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振口服液就那么牛嗎?什么病都能治?那為什么還要和阿奇霉素聯合用藥?”“說金振口服液有效,又要聯合用藥,那到底是降低了耐藥性還是增強了療效?”“既然金振口服液這么厲害,就不要搞什么中西醫結合了,單獨用豈不更好?”“又一個神藥來了,中醫藥就是如此‘神奇’,從流感到新冠肺炎再到支原體肺炎,不管什么病都能治”……
近日,一項“金振口服液聯合阿奇霉素(希舒美)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隨機雙盲、三臂平行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發布,該項研究得出結論稱,不同劑量金振口服液聯合阿奇霉素(希舒美)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均顯示了縮短病程、改善病情的作用,臨床獲益顯著,安全性良好。
在冬春季多種呼吸道傳染病交織疊加,肺炎支原體感染肆虐的當下,此項研究結果的問世,為應對肺炎支原體感染高發增添了一個“中醫藥選項”,也為臨床治療提供了一項證據支持。
而就在不少中醫藥界人士為此感到振奮的同時,網上針對該項研究結果提出了各種質疑聲浪卻如洪流一般隨之而來,網友們拋出了方方面面的質疑與否定,粗略列舉竟多達20項左右,金振口服液這一網友所形容的“神藥”,也隨之被推上風口浪尖。
質疑焦點之一:總是離不開“聯用阿奇霉素”
肺炎支原體感染多見于5歲及以上兒童,以發熱、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可伴有頭痛、流涕、咽痛、耳痛等癥狀。據相關部門此前通報,今冬明春,我國可能面臨多種呼吸道疾病疊加流行的局面,其中肺炎支原體已經成為5—14歲兒童人群的主要流行病原。
對此,很多醫院也表示,自進入秋冬季節以來,因咳嗽、發燒等呼吸道感染癥狀前來就診的患兒數量明顯增加,并且患兒中相當一部分都是肺炎支原體感染。
此外,肺炎支原體感染病例數量存在周期性變化,一般每3-7年左右出現一次感染高峰,也被稱為“大小年”,結合其流行規律,按照目前趨勢預計,今年很有可能成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大年”。
來勢洶洶的肺炎支原體感染并非無藥可治,但也有其特殊性。目前,以阿奇霉素為代表的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是醫療界公認的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的一線藥物。很多家長帶孩子去醫院看病,確診肺炎支原體感染后,也是采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
就在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治療方法和藥物已經得到普遍認可并通用的前提下,以金振口服液為代表,中醫藥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研究結果突然高調亮相,在很多人看來,頗有些“攪局”“蹭流量”的味道。
迄今為止,中醫藥的相關研究成果,似乎并未動搖阿奇霉素作為臨床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首選用藥的“主力”地位,而是反復強調所有研究結果都來自于“中西藥聯用”,這也成為備受質疑的焦點所在。
對此,很多質疑聲音都集中在金振口服液以及中醫藥是否在“蹭”肺炎支原體這波熱點。
有網友指出,只要和阿奇霉素聯合用藥,就根本說不清到底是金振口服液起作用,還是阿奇霉素在發揮療效。比如,金振口服液能解決耐藥性嗎?聯合用藥到底是降低了耐藥性還是增強了療效?中藥到底是怎么輔助阿奇霉素的,證據何在?還有網友認為,研究結果將金振口服液說得這么有效,既然如此,就不要和阿奇霉素組合在一起,冠以“聯合”之名,說白了就是在“搶功勞”,“中成藥本來就沒什么大用,碰到大病比如支原體肺炎,流感,還得用西藥。”
網友們的質疑聲音,也造成了更多人表示對研究結果很難置信。有網友跟帖表示,此前的新冠疫情期間,中藥的治療效果就一直備受質疑,其療效究竟如何,并未得到有效的驗證,現在又高調宣稱可以治療支原體肺炎了。還有網友回憶說,疫情期間金振口服液曾經賣斷貨,但此后防疫措施調整,大家直接與病毒“面對面相搏”后才發現,最需要的并非金振口服液,而是退燒藥布洛芬,一度造成金振口服液吃不完,布洛芬又吃不上的尷尬局面。“反正大家稀里糊涂就把病毒扛過去了,說不清楚到底是喝金振口服液起作用,還是自己的免疫力真正起了作用。”
質疑焦點之二:中醫藥似乎越來越“神”了?
