增量政策安排對債市的利空不明顯,但體現了對內生增長動力的信心。債市應結合后續通脹和基本面變化,審慎看待利率下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