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9年才登陸資本市場的“年輕”城商行,近年來,蘇州銀行營收增速整體趨緩。2019年至2023年間,盡管其營收規模總體上行,但2023年營收增速降至僅0.88%,創下自上市以來的新低。在A股整體銀行業增長趨緩的大環境下,蘇州銀行的營收表現居于上市城商行隊伍中的中下游。
《眼鏡財經》注意到,蘇州銀行2023年的中間業務收入銳減,且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在今年一季度再次呈現明顯下滑態勢,反映出其非利息業務的發展遇到瓶頸。
此外,蘇州銀行近一年多時間里高層管理人員頻繁變動,多達7份高管辭任公告接連披露,高管團隊出現“大換血”,引發投資者擔憂的同時,進一步加劇了其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
營收增長表現居城商行下游
公開資料顯示,蘇州銀行前身為江蘇東吳農村商業銀行,2010年經批準正式更名為蘇州銀行,是國內唯一一家由農商行改制為城商行的銀行。2019年8月,蘇州銀行于深交所主板上市,也是一家年輕的上市城商行。
數據顯示,2019年-2023年,蘇州銀行實現營收分別為94.24億元、103.64億元、108.29億元、117.63億元和118.66億元,對應的營收增幅分別為21.8%、9.97%、4.49%、8.62%,以及0.88%。
可以看到,自2019年上市后,蘇州銀行營收規模整體平穩上漲,但2023年營收增幅明顯放緩,增速創下自上市以來的新低。
客觀上,過去一年間A股銀行整體營收增長趨勢均有所減緩。據2023年年報數據,42家銀行全年共創下營業收入約5.65萬億元,較去年微降。
《眼鏡財經》注意到,蘇州銀行0.88%的營收增速放在城商行隊伍中就略顯落后。2023年,A股17家上市城商行中共有12家A股上市城商行營業實現正增長,5家出現負增長,平均增速2.6%。
中間收入銳減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蘇州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3.90億元,較2022年的14.80億元同比減少6.08%。
近些年,拓展中間業務是近年來商業銀行轉型的重要方向,中間業務收入被視為銀行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
蘇州銀行早在2021年報中就披露,當年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2.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77億元,增幅29.37%,占營業收入比重同比提升2.17個百分點。
同時表示,推進中間業務穩步發展主要在理財業務、代銷業務等方面優化創新,實現中間業務收入可持續增長;同時積極爭取基金托管、債券主承銷等各類業務資質,全方位對接客戶服務需求,提升中間業務收入多樣性。
《眼鏡財經》注意到,到了2024年一季度,蘇州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進一步下滑。報告期內實現利息凈收入21.19億元,同比下降0.84%;手續費及傭金收入4.06億元,較2023年一季度的5.76億元同比下降29.55%。
通常來說,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來源于銀行提供的非利息服務,如資產管理、代銷保險和基金、支付結算等。當這部分收入減少時,意味著銀行在非利息業務上的發展遇到瓶頸,這不僅削弱了銀行的多元化收入結構,還可能影響到其客戶服務質量和市場份額。
管理層接連變動
《眼鏡財經》注意到,蘇州銀行近期人事變動格外頻繁,近一年半時間里多次發布高級管理人員變動的信息,涉及了包括行長、監事會主席、多位副行長、董秘、行長助理等在內的多種職務。其中僅2024年內就4次發布高管人員辭任的公告。
今年1月11日,蘇州銀行公告披露,董事會近日收到任巨光先生提交的辭任函。任巨光先生因年齡原因,辭去本行行長助理職務,自 2024 年 1 月10 日生效。
2月1日,蘇州銀行公告披露,董事會近日收到李偉先生提交的辭任函。李偉先生因工作變動原因,辭去本行董事會秘書職務,不再兼任。
4月27日,蘇州銀行公告披露,董事會近日收到張小玉先生提交的辭任函。張小玉先生因個人原因,向本行董事會提請辭去執行董事、副行長、首席信息官及董事會相關專門委員會職務,自 2024 年 4 月 26 日生效。
5月7日,蘇州銀行再度公告披露,董事會近日收到蔣華先生提交的辭任函。蔣華先生因個人原因,向本行董事會提請辭去本行業務總監職務,自2024 年 5 月 6 日生效。
不光是2024年多次發布高管卸任公告,蘇州銀行的高管離職潮實際上自2023下半年就初見端倪。
2023年8月-9月,蘇州銀行連續發布三條辭任公告,公司行長、監事會主席、副行長相繼卸任。
也就是說,2023年8月至今不足一年的時間里,蘇州銀行達到信披標準應當披露的高管辭任就高達7位。
對銀行業來說,尤其是上市銀行,一套穩定的領導團隊至關重要,這不僅有助于保持戰略方向的一致性,還能確保各項業務的順利開展和持續發展。
而頻繁的高管變動往往會引發市場和投資者的擔憂,甚至可能會導致決策鏈條中斷,影響銀行的戰略實施和日常運營效率。此外,新任高管需要時間熟悉業務和建立信任,這可能會延緩重要項目的推進和相關舉措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