在質疑聲浪中,很多網友表示,回顧這幾年,中醫藥堪稱“見啥治啥”,似乎每遇到一種呼吸道傳染病流行,中醫藥就宣稱能夠治療,對此頗感到無法認同,有網友表示,拿出金振口服液的說明書來看,也只是說適應癥是急性支氣管炎,憑什么又突然對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管用”?
“先是新冠,而后是肺炎支原體,抗炎、退熱、止咳、祛痰,好像這個金振口服液能治的太多了,說白了就是各種蹭。”有網友表示,中醫藥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經驗醫學”,沒有經過系統科學的試驗、臨床研究等,嚴格來說就是不科學的。“金振口服液的抗病毒作用都是基礎研究,沒什么說服力;金振口服液也沒有祛痰的相關研究,怎么能說是一個止咳祛痰藥呢?”有網友表示。
事實上,從三年前的新冠疫情至今,在防治呼吸道傳染病的過程中,中醫藥的“聲影”確實屢屢再現,一直沒有間斷,提及代表性的中成藥,總能說出一大堆方案和診療指南推薦。
以金振口服液為例,目前,針對肺炎支原體肺炎急性期痰熱閉肺證,《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中西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2017)》《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2023版)》均推薦使用,此外還被列入《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診療規范-中醫解讀(2019版)》《小兒病毒性肺炎中醫臨床診療指南(2023年)》等臨床指南;針對流感治療,被列入《兒童流感中西醫結合防治專家共識(2021)》《中西醫結合防治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專家共識(2022)》等臨床指南,并且在北京、天津、山東等多省的流感中醫藥診療方案中均有推薦。作為兒童治療用藥還被列入《兒童咳嗽中西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2010)》《兒童祛痰止咳治療專家共識(2022)》《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2022)》等臨床指南。
正因為中藥治療呼吸道傳染病的相關結論,每每看上去都太“及時”、太“應景”了,好似“兵來將擋”一般屢試不爽,有如神助。更多的網友則因此將金振口服液等中成藥形容為“啥都能治”的“神藥”。“其神奇之處在于,似乎什么病都能治。從流感到新冠再到支原體肺炎,不管什么病,只要喝了金振口服液,馬上就能神清氣爽,心理作用遠比臨床治療更重要。”一位網友表示。
質疑焦點之三:中藥是否“浪得虛名”“自我標榜”?
從更深的層面,不少網友表示,這幾年呼吸道傳染病多發,一些代表性的OTC中成藥如金振口服液、連花清瘟如今已是家喻戶曉,還曾經多次出現“賣斷貨”現象,知名度更是不斷抬升。這種“操作”怎么看都有些熟悉,是不是現如今中成藥也學會了cosplay網紅模式,依靠不斷地借勢炒作、自我標榜來獲取知名度,進而占據消費市場?
比如,有網友質疑,做臨床研究是要花費不少成本的,那么企業花錢去做金振口服液的臨床研究,還有更多的資金做研發嗎?還有網友根據公開信息指出,包括連花清瘟以及金振口服液,其研發企業的“掌門”都是院士,屢屢高調拋出各項研究成果,是否都是在靠“院士光環”來標榜企業產品,博取消費大眾的信任感?“由院士做企業研發的藥品,這個項目能不通過嗎?”有網友點評說。
一些家長網友也對此表示了擔憂,一位家長表示,金振口服液是兒童用藥,如果這樣的藥品,只是靠著院士專家的名聲來輕易獲批上市、站穩腳跟,那么藥品的真實療效是真是假、是實是虛,又有誰能知道?自己也絕對不敢拿孩子來做“試驗對象”。
還有網友表示,是藥三分毒,如今中成藥的推廣力度這么大,是否真正有安全性,給孩子用完全放心,也很難說。況且此前在網絡上,對中成藥所含各種成分的質疑也一直都存在,“就拿金振口服液公開的配方成分來說,有蔗糖,里面含有大黃,太寒了,根本就不適合小孩喝;還有山羊角,是動物藥,小孩子沒準不耐受;還有青礞石,是礦物藥,小孩那么小,怎么能喝礦物藥。更別說加了蔗糖,肥胖的孩子喝多了容易得糖尿病……”有網友娓娓道來。
根據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關于金振口服液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循證醫學臨床研究結果的公告》中聲明,此次發布的研究成果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這也意味著,關于金振口服液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研究,其得出的臨床有效結論是確切的。而在現實輿論層面,多達20條、林林總總的質疑聲浪,比起研究結論顯然更具“聲量”,如何面向社會大眾,真正構筑起對中醫藥的“知信用”,或許才是當下值得我們深思與探討的命題。