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中銀基金發布公告稱,中銀新回報混合基金經理趙志華因工作變動離任。趙志華離任后,該基金將由李建共同管理。
公開信息顯示,趙志華離任前在中銀基金擔任助理副總裁(AVP),曾任華泰證券金融創新部量化投資經理,資產管理總部投資主辦,2011年加入中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擔任基金經理助理、專戶投資經理,2015年7月開始擔任基金經理,也算是中銀基金的老將了。
不過趙志華歷任基金產品業績差強人意,雖然沒有像明星基金經理一樣虧的慘不忍睹,但也沒有拿得出手的產品。自2015年開始擔任基金經理以來,趙志華管理過約20只基金,最好的成績是中銀研究精選靈活配置混合A在3年時間里取得了11.85%的收益,表現最差的是中銀量化精選混合C,該基金自2020年10月30日成立至今取得-28.28%收益率。除此之外,趙志華管理的其他產品盈虧普遍都在個位數以內,基本上打個平手。
值得注意的是,趙志華離任時才剛剛接手了兩只新產品。其管理的中銀滬深300指數增強E于2024年7月12日才成立,中銀量化選股混合發起于2024年6月17日才成立。通常而言,基金經理離職都是從卸任產品開始,而趙志華在離職前還在新增產品,似乎在說明這是一場非正常的離職。
不過當下基金離職似乎已經是家常便飯了。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今年以來共有220位基金經理離任,創9年新高。
中銀基金自2023年以來,離任基金經理已經有7位,而且離職基金經理普遍以老將為主,最長的王妍和陳學林在公司任職年限分別超過十年和接近十年。而王帥和吳印的任職年限也分別超過了八年和六年,連最短的陳鵠飛也超過三年。
就在今年2月份,中銀基金的權益老將王偉因個人原因離職,王偉管理的中銀智能制造曾是明星基金產品之一,在業內屢獲殊榮。然而,2021年后該基金出現大幅回撤,幾乎回吐了前期的盈利。
據業內人士介紹,今年基金經理的離職原因主要是一些長期績差的基金經理被公司勸退、裁員,而一些績優基金經理則是因為原公司降薪、限薪而跳槽去更好平臺。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長期績差的基金經理不僅難以為公司創造價值,反而會成為公司發展的拖累,巨額薪酬支出直接增加公司的財務壓力。而且一些績差基金經理的所管基金會淪為迷你基金,而迷你基金的存在會增加公司的運營成本。
根據基金合同的不同規定,長期規模過小的迷你基金可能會面臨清盤的風險。部分基金公司為了給迷你基金保殼,每年都要花費資源去救基金,這確實會增加公司的經營成本。
中銀基金確實面臨迷你基金扎堆的困境。Wind數據顯示,截止8月1日,中銀基金旗下共有156只產品,其中有31只基金規模不足5000萬元,占據全部產品的五分之一,這些產品一定程度上都面臨被清盤的風險。
其中不少產品已經宣告清盤。在剛過去的2023年,中銀基金總共清盤了14只基金,高居行業榜首。2024年以來,中銀基金清盤數量已達7只。Wind數據顯示,2024年1月25日,中銀順盈回報一年持有混合終止運作,2024年2月29日,中銀順寧回報6個月持有混合終止運作。2024年4月9日,中銀中證100ETF終止運作。2024年7月17日,中銀穩健景盈一年持有終止運作。
面對洶涌而至的基金清盤風險,中銀基金選擇變更合同“保命”。比如8月3日和8月6日,中銀基金連發兩個公告,旗下中銀數字經濟混合和中銀頤利混合兩只基金,分別召開持有人大會通過決議,成功修改基金合同條款,讓兩只基金得以繼續運行下去。據統計,今年以來中銀基金修改基金合同,讓9只清盤基金得以續命。
出品|華博商業評論
郵箱|hbsypl20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