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天下車智 丁萌
如今,曾經用來出行的車也能用來吃火鍋了。
日前,極氪副總裁楊大成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在極氪MIX上吃火鍋的視頻,本來是用來宣傳車內空調效果的,但卻翻了車,引起大量網友吐槽。
“最后一車火鍋味,頂棚座椅都是油點子。我覺得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實用。”
“逆天營銷 打麻將都比這個好多了。”
“車里吃火鍋,咋想的,吃完這車就扔是嗎?”
楊大成的本意是想要宣傳極氪注重用戶需求。“產品這種東西還是要聽用戶最真實的聲音,產品定義階段與用戶共創極氪MIX還是很到位的。”在微博上,其這樣寫道。
但在展示這一場景時,宣傳視頻里的火鍋并未點火,鍋上沒有霧氣蒸騰。這讓網友們更加坐不住,有網友甚至直言:極氪只是在擺造型,為了體現產品能力,沒場景硬搭建。
“車上吃火鍋”的宣傳暴露出了一個行業事實:在如今極度內卷的中國汽車市場上,面對越來越同質化的產品,車企們需要在宣傳上出奇制勝,讓消費者真正記住,從而幫助銷量的提升。
但車企需要明白的是,脫離用戶實際需求的營銷本就是本末倒置,如果把握不住甚至將引火燒身。
花式營銷泛濫
極氪不是個例,甚至不是首例。“為了場景而場景的營銷”已經成為車企領導們的家常便飯。
今年年初,智己也發布了一張在車內吃火鍋的海報,并配文“這輛車,就是你的噱頭”。這被網友質疑“擺拍”。
智己汽車搞“噱頭”不止一次。早在2023年立冬,其便開啟了一場直播活動,在直播中,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在車內包起了餃子,目的是了展示智己LS6的后排磁吸生態,但卻遭到網友的廣泛質疑。
今年5月,極石汽車創始人昌敬再次讓網友們“眼前一亮”——“車載馬桶馬上就要來了”據介紹,該舉措是一種靈活應急解決方案,是一項真正滿足消費者用車需求的新舉措。
何為車載馬桶?昌敬發視頻顯示,車載馬桶其實是中島儲物盒收納了一個不大的馬桶圈,可以套一個塑料袋使用,還能放除臭和吸水凝膠。
眾網友都認為其是在為銷量制造聲勢。據了解,極石汽車目前只有極石01一款在售車型,今年前8個月的平均銷量只有407輛。很明顯已經走在了市場邊緣化。
要說“營銷噱頭”的“鼻祖”,當屬創維汽車董事長黃宏生。早在創維汽車成立之初,其便多次在公開場合宣傳創維汽車,但其不是和其他車企一樣宣傳智駕、安全等,其多是宣傳車輛的保健功效,這也讓不少人質疑其虛假宣傳。
他曾稱,開創維汽車壽命延長30年,每位車主都能享受百歲人生。今年北京車展期間,他表示創維電動車可以緩解高血壓、提高免疫力、消除習慣性腹瀉。
“從中醫的角度來講,車內空間很小、氣體平衡,我每天中午在創維汽車內午睡一小時,所有的亞健康問題全部消失。”他甚至用自身案例來為創維汽車站臺。
盡管宣傳的天花亂墜,但是銷量卻上不去。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前8月,創維汽車銷量為8646輛。
很明顯,這種浮于表面的營銷雖然帶來了流量,但是卻無法轉化成銷量,甚至讓消費者認為該品牌存在虛假宣傳。從而損傷了品牌形象。
業內分析師認為,脫離用戶實際需求的營銷容易致使品牌公信力下降,從而讓消費者無法對品牌信任,對于銷量的轉化沒有任何幫助。
勿將用戶當試驗品
為什么車企們要費盡心力去“博眼球”,這背后的本質是產品同質化嚴重。
業內分析師表示,目前的新能源汽車普遍存在著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包括“價格同質化”、“功能同質化”、“技術同質化”、“設計同質化”和“商業運營同質化”。這正是2024年中國汽車市場陷入頻繁“內卷”的原因之一。
當技術上沒法迅速提升和突破時,在營銷上搞差異成為了車企們吸引消費者的手段。
縱觀當下市場,新能源車企們營銷十分夸大。例如,在續航上,死磕2000公里續航,似乎已成車企的一種趨勢,但是消費者愛車冬天續航打折、高速趴窩的情況仍然無法杜絕。
再比如,中國汽車市場進入了以智能化競爭為主的下半場競爭中,不少車企開始拼智能化——ADS 3.0、端到端、AI大模型等概念紛紛被車企們搬上臺桌,城區高階智駕、無人代客泊車等功能成為了車企們的賣點。
然而現實是,消費者們誤將智能輔助駕駛當成高階自動駕駛,從而造成事故頻發。
例如,近日一位問界M9車主在駕駛途中與大貨車相撞,最終造成1人死亡、2人受傷。
再比如,相關數據顯示,從2021年7月到2022年5月之間,特斯拉就出現了273起跟輔助駕駛技術相關的車禍。
起初,智駕時幫助消費者便捷出行而興起,但是后來在車企的夸大宣傳下,最終讓那些信任車企的消費者陷入危險之中。
不管是宣傳續航還是智駕,抑或是如極氪、智己、創維等為了場景而場景的營銷,這都將消費者陷入不義境地。這樣的宣傳也許可以讓車企短時間內獲得流量,但終歸不是長久之計。
業內專業人士認為,在整個汽車市場陷入無限“內卷”的背景下,車企們更應該專注技術、產品,做到長期主義發展,而不是陷入花式營銷中,最終讓消費者對車企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