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寄予厚望的劉勇軍3個月“火速離職”,對于處于創新轉型關鍵時期的石藥集團不是什么好消息。
文/每日財報 匯水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稱,石藥集團(01093.HK)高管劉勇軍博士已從離職。此前不久(9月9日),石藥集團宣布聘任劉勇軍博士為石藥集團執行總裁、全球研發總裁。由此來看,劉勇軍在石藥集團不過僅三個月。并且,今年以來石藥集團頻頻出現人事變動。
當前,石藥集團正面臨諸多考驗。例如,公司業績增速出現拐點,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凈利潤雙雙下降。在新產品研發上投入巨大,新產品上市并未能彌補核心產品銷售下滑帶來的損失。同時,公司的創新轉型之路仍然漫長且充滿挑戰。
石藥集團這家老牌藥企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未來是否還值得期待?
人事變動頻繁
9月9日,石藥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宣布,聘任劉勇軍擔任集團執行總裁和全球研發總裁,負責集團研發、管線戰略及國際業務開拓等工作。
來源:公司公告
根據石藥集團公告,劉勇軍深耕生物醫藥行業超過30年,是免疫學、腫瘤學以及轉化醫學領域全球知名的科學家,曾任職信達生物、賽諾菲、阿斯利康(MedImmune)等多家公司的研發負責人,在國際著名科研機構和全球頂尖制藥企業研發部門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此外,劉勇軍擁有豐富的科研成果和經驗,他在Nature和Science等頂尖學術期刊共發表了超過260篇論文。這些研究為免疫學和腫瘤學領域提供了多個關鍵的藥物靶點,推動了多個領域的臨床前研究。
石藥集團處于由仿到創的關鍵節點,現有超過60個進入臨床或申報階段的在研藥物。劉勇軍入職曾引發了對石藥集團的諸多想象。如他能否幫助石藥優化藥物研發管線,把“巨額”的研發費用精準投入到最關鍵的項目上,進一步拓展海外臨床,引進或自主研發出幾款有大潛力的新產品等等。
現如今,僅僅三個月就傳出了他離職的消息。期間是發生了什么?還是出了什么狀況。我們只能坐等石藥集團后續的情況披露了。
實際上,石藥集團今年以來頻頻發生人事變動。2024年12月6日,石藥集團發文宣布,姜昊博士因工作調整已辭任本公司執行董事,將繼續擔任本集團業務拓展部總經理;陳衛平獲委任石藥集團執行董事。
2024年9月,子公司新諾威發布公告稱,潘衛東和楊棟因工作變動原因,申請辭任石藥創新制藥董事長、董事等職務,辭職后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二人原定任期屆滿均在2026年4月6日,屬于提前辭職。姚兵被選舉為新任董事長。
2024年5月,石藥集團發布的公告顯示,58歲的王慶喜及翟健文退出董事會,姚兵以及蔡鑫進入董事會。其中,蔡鑫為董事長蔡東晨之子。此舉或有蔡東晨考慮“交班”之嫌。
頻繁的人事變動,或與石藥集團正在推進的轉型戰略有關。但這些變動是否能達成預期效果,目前還是未知數。
業績增速放緩
石藥集團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創新驅動型制藥企業,于1994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主要業務包括成藥、原料產品、功能食品及其他三大業務。
在2023年度,石藥集團營業收入達到了314.50億元,同比增長1.66%,收入增速出現明顯放緩。歸母凈利潤為58.73億元,同比下降3.58%。需要注意的是,這是自2014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凈利潤下滑的情形。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2024年情況并沒有得到好轉,營收、凈利潤雙雙下降。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26.86億元,同比下降4.9%;歸母凈利潤為37.78億,同比下降15.9%。其中,第三季度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 17.8%與51.5%。
來源:公司三季報
分業務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成藥業務的收入為186.70億元,占總收入的82.3%,同比下降3.5%。
來源:公司三季報
其中,在銷售額占比最高的神經系統治療領域,第三季度收入較去年同季下跌15.8%,前三季度該領域收入同比增速由上半年的15%縮減至4.5%。大單品恩必普銷售出現較大幅度下跌。主要因為醫院在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環境下,對在醫院用量排名靠前的藥品實施較嚴格的管控。
