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盤點!瑞幸三年建四個廠
文 | 山核桃 無銹缽
如果在中國消費行業里選出一個最卷的賽道,“咖啡”一定是多數人給出的答案。卷價格、卷產品、卷出海,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已成為了行業玩家們的慣用動作。
激烈的市場競爭只是硬幣的正面,反面是中國的咖啡品牌們也逐步完成了消費側廣泛的市場教育。據《2024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數據,2023年中國咖啡產業規模已達2654億元,咖啡產業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超17%,七年前,國人年人均咖啡消費量僅為6杯,但到了2023年,這一數據已上升為16.7杯。
但隨著咖啡大眾化,一個“反常識”的事實是,很少有咖啡品牌選擇自建鮮豆處理廠和烘焙網絡。這背后是因為,自建工廠,搭建供應鏈網絡往往是一件長周期、重投入的苦活兒與累活兒,只有對品質把控有極高追求,且有長期主義發展目標的品牌,才會下重注布局。
但如今,有人正在改變這一現狀。8月29日,在青島城陽區,隨著瑞幸咖啡創新生產中心項目正式動工,以及與全球優質咖啡產區巴西的合作升級,瑞幸在供應鏈上再落關鍵一棋。據了解,該基地總投資約30億元人民幣,預計年烘焙產能達5.5萬噸,而青島創新生產中心也將是瑞幸繼福建烘焙基地、江蘇烘焙基地、云南保山鮮果處理加工廠后的第四家自有工廠。
“要速度,還是要質量?”這是許多人在討論中國咖啡未來時的一個關鍵命題,而瑞幸卷向供應鏈的動作,也給了行業玩家一個新啟示:?速度和質量,能者全都要。
1、「咖啡一哥」的B面,卷向供應鏈
一提起瑞幸,人們首先想到可能是其“培育消費市場”的能力,龐大的萬店規模、刷屏的爆品和營銷案例,讓瑞幸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咖啡一哥”。
但大多數人可能并不知道的是,瑞幸“咖啡一哥”的B面,是一個“供應鏈卷王”,過去幾年間,支撐瑞幸穩健發展的基建正是一張高品質與可持續的咖啡供應鏈網絡。
這張消費者看不見的供應鏈之網,折射出瑞幸在供應鏈布局上的差異化優勢——布局更快、落地更深,實力也更硬。
事實上,在青島落地咖啡創新生產中心前,早在2021年,當行業玩家還以輕資產模式低成本跑馬圈地,猶豫是否進行供應鏈布局時,瑞幸已在福建啟用第一家烘焙基地,走上了一條更重的路。
2024年,瑞幸供應鏈布局更是跑出加速度——3月,瑞幸位于云南保山的鮮果處理加工廠進入試運營階段;4月,位于蘇州昆山的江蘇烘焙基地正式投產。?算上如今的青島創新生產中心,瑞幸完成了“三年四家自有工廠”的先發布局。
除了速度快外,瑞幸在供應鏈端的布局還十分深入。
一方面,瑞幸正大力深入原產地,往上游溯源,將世界優質產區的高品質咖啡豆帶回中國。
瑞幸與全球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巴西的深度合作就是最好的例證。正如巴西駐華大使高望的生動比喻:“我們可以把中國與巴西之間快速增長的咖啡貿易比作一列飛速前進的高鐵,而瑞幸咖啡正是這列‘咖啡高鐵’的‘火車頭’。”
瑞幸很早就與全球核心產區牢牢綁定。早在2023年2月,瑞幸就通過“全球尋豆之旅”計劃,在中國云南、巴西、埃塞俄比亞、哥倫比亞、巴拿馬等六個世界知名咖啡產區,建立起一張高品質咖啡豆供應鏈網絡。今年6月,繼此前合作4.5萬噸咖啡豆采購后,瑞幸咖啡與巴西再度攜手,簽下了總量12萬噸咖啡采購大單,而此次雙方合作也進一步升級,攜手巴西駐華大使館,未來瑞幸將在巴西開設辦公室及種植者扶持中心,讓咖啡成為中巴貿易交流的一張新產業名片。
巴西副總統見證瑞幸簽署12萬噸巴西咖啡豆采購合作意向書
瑞幸在供應鏈端的落地之深還不止于此,體現在產能的穩定供給與當地產業的深度協同。如今,從鮮果到咖啡,瑞幸在后端已搭建了一張規模化的產能網絡,據預測,未來福建、江蘇與青島三家烘焙基地將形成年產能10萬噸的咖啡烘焙供應網絡。
