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銀行近年總資產快速增長。
文/每日財報 張恒
湖州銀行早在2019年就開始努力備戰IPO,于同年3月份向浙江證監局遞交了輔導備案公示文件。2020年初,湖州銀行首次向證監會遞交上市申請招股書,正式進入IPO排隊。
此后,隨著A股發行注冊制的全面鋪開,湖州銀行的首發申請已于2023年3月份平移至上交所。2023年9月份,財務資料過有效期被中止發行上市審核,當年11月初,湖州銀行再次更新財務資料,上交所恢復了對該行的發行上市審核。
但自此以后,湖州銀行在上交所IPO進程一直停留在“已問詢”的狀態已經超一年多時間,距離該行備戰IPO也過去了近6年。
毫無疑問,在湖州銀行IPO候場排隊的這些年,市場一直關心除了何時能上市外,當下經營業績是重中之重。
2025年2月22日,湖州銀行在中國貨幣網正式披露了2025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該份報告中除了公布湖州銀行將在2025年度計劃發行總額為300億元人民幣同業存單外,還對該行2024年全年業績核心財務數據進行了一同披露。
《每日財報》將以這份“成績單”為分析起點,來復盤湖州銀行近些年經營規模、業績走勢和資產質量等情況。
提檔加速擴表,區域競爭力較強
整體來看這份業績“答卷”,可以說喜憂參半。
先來看表現較為亮眼的部分,2024年湖州銀行資產負債規模均得到持續擴表,各項存貸款業務的增速也都保持兩位數增長,體現穩健發展。
截至2024年末,湖州銀行總資產達1622.71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15.53億元,增幅為15.32%;總負債1505.6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85億元,增幅為14%;各項存款余額1065.1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11.32億元,增幅為11.67%;各項貸款余額900.8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15.81億元,增幅為14.75%。
湖州銀行在當地金融機構中是保持著較強競爭力的,其存貸款市場份額在當地排名前列。根據聯合資信調研數據,截至2024年3月末,湖州銀行存款余額、貸款余額在湖州地區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占比分別為8.76%和5.87%,在湖州地區同業排名中分別位居第三、第四名。
凈利潤增幅連降三年,信用減值上升
再來看湖州銀行表現讓人較為擔憂的方面,主要為兩點,一是受同業競爭激烈、息差收窄等因素的影響,該行盈利增長面臨一定壓力;二是不良貸款率有所抬頭,資產質量有所承壓。
數據顯示,2024年湖州銀行營業收入33.3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9.91%;凈利潤為10.84億元,僅同比增長了2.85%。
對比前些年業績數據來看,2020年-2023年湖州銀行營收18億元、22.68億元、25.65億元、27.8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68%、26%、13.1%、8.46%;同期凈利潤則分別為6.49億元、8.44億元、9.62億元、10.54億元,期間增速分別為-8.72%、30.05%、13.98%及9.56%。
不難發現,湖州銀行近些年保持較好的創收能力,營業收入增速整體呈現上揚態勢,凈利潤也能保持上漲勢頭,但是我們也注意到,湖州銀行盈利能力增速隨著宏觀環境的影響在快速下降。
深究其中,湖州銀行盈利增速的下滑或與創收端的凈息差持續承壓下行,以及支出端大幅計提信用減值損失有著直接的關聯。
從凈息差情況來看,2021 年以來,湖州銀行逐步優化存款結構,同時由于市場利率下行,市場融入資金成本下降,負債成本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減費讓利政策逐步推進及同業競爭加劇,該行生息資產收益率有所下降,凈息差一步步收窄,已從2021年末的2.39%降至2023年末的1.98%。
而到了2024年,該情況則并沒有多大改善,反而凈息差降幅依舊在擴大,為1.69%,較上年末下降了0.29個百分點。同時,其資產利潤率也同步逐年走低,2021年-2024年分別為0.9%、0.88%、0.82%及0.72%。
對此,聯合資信對湖州銀行出具的評級報告中指出,考慮到同業競爭激烈、行業息差收窄等因素的影響,該行未來盈利增長或面臨一定壓力。
信用減值損失方面,2021年-2023年,湖州銀行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及其他資產減值損失總額分別為3.73億元、4.4億元、4.35億元,而根據2024年三季度報告,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該行竟然總共計提了7.3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不僅同比上漲高達52.08%,而且還遠遠超過了2023年全年計提水平,這顯然也對凈利潤增長產生一定掣肘影響。
不良貸款率持續抬頭,撥備覆蓋率仍保持高位
當然,對于一家銀行而言,評估其是否具有長期價值,除了營收、利潤等常見的一些指標外,投資者自然還會關注一些核心監管指標和增長質量,尤其是不良指標如果過高的話,對于銀行的長期穩健發展和經營安全、風險管控等方面具有重大影響。而在這方面,近年來湖州銀行的表現也并不十分讓人樂觀。
雖然一直以來湖州銀行強化信貸審查,加強風險識別與監測,同時通過加強風險處置化解力度,借以催收、核銷、訴訟、轉讓等方式清收來處置存量不良貸款,但是在近幾年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經營壓力增加背景下,湖州銀行信貸風險有所暴露,不良貸款率處于上升姿態。數據顯示,截至2022、2023及2024各年末,湖州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67%、0.74%和0.98%。
可見,去年該行不良貸款率急劇上升,較上年末大幅增長了24個基點,同時也已經快與2019年1%的不良率數值相當了。也就是說,湖州銀行此前好不容易通過各種措施才將不良壓降下去,如今卻又開始反彈。
從不良貸款行業來看,雖然此次同業存單發行計劃報告中并未詳細提及,但根據2023年報,我們發現,湖州銀行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前五大行業中制造業以及建筑業不良貸款率均高于全行平均水平,2023年末上述行業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9%和0.85%。同時,該行個人貸款中個人經營性貸款不良貸款率也是高于全行平均水平的,2023年末為1.86%。
《每日財報》分析后認為,2024年湖州銀行不良貸款率之所以有較大幅度提升,這可能也與該行加大對信用減值損失計提有關。正如前文所述,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該行總共計提了7.3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同比上漲高達52.08%。
不過,雖然該行不良貸款率處于低位,但設置高水平的撥備覆蓋率似乎已經成為湖州銀行的習慣,即便在2020年凈利潤出現負增長及不良貸款率明顯改善的情況下,湖州銀行仍然堅持在高水平撥備覆蓋率的基礎上繼續上調,撥備覆蓋率數值從2020年以來就一直高于400%。
歷年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湖州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52.60%、405.94%、424.94%,490.52%、432.46%。
不過,在2024年其不良風險出現抬升之時,湖州銀行撥備覆蓋率大幅度壓降,已經降至359.08%,同比縮減了73.38個百分點。
總的來看,在湖州銀行備戰IPO向A股市場進軍已逾六年之際,上述問題或繼續會給該行沖擊上市之旅帶來不確定性。而在不久后,湖州銀行也將會正式對外披露2024年年度報告,屆會有更多詳盡業績數據公開,《每日財報》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