另一大核心板塊抗腫瘤業務,第三季度收入下跌31.2%,前三季度下跌17.6%。主要由于其主力產品津優力和多美素兩款產品的價格于京津冀「3+N」聯盟藥品集中采購中分別下調約58%和23%。
心血管業務,石藥集團第三季度和前三季度收入分別較去年同期下跌26.7%和11.1%。下跌主要由于玄寧并沒有在2023年的國家第八批集中采購中中選,使其在嚴格執行集采政策的醫院的銷售受到較大沖擊,尤其今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跌幅明顯。
呼吸系統業務,石藥集團第三季度和本期的收入分別較去年同季和同期下跌35.1%和18.8%。報告期內琦效的銷售收入因市場需求減少而產生較大幅下跌。
原料產品業務收入27.26億元,同比減少少5.2%。主要受到市場需求減少的影響。其中
維生素C產品的銷售收入減少3.4%,抗生素產品收入減少7.2%。
功能食品及其他業務的收入12.90億元,同比減少21.9%元。咖啡因產品價格承壓,但相比去年同期有顯著的下降。
創新轉型之路艱難
近年來,石藥集團致力于創新轉型,加大了“石藥系”的內部整合。
子公司石藥創新制藥(新諾威)成為這一戰略的關鍵棋子。其原為石藥集團功能食品公司,2019年在創業板上市,2020-2022年業績持續增長。2022年斥資8億收購石藥圣雪,獲得無水葡萄糖、阿卡波糖等產品。此后,新諾威的主要產品為咖啡因、阿卡波糖、無水葡萄糖及維生素含片等功能性原料和保健食品,尚未涉足創新藥業務。
2023年,新諾威耗資18.71億元完成了對巨石生物的收購。此次收購被視為新諾威在生物創新藥領域的關鍵一步,2023年9月,新諾威直接更名為石藥創新制藥。由此,公司開啟了持續在研發上“燒錢”。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巨石生物研發費用為4.04億元。僅第三季度,其研發費用就達到1.86億元,同比增長48.4%,相較今年第二季度環比增長56.64%,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的整體業績。很明顯,目前狀態的巨石生物或無法為新諾威貢獻利潤。
新諾威繼續加碼生物創新藥業務還在繼續加碼。
10月15日晚,新諾威發公告稱,計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石藥集團維生藥業(石家莊)、石藥(上海)及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合計持有的石藥集團百克(山東)生物制藥100%股權,交易作價為76億元,其中90%以股份支付,10%以現金支付。此外,新諾威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募資不超過17.8億元,用于支付7.6億元現金對價、新藥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石藥百克1994年成立,專注于長效蛋白藥物等創新生物藥的研發與商業化,其核心產品為長效升白制劑“津優力”,是國內首個自主知識產權的長效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現已成為超10億元的大單品。受集采影響,石藥百克2024年上半年營收和扣非凈利潤有所下滑。
除津優力外,石藥百克的其他主要產品大部分處于臨床前研究或臨床試驗階段,暫未研發成功或獲批上市。因此,致力于向生物創新藥轉型的新諾威花大價錢購買石藥百克,也引起投資者的疑慮。斥巨資收購這樣一家企業,似乎蘊含著一定的風險。
或許新諾威對此有著自己的考量。維生藥業、石藥上海、恩必普藥業,均屬于新諾威的關聯方,恩必普藥業為新諾威的控股股東,石藥上海為恩必普藥業的全資子公司,二者均為石藥集團旗下子公司。新諾威對石藥百克的收購,更像是一次“石藥系”內部的資產重組。
石藥系掌門人蔡東晨的這一波“左手倒右手”的資產大騰挪,做了“95億元的大生意”。
近年來,創新藥展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市場需求旺盛且具有較高的附加值,眾多企業紛紛加大布局力度。然而,高昂的前期投入以及漫長的研發周期都對生物創新藥企帶來較大的盈利壓力。
石藥集團也在不斷提高研發投入。根據2024年三季報,該集團前三季度的研發費用已達38.80億元,同比增長5.5%,占成藥業務收入的20.8%。
當前,石藥集團尚未找仿創老產品合適的替代者,新產品上市不能彌補核心產品的銷售下滑。創新產品何時能為集團打開未來新增量,仍有待進一步觀察。石藥集團的創新藥轉型之路仍然漫長且充滿挑戰。
曾被寄予厚望的劉勇軍3個月“火速離職”,對于處于創新轉型關鍵時期的石藥集團,著實不是什么好的消息。出現如此戲劇性的轉變,或許是他與石藥集團之間出現了“不可彌合”的分歧。具體是什么樣的糾葛,外界無從知曉。
石藥集團的全球研發總裁、執行總裁職位將由誰接任?石藥集團的創新轉型之路又將如何?我們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