與此同時,之所以瑞幸每一次供應鏈布局都引發關注,還在于其自有工廠建設能與當地產業稟賦形成精準協同,無論是青島的港口物流優勢,抑或是昆山當地集生態貿易、研發烘焙、品牌銷售于一體的千億咖啡產業鏈,每一次瑞幸的“落戶”,也是一次當地產業升級的契機。
當然,一切優秀供應鏈的實踐背后都需要硬實力的支撐,要想實現供應鏈的高效運轉,智能化與自動化是一道必答題。從福建烘焙基地到剛剛開工的青島創新生產中心,供應鏈卷王瑞幸,也自然交出了一份學霸答案。
2021年4月18日投產的瑞幸福建烘焙基地,是瑞幸首家烘焙基地,也是當時國內首家實現全產線自動化的智慧型生產基地。配備全套進口設備,實現從生豆處理、烘焙、包裝、碼垛到倉儲的全自動化生產。
瑞幸咖啡福建烘焙基地
今年3月投入試運營的云南保山鮮果處理加工廠,采用處于全球領先水平的設備和技術,還應用了全球領先的環保處理技術,推動實現工業污水零排放,最大化地減少了廢氣的排放。
瑞幸咖啡云南保山鮮果處理加工廠
于今年4月投產的瑞幸江蘇烘焙基地,是國內咖啡行業迄今已投產產能最大的單體咖啡烘焙基地,實現了在生豆倉儲、分撥、烘焙、包裝等各個環節的全流程智能化與自動化,整個咖啡豆從進廠到出廠的過程,都伴隨著科技的協作和加持。
更值得一提的是,江蘇烘焙基地還是綠色工廠。瑞幸按照中國綠色建筑三星標準設計,在生產運轉、工廠運營等方面最大程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實現了高效節能與可持續發展。瑞幸江蘇烘焙基地對新質生產力的全面應用,也收獲了央視新聞的報道和點贊。
瑞幸咖啡江蘇烘焙基地
在這基礎上,此次新建的瑞幸咖啡創新生產中心,不僅延續了瑞幸在產業鏈側智能化、數字化的成熟經驗,還將進一步依托前沿的節能減碳技術,踐行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打造綠色工廠新標桿,賦能本土咖啡產業品質躍升。
瑞幸咖啡創新生產中心(效果圖)
綜合來看,“高品質”和“可持續”,也正是瑞幸自建供應鏈的兩大“關鍵詞”。正如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郭謹一所言:
“瑞幸咖啡創新生產中心是瑞幸持續強鏈增效、深化高品質垂直供應鏈建設的重要舉措。瑞幸在工廠建設和生產全流程中,始終傳遞可持續發展理念,堅持節能環保,實現低碳發展。”
2、咖啡競爭下半場,瑞幸向供應鏈要高品質
不止是瑞幸。“卷供應鏈”也成了中國咖啡品牌的集體動作,無論是向優質產地搶豆,抑或是宣布自建工廠計劃,此前就有咖啡業內人士向「財經無忌」形容:
“隨著咖啡市場的競爭的逐漸深入,品牌已進入了供應鏈的競爭。”包括瑞幸在內的咖啡玩家深耕供應鏈的原因,也并不復雜。
一方面,縱觀全世界優秀企業的必由之路,卷向供應鏈,就是把握產業鏈話語權,特斯拉、亞馬遜這些優秀企業都是供應鏈狂魔。另一方面,從咖啡行業未來發展來看,卷供應鏈,就是卷發展的確定性。
這一點,瑞幸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就是最好的印證。
2024年上半年,瑞幸總凈收入同比增長38%,達146.81億元人民幣,同時在7月門店規模正式突破2萬家,跑出了“質速結合”的發展節奏。
這背后,?供應鏈“打地基”自然功不可沒。?在產品側,瑞幸通過整合垂直供應鏈,實現了從一顆生豆到一杯咖啡,從采購、加工、烘焙、物流等多個關鍵環節的全流程品質把控;在經營側,供應鏈的高效整合本身也是瑞幸超2萬家門店規模的底氣與支撐,瑞幸能夠將萬店的規模優勢進一步轉化為成本優勢與盈利優勢,為企業未來長期發展做鋪墊。
瑞幸咖啡江蘇烘焙基地
「財經無忌」此前曾多次提出,瑞幸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來自瑞幸產品機制、數字化、品牌建設等體系化能力的建設的必然,這也是“瑞幸模式”的勝利。而隨著供應鏈優勢被納入“瑞幸模式”,你會發現,瑞幸已構建了一個正向循環且向上的增長飛輪。
一面在前端,借助瑞幸自身的產品創新能力,配合數字化研發系統和龐大的門店規模,可高頻迭代菜單,激活消費者的新鮮感;一面在后端,通過供應鏈的穩扎穩打最大程度保證了產品供應的高品質與穩定性。前端與后端相互反哺,加厚了瑞幸的護城河壁壘。
3、三重賦能中國咖啡,瑞幸做對了什么?
今天,一個不易覺察的轉變是,市場對于瑞幸的期待,已經從營收、門店這些針對“新勢力品牌”的“經營要求”,轉向了對“龍頭品牌”引領行業、開拓生態的“價值要求”。
不同于白酒、瓶裝水行業的“百花齊放”,中國本土連鎖咖啡行業雖然市場廣闊,但其實只有一個超級品牌,整個行業實際上都是在“摸著瑞幸過河”。
為此,瑞幸一方面承擔著消費側不斷推出新爆款的期待,另一方面也承擔著建設本土咖啡產業鏈的重擔。
身處這樣的氛圍下,瑞幸深耕供應鏈的長期價值和意義,無疑也需要重新理解和審視。
中國連鎖咖啡行業正處于高速增長的快車道,數千億的市場規模,即便放眼全球咖啡產業也頗具分量。如此龐大的市場,完全具備孕育更多世界級咖啡品牌的可能。
身處這一時間節點,頭部玩家瑞幸持續加倉供應鏈的舉措,無疑為行業帶來了全新的視野和賦能。
從生態角度來看,要想孕育更多世界級咖啡巨頭,產業環節的自主可控無疑是繞不開的關鍵。
此前,就有公開資料顯示,全球近4成的咖啡烘焙產能被牢牢掌握在雀巢等10家企業手中。
這基礎上,瑞幸在供應鏈端長期的建設投入,無疑從原料端為國內咖啡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
四大自有工廠所提供的新鮮、安全、高品質的原料,也將進一步優化產業生態,讓用戶能夠輕松享受一杯喝得到、喝得值的好咖啡。
與此同時,從認知角度來看,瑞幸深耕供應鏈背后的價值思考,也改變了行業的固有認知。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連鎖咖啡內卷的方向,都是在選址和產品研發環節,追逐“超級門店”、“超級單品”。
爆款產品不是無根之木,同樣也離不開供應鏈環節的長效穩定。來自瑞幸的成功經驗,則為行業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建設“超級工廠”,向供應鏈要紅利,才是連鎖咖啡品牌真正尋覓確定性,實現經營長青的關鍵。
最后,從模式層面來看,瑞幸創新整合供應鏈全鏈路,本身也為行業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宏觀來看,任何行業的長期發展,都離不開上游產業、品牌和用戶的共贏。?而在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郭謹一看來,持續創造客戶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樣也是瑞幸咖啡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石:
“瑞幸在咖啡供應鏈建設中,更加關注產業鏈上下游,注重提升咖農福祉。品牌也將持續關注客戶價值和社會價值,為廣大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咖啡產品與服務。”
一個共識是,盡管中國咖啡身處無盡內卷中,但行業天花板依舊未到,發展也尚在早期。
作為中國門店數最多的連鎖咖啡品牌,從這個角度來說,瑞幸今天在供應鏈上所跋涉的無人區,既是咖啡品牌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同時也為中國咖啡走向世界舞臺拓寬了更大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